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问卷报告范文.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9238304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调查问卷报告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调查问卷报告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调查问卷报告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会调查问卷报告范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会调查问卷报告范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调查问卷报告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调查问卷报告范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调查问卷报告范文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作答或者追踪访问方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所以又称问题表格法。下面有XX整理的社会调查问卷报告范文,欢迎阅读!社会调查问卷报告20xx月10日到20xx月10日,这一个月的时间。学校组织在校的级新生参加双休日社会实践活动,接到通知,班里就开了班会,把各项活动的计划都布置好,并分成了5个小组,每小组人。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当代(深圳)礼品工艺品及家庭用品设计趋势。而我所在的小组是“问卷组”,但“问卷组“又是由两个小组组成的。主要负责制定与派发调查问

2、卷,并统计好数据。组长是周映娜和叶佳欣。组员有:李薇、邵莹莹,翁雅雯、陈勃、黄淑娴、李敏英. 王丹琳 洪玮 司徒碧婵 孙雯琴 林冠荣。在确立工作分工后,我们就开始收集所有有关的资料,每个人制定出个问题作为调查问卷的问题,然后再把大家的问题都集中在一起,并讨论当中最佳问题的选取。我们从两个方面去考虑这些问题的选取:,既要简单明了,又要有针对性;第二,包括设计者与消费者的针对性问题。经过一番的讨论。我们终于选出了 10个问题。最后我们决定复印张,分给我们组的成员在月日到会展中心做问卷调查。那天会展中心会有一场关于“工艺品与家居用品”的产品展会。月日这一天,早上点钟我们“问卷组”的成员。带着复印好的

3、问卷统一从学校北们坐车去会展中心。在车上我发现,我们都没有关于做调查问卷此类的经验,但大家一直是信心满满的。到了会展中心我们才发现。原来是要售票参观的,但我们身上并没有带钱,后来派了两位同学跟展馆的负责人进行协商,但他不允许我们免费入内进行问卷调查,最后我们决定直接在会展馆的各个入口处对行人们进行调查访问。看似简单。却又很难。没有经验的我们并不能自然地对行人进行调查,并且,不会选择性的进行调查,所以常常被拒绝。拿着厚厚的问卷,心里充满了委屈。但又希望能尽快完成任务,还是一次又一次地鼓足勇气向陌生的行人走去。慢慢的,就不觉得是多么难为情的事情,越来越自然,填写好的问卷数目也越来越多,虽然有点累,

4、但是听到“您好,我们是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这句话的时候,他们都会自然的给我们一个微笑。当看到他们接过递过去的问卷的时候,心里真的很满足。最后,虽然问卷还没有完成,但我们去社会实践的目的达到了。因为我们这一天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离开会展中心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而且越下越大,我们都没有带伞,却在努力保护我们手上的问卷。数着今天的成果。这次的实践中,我接触了很多不一样的人,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从事工艺品制作的老先生,他很认真的做完了这份问卷,并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指出不足的地方,并详细解说了。这让我认识到了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地方,真的很感激这位老先生。回到学校后,我们开了一次

5、会重新讨论了这次问卷调查活动。发现其中有很多做的不够的地方,就如之前对会展中心的情况没有认真核实好,以致于不能入内参观调查。就问卷本身而言,一些“问题”也存在问题。最后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决定重新制定问卷,再做一次调查。但数目减少到份,虽然数目少了,但我们想要做到更精。第二次的调查,我们组分散行动。当然这次没有“工艺品展”这样的活动了,所以我们决定去一些有代表性的商场对路人进行调查。因为是第二次。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所以,这次的问卷调查进行得比较顺利。陆陆续续地,问卷终于都做好了。最后一项工作便是统计了。我们统一集合在一起,分工合作,把调查好的这150份问卷进行了有序的统计。这样“问卷组”的工作

6、就几乎完成了。一个月的时间,我们有过失误,但也努力将任务完成了,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都学到了很多很多在课本里学不到的东西。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很多宝贝。首先是“团队”精神,这样的一项任务,没有很好的“团队”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的感情也变得更好了;然后,在交际能力方面,我们都有了新的提升。比如去做问卷调查中碰到了钉子,这不仅让我们看到自身的缺失,并吸收了这样的一种经验;除此之外。我们学会了如何全面地去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从误区中走出来,让自己变得更加好。学会改正错误,查缺补漏就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提高。虽然,这些过程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但在不顺利中我们又找到了

