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931526 上传时间:2017-09-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审美情趣,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有人提出教师不仅应当是名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一个学生思想的塑造者。教学中,不能将育人的德育工作被教书的任务冲淡了,应把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与传授知识结合起来,坚持德育为首,培养真正智与德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1利用生活中的活动和交往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不一定会影响他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 ”生活世界是人生命存在的背景,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为人生奠定了基础,生活世界构成了学

2、生道德认识的各种素材。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比喻:智商高、身体好、品德好,是为 “精品” ;智商低、身体差、品德较好,是为 “次品”;智商高、身体好、品德差,是为“危险品”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汲取丰富的文化知识,耳濡目染的得到体悟,践行道德认识,确立道德信仰。因此,教师要利用生活世界中的活动和交往,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首先,学生在校的时间要比在家的时间长,与师生交往的时间自然也比较多,受心理困扰,有的学生乐于交往,有的不愿意交往,有的不会交往,还有的害怕交往。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创造各种情境,让学生学习礼仪行为,学说礼貌用语,教会学生如何与人交际,遇事该怎么办,指导学生主动地关心别人,帮助

3、别人,安慰别人,团结友爱,共享欢乐。其次,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教育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传统的“ 灌输”、 “说教”型的德育教学方式,师生之间是赤裸裸的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自我教育就是让学生用道德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自我教育,立足于学生自己认知、自己领悟、自己体验、自己抉择、自己践行,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其内在的道德需要,体现生命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在道德实践中,学生可以开展讨论,轮流值日等形式,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但在学生的自我教育中不能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尊重、理解、爱护学生的基础上,要用自己的言行、学识、境界、风范去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理解、体验、选择和行动。

4、再次,教会学生“学会科学选择”。30 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的经济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电脑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学生接触的信息呈现出多样化,不可控制。受一些家长的文化水平、价值观的影响,学生的个人道德取向极易“偏轨”。只有教会学生选择,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觉醒,才不至于融入团队、集体时,迷失方向,迷失自我,成为“问题儿童。 ”2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 软硬作用,让学生“ 不扶而直”古人有语:“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沙俱黑 ”。说的就是环境对育人的影响。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作用意义深远。我们将校园环境的德育教育分为硬环境教育和软环境教育。正如一位专家所说的,学校的每垛墙都能说话,并且能讲出最

5、美的语言来。这就是硬环境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就属硬环境德育教育的范畴,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我们可以把教学楼取名为“求知楼” ,把试验楼取名为“探索楼” ;可以给每个楼道取上名字, “孔子楼道” 、 “安全楼道”、 “常规知识楼道”,并将相应的内容利用展板悬挂在楼道的两侧;也可以利用橱窗展示一些名人故事、古典精髓(如 弟子规)等。相信学校的一草一木,一条路,一块标语牌都能起到育人的作用。软环境德育教育是指校风、校纪和班级的微观环境、校园文化等。学校可将校风、校训、教风、学风、校徽、校歌、日常管理细则等印成小册子,师生人手一份。要教会学生唱校歌,可在每次的升国旗仪式中让

6、全体学生诵读学生誓词,还可以利用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班主任可以把本班的班级姓名、班级口号、班风、班级公约、班级形象、管理理念等制成牌匾,挂在本班门口,让每个学生“心知肚明” 。抓品德课堂教学,促学生养成教育全市品德赛课观摩随想2011 年 5 月 4 日6 日,全市品德与生活(社会)优质课评选活动在旌德县旌阳一小隆重举行,所属县市共推选 16 节优质课参加此次比赛。我有幸参加了此次观摩活动,走近全市品德赛课课堂。观罢课,不禁想说品德教学应该这样重视,品德课堂应该这样扎实!一、品德教学应该这样重视1、薄弱与轻视品德与生活(社会)是小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本学科以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

7、做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为核心。课程将“培养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热爱生活、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作为总目标,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这几个目标的内在统一。可是,由于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使我县的教学实际常常偏离或者违背这一目标理念。品德学科作为我县小学教育的一门弱势学科,其发展状况不很乐观。思想上不够重视尽管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如火如荼,但应试教育的观念依然“阴魂不散”,并有变本加厉的趋势。在一些学校,担任小学品德这一学科课程的老师不重视,学生家长不重视,学校领导

8、也重视不够,他们没有看到这门课会对孩子产生的长远的影响。家长评价一名教师、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是看语数成绩而不是这名教师、这所学校培养出了多少名品德高尚的学生。这无疑中也阻碍了教师、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努力,从而导致对学生的品德及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过程上有些忽视思想上的轻视也导致了过程上的忽视,导致教师放松对教学的要求。品德课常常受到其它学科挤占挪用;很少有专职教师;小学品德课任老师不注重专业理论学习钻研;品德课往往采用“顺手牵羊”的方式来授课。品德课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全靠“副业”教师个人的“创意”,学校很少过问,导致小学品德课几乎属于“三无”产品,把品德课给边缘化。结果上

