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右中旗中小学教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924020 上传时间:2017-10-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右中旗中小学教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右中旗中小学教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右中旗中小学教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科右中旗中小学教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科右中旗中小学教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右中旗中小学教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右中旗中小学教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右中旗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要求,全面提升科右中旗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我旗将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现结合我旗实际,制定本方案。一、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和自治区教师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 号)、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意见(内教人字201455 号)和兴安盟教育局“关于印发兴安盟中小学教师

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兴教师字(2015)2 号文件的精神及要求。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推动教师教 育信息化快速发展,以全面提升我旗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切实有效提升我旗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实现教师终身学习。二、培训对象全旗中小学、幼

3、儿园教师。三、培训目标(一)了解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增强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意识。(二)学会操作常用信息技术设备,掌握各学科所必要的信息技术工具(软件),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获取、加工和制作数字教育资源,提升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三)掌握网络和移动学习环境下各学科的学习任务设计,学习小组的组织、管理、监控及评价方法,提升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能力。(四)掌握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社区、校本及区域研修活动方法,提升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能力。有效选用自治区开发的测评工具,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长效机制。四、培训原则(一)深度融合原则。积极利用

4、信息化成果,以信息技术应用手段和培训课程资源为载体,推行混合式培训,引导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全过程,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二)应用导向原则。坚持把应用作为提升工程实施的切入点、着力点和核心要务。通过将信息技术深入应用于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中,改变教师与学生传统的“教与学”模式,构建形成内容更加多元、方式更加灵活、目标更加多样的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和环境虚拟化。(三)按需施训原则。充分结合我旗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遵循教师专业成长和信息技术应用

5、能力提升规律,以需求为导向,以实施“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为契机,合理设计培训项目,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能力。(四)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原则。按照“区级培训抓重点,盟旗县级培训保全员,学校研训重应用”体系分级进行。旗教育局成立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和执行项目办公室,执行项目办公室设在教师进修学校学校,负责组织项目调研、研制实施方案、组织学员开展培训和测评、开展各项评比竞赛和绩效考核;各中小学指定专人负责,制定本单位培训方案与实施细则,完成执行办公室下达的各项任务,加强校本研修规划和管理,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动应用。打造一支教

6、育理念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及研究能力强、覆盖各学科、各学段培训者团队,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以骨干带全员,点面结合,分层推进,确保全旗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任务顺利完成。(五)坚持标准、注重实效原则。根据教育部出台的“兩标准一指南”(即就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合理安排学时分配,积极探索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强化情景环境体验环节,使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切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切实使教师能够尽快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切实提高信息化教学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比重,力求提升工程效益最大化。五、主要任务 (一)、骨干引领,全

7、员跟进。从各中小学遴选优秀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参加自治区培训者培训。经培训的优秀学员要在全员培训、校本研修中发挥示范、引领、培训、辅导作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最多限度调动广大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全员培训顺利进行。(二)领导带头,有效管理。按计划对中小学校长进行培训,使校长们理解此项工程的重要意义及各项要求。定期组织校长研讨,分享校本研修方案、提升工程案例和培训管理经验,提炼成果,推动我旗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化、常态化。(三)做好预案,提前热身。执行办公室根据旗提升工程领导小组的要求,出台我旗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陆续制定各项配套措施。各中小学根据我旗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及各项措施

8、要求,结合学校情况,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并组织开展网络学习、校本研修、评比竞赛等活动。(四)全员培训,逐步推进。根据兴安盟执行办公室的统一安排,我旗在 20142015、2016、2017 年 12 月底分别完成中小学教师 30%、30%、40% 50 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任务。(五)开展测评,按需施培。实行动态化测评,组织开展好培训前的诊断测评、培训中的培训测评。注重理论测评和实践应用测评相结合,理论测评由各单位组织参训教师通过网上测评系统完成,过程测评由旗测评小组通过课堂实践完成,以评促学,以评促用,提高参训教师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旗执行办公室要建立动态分析机制,对各中小学各阶段

9、测评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和监测,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全体教师应用能力得到提升;中小学校要根据测评结果,找准短板,有针对性地展开校本研修;参训教师要根据测评结果,明确自身不足,查漏补缺,合理选学。(六)创新模式,区域研修。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有机整合。采取送教下乡、送培上门、集中研讨、分片交流、社区互动、经验展演、现场诊断、观课磨课、教学竞赛、案例分享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聚焦学科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七)加强监测,注重过程。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单位提升工程、校本研修实施情况和学院学习状况进行抽样检测。定期或

10、不定期组织各级管理员及辅导教师的交流研讨,解决问题,分享经验,统筹协调,提炼成果。(八)评比竞赛,推广成果。旗执行办公室根据培训进度和培训内容,统筹安排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技能竞赛、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微课、课件评选等活动,推荐优秀教师及成果参加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和自治区评比活动。(九)加强激励,绩效考核。争创自治区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区,引导各中小学幼儿园积极争创区、盟两级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培训结束后,按照相应比例评选优秀学员(15%) 、优秀管理员(30%) 、优秀辅导教师(35%) 、优秀教研组(10%) 、优秀示范校(20%) ,同时力争使我旗进入创新旗县市行列。六、保障

11、措施(一)组织保障。成立科右中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将提升工程列入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整体规划,做好与各项中小学教师专项培训的统筹与衔接,落实教师培训的各项政策,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教师教育绩效考核体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右中旗教师进修学校,具体负责提升工程的组织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定管理办法,开展各项活动,加强对中小学校的指导,做好全员培训。各中小学校长是本校提升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创造环境,为教师校本研修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二)经费保障。旗教育局按照政策从新增生均经费中切块安排专项培训经费,开展信息技术应

12、用能力持续培训,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方面的硬件建设。各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 5%中安排专项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并持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培训,建立以校为单元的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推动培训的常态化。(三)制度保障。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最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将讯息技术应用性横箫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计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之中,形成教师积极参加能力培训和应用实践的激励机制。(四)绩效保障。建立提升工程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完善教师培训学习、教学行为改变、信息技术应用绩效评价体系,通过自治区提供的网络数据和实地检查,对各单位培训开展情况及实效进行动态监测,定期通报监测结果,对在提升工程中实施较好的单位予以将奖补。此方案科右中旗教育局2015 年 3 月 16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