7、新的起步。总的来说,我们是成功的,相信参加了这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对我们以后的任何学习,工作都有帮助。谢谢学校给我们这样的一个学习的机会,谢谢组织人员的辛勤工作,也谢谢我可爱的组员们。社会调查问卷报告一、调查背景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扮演听众。其中有一部分是不会(或者未思考),还有一小部分是进行过思考,却不愿发言的。曾询问过部分学生:你会吗?(学生答:会。)你为什么不参与他们的讨论?学生的回答要么是“我不想说”,要么是“他们都说了,我没什么好说的”,要么就是沉默。这说明,他们的表达欲望不强。在发言中还有另一种现象,学生虽理解并愿意说,但表达不得要领,说了

8、半天,也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既浪费时间,也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说,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发言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课堂发言的情况,研究造成学生不良发言习惯的原因,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里状态,获得关于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的方法、途径、策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提高发言能力,特进行了这次问卷调查。二、调查目的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课堂发言的情况,喜欢发言和不喜欢发言的原因及动机。从而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里状态,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三、调查方法通过调查问卷书面、个别访谈。四、调查过程调查一年级二班50人,采用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法,每个选项均为单项选择。五、数据汇总

9、1.在课堂上,你想发言吗?A、很想B、一般C、不想数据:选择A的有18人,占36%;选择B的有27人,占54%;选择C的有5人,占10%分析:64%的孩子认为自己在课堂上不积极发言交流,大部分孩子都需要进一步培养发言的能力。这也正说明了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是很有必要的2.课堂上,不想发言的原因是什么?A、不会B、怕别人笑C、不屑数据:选择A的有20人,占40%;选择B的有22人,占44%;选择C的有8人,占16%。分析:60%的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候,是有自己的想法二不回答。说明回答问题的欲望不强。3.发言出错时,你一般心理A、好好听别人发言B、懊悔C、以后不发言了数据:选择A的有26人,占52%;选

10、择B的有20人,占40%;选择C的有4人,占8%分析:48%的孩子在在发言时是因为得不到师生的肯定而降低了积极性。今后的课上鼓励表扬发言的学生要多下工夫。4.课堂中,发言精彩时,你一般心理A、听别人发言B、沾沾自喜c、对别人的发言不屑一顾数据:;选择A的有28人,占56%;选择B的有16人,占32%;选择c的有6人,占12%。分析:56%的孩子还是比较习惯于发言后听别人的意见,近一半的学生要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倡导同伴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将发言同伴的发言作为一个训练重点。5.你认真听的主要原因是:A、上课生动、有趣B、认真听会得到老师表扬C、为了考试能考好数据:选择A的有20人,占40%;

11、选择B的有7人,占14%;选择C的有23人,占46%。分析:46%的孩子发言的目的性极强,直指考试。25%的孩子是因为老师的课堂魅力而专注于发言。看来,我们要努力呈现生命充满活力的课堂,吸引更多的孩子认真发言。6.你对待别人发言的态度是:A、没什么了不起B、很好,值得学习C、无所谓数据:选择A的有10人,占20%;选择B的有26人,占52%;选择C的14人,占28%。分析:48%的孩子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发言,说明部分孩子的发言习惯没有养成。同时,班级良好的交流氛围也十分重要7.当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你能仔细认真听吗?A、能B、有时能C、不能数据:选择A的有22人,占44%; (调查报告.fw

12、sir.) 选择B的有18人,占36%;选择C的有10人,占20%.分析:56%的学生不能专心听同学的发言,说明大部分学生不太善于发言同伴的发言,今后要注意指导学生发言别人发言的方法。8.合作交流时你希望什么学生先说:A、优生B、和自己同水平C、差生数据:选择A的有15人,占30%;选择B的有25人,占50%;选择C的有10人,占20%。分析:大部分孩子希望能有所准备再发表看法,要把训练学生争先表达自己的想法作为课堂教学时的一个重要内容。9.老师表扬别人的发言时你一般:A、为别人高兴B、不屑一顾C、发誓要超过他数据:选择A的有23人,占46%;选择B的有3人,占6%;选择C的有22人,占44%。分析:大部分学生心态是好的。10.与别组争论时,你的表现是:A、争着说,抢着说B、认真听,轮流说C、不听也不发言数据:选择A的有6人,占12%;选择B的有43人,占86%;选择C的有1人,占2%.分析:关于小组交流时的发言表现,选择B的有43人,占86%从数据来看比较理想,但也不排除会存在没有如实作答的情况,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过程性的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