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1(鄂教版七年级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239123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1(鄂教版七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1(鄂教版七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1(鄂教版七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1(鄂教版七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1(鄂教版七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1(鄂教版七年级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 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 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教学难点: 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2、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 入: 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 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 1、作者介绍 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

3、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

4、编等职。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2、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

5、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2、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

6、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二、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2 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4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

7、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明确: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2)“言论和 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3)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研讨课文: 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

8、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 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 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3) 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4)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 (1) 第一、二自然段。 (2

9、) 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 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 (4)“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 。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作

10、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1研读第二部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略) 2探究学习: (1) 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 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3) 把你认为生动

11、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1) (略) (2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 生答:“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 3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2)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1)(2)题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起说,就予以肯定。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学优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