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田病虫害》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9310195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生田病虫害》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花生田病虫害》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花生田病虫害》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花生田病虫害》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花生田病虫害》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花生田病虫害》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生田病虫害》ppt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花生作物病虫害,(一)花生病害主要有:,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根腐病、茎腐病、青枯病、白绢病、条纹病毒病、黄花叶病毒病、菌核病、立枯病、纹枯病、炭疽病、根结线虫病、黄曲霉病、锈病等等。,叶部病害(黑斑、网斑、褐斑),症状: 花生叶斑病是危害花生的常发性病害,它属于真菌性病害,病菌通过风和雨传播,遇到适宜的温度和水滴,侵入到叶子内部,繁殖危害,在叶片上形成很多不规则的病斑,破坏绿色组织,影响光合作用,发病重的,叶片脱落。,黑斑病,褐斑病,混合叶斑病,网斑病,危害特点:,花生叶斑病从苗期一直到后期,都会发生,多年连作的田块发病重,品种之间的差异性很大,遇到阴雨天气,病害会迅速扩展,一般减产10-

2、20%,严重的落叶田减产更严重,须及早进行防治。,花生根结线虫病,花生根结线虫病又名花生线虫病,俗称地黄病、地落病、矮黄病、黄秧病等,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几乎所有种植花生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我国最早发现于山东省,目前在山东、安徽、江苏、河北、北京、辽宁、吉林、河南、等省(市、区)均有发生,其中以山东发病最为普遍。花生感病后根的吸收功能被破坏,植株矮小发黄,结果少而稀。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可减产70%以上,甚至绝收。,花生根结线虫病,根腐病发生症状及其防治,茎基部呈水浸状,黄褐色,植株较矮,叶片自下向上干枯,主侧根变褐腐烂,后期只剩褐色干缩的主根。 合理轮作,严格选种、晒种,用种子量0.

3、3%的50%多菌灵拌种,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1 000倍液全田喷雾防治。,茎腐病症状及其防治,苗期子叶呈黑褐色,干腐状,后沿叶柄扩展到茎基部,呈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最后成黑褐色腐烂。后期发病,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病斑初为黄褐色后变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 要实行合理轮作,种子贮藏前要充分晒干,播种前要晒种、选种,不用霉变、质量差的种子,做好种子消毒处理,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0.3%进行药剂拌种。,白绢病,白绢病的分布特点: 花生白绢病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南方各花生产区。一般为零星发生,严重的发病率高达30以上。该病菌寄主范围很广,能侵染60多科200多种植物。主要受害作物有

4、烟草、番茄、茄子、马铃薯、甘薯、大豆、棉花、甘蔗等。该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是美国的主要花生病害之一。,症状 病害多在花生成株发生,病菌主要侵染近地面的茎基部。病部初期变褐软腐,上长波纹状病斑。病斑表面长出一层白色丝绢状菌丝体,在合适条件下菌丝蔓延至植株中下部茎杆,在分枝间、植株间蔓延。土壤潮湿荫蔽时,病株周围土表植物残体和有机质上布满一层白色菌丝体。在菌丝体中形成很多球状菌核(直径0.52.0 mm)。菌核初为白色,以后变深褐色,表面光滑、坚硬。受害茎基部腐烂,皮层脱落,剩下纤维状组织。病株叶片变黄,边缘焦枯,最后枯萎而死。受害果柄和荚果长出很多白色菌丝,呈湿腐状腐烂。,病原,白绢病病原菌无性

5、世代为Sclerotium rolfsii Sacc,属半知菌类小菌核属。病菌有性世代Aethalia rolfsii(Curzil) Tu & Kimbr属担子菌纲。 病菌在很多培养基上型长良好。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丝白色,菌丝当中形成褐色球状菌核。在马铃薯培养基上形成的菌核比自然情况下大,直径23 mm。病菌不产生无性孢子。病菌有性担孢子阶段无论在自然情况或人工培养条件下均少见。病菌菌丝分枝的顶端处形成棍棒状担子。担子单细胞、无色,大小为(57) m(920) m,顶端产生4个无色、牛角状小梗,长35 tzm,小梗顶端着生一个担孢子。担孢子无色,倒卵圆形,大小为(3.56) m10 m。,白

6、绢病适宜发生的温度,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338,最适生长温度为3132 pH适应范围为1.98.4,最适5.9,侵染循环和发病因素,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及病残株上越冬。病害通常在花生下针和荚果形成期发生。这一时期花生封行后形成潮湿荫蔽小气候有利于病害发生和发展。菌核萌发长出菌丝,利用地表和浅表植物残株和有机质作为营养及传播桥梁,进一步侵染花生植株。病菌分泌草酸可以杀死植物组织。菌核多集中在5 cm左右表土层中,近土表病菌菌核可以存活多年,但在土壤深处菌核存活不超过一年。 温暖潮湿气候有利于病害发展。遇高温、多雨,病害就会发生蔓延。一般地势高燥坡地、排水良好的地发病轻;反之,则重。连作花生

7、地,菌源多,发病重,轮作地发病轻。珍珠豆型小花生发病重,大花生发病轻。有机质丰富、落叶多,植株长势过旺倒伏,病害特别严重。,(二)花生常见的虫害:,蚜虫 红蜘蛛 棉铃虫(造桥虫、斜纹夜蛾) 地老虎 蛴螬,蚜虫,蚜虫不仅吸食花生汁液,也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媒介。防治花生蚜虫用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雾,也可用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红蜘蛛,花生田红蜘蛛主要以成、若螨聚集在花生叶片背面吸食汁液,最初叶片正面出现黄白色小点,严重时造成叶片干枯 脱落。防治方法:亩用15%扫螨净乳油1 500 2 000倍液或亩用净螨30 g兑水30 kg喷雾防治。,棉铃虫 造桥虫 斜纹夜蛾,为害症状。以幼虫从叶边

8、咬食花生叶,花成缺刻,受害严重的花生田叶片被吃光,形成光秆,严重影响花生光合作用、授粉和果针入土,可造成花生大幅度减产。,药剂防治。幼虫3龄前为防治适期,应及时用药。可用苏云金杆菌喷洒叶面或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 3 000倍液喷雾;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倍喷雾;70%硫丹乳油1 000 1 500倍液喷雾;50%辛硫磷乳油1 000 1 500倍液喷雾。,地老虎 蛴螬症状,地老虎和蛴螬是地下害虫,不仅为害期长而且为害严重。常造成花生缺苗断垄现象,是目前影响花生产量的最主要害虫。因地下害虫常在地下活动,隐蔽性强,防治困难,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防治方法,拌种。播种前用种衣剂包衣种子,或用50%辛硫磷乳油500 m1加水10 50 kg,拌种400 500 kg,此法还能有效防治鼠害。,土壤处理。花生播种前,顺花生垄亩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5 6 kg,在雨前撒施或撒后浇水效果更好。,药剂灌根法。亩用30%毒 ? 辛乳油600 m1或48%毒死蜱乳油350 400 m1或22%吡虫 ? 辛硫磷乳油450 m1,雨前顺垄灌根或灌根后浇水。也可浇地时顺水冲施,用药量比灌根要增加1 2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