9、受到漠视对小学品德课教育教学的质量评价没有足够高的重视,对品德课教学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绩效工资的评定也往往把“育人”的成效忽略不计,而重点突出了“智育”的分量。这无疑对教师和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了误导的作用,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差,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养成不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不健全,道德和法律意识不完善等等。2、转变与重视以上现象和问题的存在,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极为不利。究其原因,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品德课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只有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才能把这门课程的相关要求落到实处。本次全市小学品德赛课的组织与开展,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品德课教育教学的重视

10、。同时也促使学校、教师开始重新审视品德学科的教学,积极推选优秀选手参赛,组织磨课,为品德课的实效性而不断研磨、反复思考,课前积极准备收集资料、精心制作教学具这无疑成了学校品德教学的一种导向与引领。另外,我县教研室组织全县部分小学教师开展品德课题研究,积极开展品德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为品德课教学的目标定位和课堂有效性提供了正确指导。二、品德课堂应该这样扎实这次品德优质课观摩教学活动让我们耳目一新,看到了品德课堂的精彩、悟出了品德课的内涵、体验了学生参与的乐趣,更感受到了对学生心灵的触动。授课老师深刻理解和熟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探究新的教学内容、途径和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

11、、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课内和课外资源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上得扎实,学生学得有味,真正起到了品德课的教育作用。1、关注真实情境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当他们把目光转向生活,并深入真实的生活事例时,既丰富了生活的的阅历,感受到了生活中隐含的真情,又激发他们生活的积极态度,引发了他们对生活中人、事、物的积极关注。品德与生活教学指南中指出:现代学校教育应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与儿童的生活境遇发生关联,理解儿童具体生活的每一形态,理解儿童面临的生活问题.作为小学生,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会了观察、比较、思考,也产生了许多困惑。

12、如果这些困惑得不到明确的、正确的解答,将影响孩子道德规范的确立,生活和学习目标的树立。宁国鼎湖小学汪慧丹老师执教的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一课中借助一段真实的交通事故监控录像和篮球女孩的真实故事切入,使孩子们的心灵受到深深的触动,同时清晰认识到事故的发生是没有遵守交通规则,从而引发学生认识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和学习“道路语言”的必要性。还有宣城市第二小学的汤玫老师于课前就地取材,收集借班学生所在学校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借助学生身边的真实事物,拉近了教材与生活的距离,以保护它们为主题来学习花草树木点头笑。这样引导孩子坦言内心的想法,从老师和同学的言行中去感悟是非与对错,明确目标,激发动力,从而发挥了

13、品德课解惑导行的作用。2、关注亲身体验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获得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景、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得到真实而深刻的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规范自身行为。如绩溪县桂枝小学余彩霞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闭眼画画、写字的学生体验活动,深刻感受到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的作用,充分激起孩子们保护好眼睛的意识。再如郎溪县建平中心小学的顾庆玲老师执教的风儿吹呀吹让孩子们玩一玩小风车,亲自摇一摇、转一转、跑一跑让风车转起来,感知运动带来了看不到的风,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到风娃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乐趣。3、关注行动引领。孩子们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上获得了情感体验,初步认

14、识和确立了道德规范,但还必须引导他们在实际行动中用以规范自我,完善自我,进而养成习惯。在课前、课尾或课后,授课教师为孩子们布置了与课文要求相关的活动任务。如我和动物交朋友(旌德县旌阳一小吴赛文老师执教)的课尾,让学生贴爱心卡片、为动物园缺少的广告牌设计广告语;花草树木点头笑开展小组出点子、写标语等护绿活动,以实际行动来保护动物和植物,从而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加入保护生态的行动;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学习过程中穿插做眼操、纠坐姿等人人参与的体验活动,使孩子们明确了保护眼睛的正确做法。孩子们在行动中,自我感受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从而获得自我教育,形成良好习惯,得到自我完善。 是啊,如果品德

15、课能这样用心上,学生的心灵怎会不受触动?如果品德课都这样扎实上,学校的养成教育怎么会只是口号?虽然我校的养成教育已初显成效,但时时事事课课渗透不容松懈,才能让养成教育深入人心,才能让学生的良好行为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在小学品德课堂中,我们应追求这样一种境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然,真实的课堂不一定完美。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反思、学习、交流、借鉴、提高的机会,使我们对品德学科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对品德学科课堂教学有了全面的把握和更深刻的理解。我们要充分发挥品德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的主渠道及主阵地作用,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充分挖掘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体验的过

16、程,关注行动的引领,从而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成效。回归生活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 发表日期:2008 年 11 月 14 日 共浏览 1324 次 【编辑录入:管理员】 回归生活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中小学新道德教育研究之三国家督学、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研究员 张志勇在不少教育官员和校长看来,重视中小学道德教育,就是要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做到“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就是要强化德育课程,或者增加课程门类,或者增加德育课时;就是要重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据说,为了贯彻落实中 共 中 央 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 意 见 ),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们马上对实验不久的中小学语文新教材做了调整,增加了几十篇所谓富有道德教育意义的名篇。笔者认为,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是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因为,道德教育教材只是影响中小学生道德发展的“流”,而不是“源”。影响和制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