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学案3(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239730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颂》学案3(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黄河颂》学案3(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黄河颂》学案3(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黄河颂》学案3(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河颂》学案3(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颂》学案3(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课黄河颂导学练测【字词综合运用】(1)注音气魄(p) 山巅(din) 澎湃(pi)狂澜(ln) 屏障(zhng) 九曲连环(q)劈开(p) 宛转(wn) 哺育(b)(2)多音字辨析(3)形似字区别(4)解词山巅:山顶。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浩浩荡荡: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重点句子分析】(1)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为了表现颂歌的气势,“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样写黄河)。第二节歌词的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

2、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严谨。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2)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

3、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课文背景知识】(1)作家作品组歌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是光未然,曲作者是冼星海,有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等八个乐章。(2)文学常识诗歌是伴随着劳动而产生的,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想像是诗歌的翅膀,情感是诗歌的灵魂。诗歌语言凝练,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根据语言格式,有韵律诗和自由诗之分;根据表达内容的方式,又有叙事诗和抒情诗之分,有的诗如果兼有散文的特点,还可以叫做散文诗。(3)背景知识1938

4、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发出了要向它学习的誓言。【课文结构分析】(1)层次结构第一部分(朗诵词),序曲:以呼告的手法,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第二部分(第二节),主体:望黄河,颂黄河。第三部分(第三节),尾声: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2)中心意思诗人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激励中华儿女,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3)写作

5、特点生动地刻画了黄河形象,勾勒出歌词的画面之美;雄浑豪迈的风格,雄奇瑰丽的想像,雄健铿锵的语言。【课文写作特色】1气势磅礴,充满激情。2写实深刻,想像雄奇。3节奏鲜明,音律和谐。【课本习题提示】一、这首歌词以气势取胜。朗诵时必须激发内心感情,若能调动自己产生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就可以产生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就可做到有感情地朗诵。不宜过多施加朗读技巧的训练指导。二、第一问是从表层设问,首先应该抓住“黄河的气魄”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感知课文,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该注意到“从哪些方面”这一要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

6、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第二问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创作的目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三、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壮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壮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属于这类风格;上学期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则属于委婉含蓄的诗。【同步达纲练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高山之巅( ) 惊涛澎湃( ) 浊流宛转( )九

7、曲连环( ) 英雄体魄( ) 哺育滋长( )(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释义和用法是否一样?并说明理由。a用你那英雄的体魄。b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a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b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3)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写出恰当的动词。_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_,_万丈狂澜;浊流_,_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_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_南北两面。(4)写出下列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5)对诗歌黄河颂的分析,下列说法错

8、误的一项是( )A第二节“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B诗中“啊!黄河!”的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6)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问题。瑞 雪大 荒老天磨了一夜的粉清晨牵着驴走了我穿上崭新的 馍沿路压花“清晨牵着驴走了”这句诗是什么意思?“我穿上崭新的 馍沿路压花”这句诗中,加粗的两个词语“ 馍”和“压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9、老天磨粉”、“清晨牵驴”,你认为这样的主语和谓语的搭配合理吗?恰当吗?并简要谈谈你的理由。对这首诗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首句将无边的白雪说成了面粉,气象辽阔博大,体现出了儿童观察事物的年龄特点。B“牵着驴”点出了时代特征,当时正处在使用畜力的小农经济社会。C诗人用“ 馍”代指新鞋,是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D这是一首意境清新优美、意象亮丽鲜活的小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参考答案(1)din pi zhu q p b (2)不一样。a句中的“英雄”是形容词,意思是“具有英雄品质的”;b句中的“英雄”是名词,意思是“不怕困难、不顾自己、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一样。都是名词作定语,意思是“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 (3)望 澎湃 掀起 宛转 结成 奔向 劈成 (4)比喻 拟人 反复 (5)D (6)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历史贡献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7)暗示雪已经停了。 儿童认识事物多从直觉出发,不转弯抹角的童稚心理。表达了诗人漫步在雪中轻松愉快的心情。 恰当合理,这是儿童富有诗意的想像,充满情趣的表达的最精彩的体现。 C(应是借喻)学优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