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护士资格传染病病人的护理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923184 上传时间:2017-09-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护士资格传染病病人的护理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5章护士资格传染病病人的护理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5章护士资格传染病病人的护理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5章护士资格传染病病人的护理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章护士资格传染病病人的护理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章护士资格传染病病人的护理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护士资格传染病病人的护理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5 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一、传染病概述1传染过程 病原体侵入人体,机体与病原体相互斗争、相互作用的过程。可产生 5种不同的结果:显性感染。隐性感染。病原携带者。潜伏性感染。病原体被清除。传染过程的 5 种表现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病原体侵入机体后,隐性感染最多见,其次为病原携带状态,而显性感染最少,但最易识别。2基本特征 包括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季节性和地方性,有免疫性。3传染病流行的 3 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为传染病流行的 3 个环节。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己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如正在生病的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传播

2、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侵入另一个易感者体内所经历的途径。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人群。常见的传播途径如下。(l)水与食物传播: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病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2)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3)虫媒传播: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

3、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4)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4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传染病流行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影响。5临床特点 分为 4 期(1)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2)前驱期:从发病到该病的明显症状出现为止的一段时间。一般持续 l3 天。(3)症状明显期:病情由轻到重,出现该病的特征性表现的时期,达到该病的顶峰。然后随机体

4、免疫力的产生,病情减轻进入恢复期。此期易产生并发症。(4)恢复期:机体免疫力增高,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病人症状及体征逐渐消失的过程。恢复期后如机体功能仍不能恢复正常,称为后遗症期(医学教育网整理)。6预防(1)管理传染源:对传染病病人必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根据 2004 年 12 月 1 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 3 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2 种。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城镇要求 2 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 6 小时。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

5、、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斯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009 年又将甲型 H1N1列为乙类传染病,故乙类由原来的 25 种增加到 26 种。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城镇要求 12 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 24 小时。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棘球蚴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现已列为丙类,故丙类已由原来的 10 种增加至11 种。监测管理传染

6、病,在监测点内按乙类传染病方法报告。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切断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染病病房采取“三管一灭” (即管理水源、饮食、粪便,灭蚊蝇、蟑螂等) 。(3)保护易感人群:远离传染源,进行预防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力武器。主动免疫其保护作用大多可持续数年。被动免疫的保护作用时间较短。二、麻疹病人的护理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为主要表现。1病因与发病机制 麻疫病毒为病原体,不耐热,对日光和消毒剂均敏感。55时15 分钟被破坏,在

7、流通的空气或日光中 20 分钟失去活力。麻疹病毒侵入上呼吸道和眼结膜上皮细胞,短期繁殖,同时少量病毒侵入血液,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被单核细胞吞噬后大量繁殖,再次侵入血液,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出现高热和皮疹。2流行病学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 5 天至出疹后 5 天均有传染性,有并发症者传染性可延至出疹后 10 天。病毒通过打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易感人群是凡未接种麻疹疫苗的人。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两季为主。3临床表现(1)潜伏期:618 天,平均 10 天,潜伏期末可有低热、全身不适。(2)前驱期(发疹前期):一般 34 天,主要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感染、麻疹黏膜斑(具早期诊

8、断价值) 。体温高达 39oC 以上,头痛、打喷嚏、畏光流泪、结膜充血、颊黏膜上可见直径约 1mm 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出疹后逐渐消失。部分患儿全身不适、食欲缺乏、精神不振。(3)出疹期:发热后 34 天出现皮疹,始见于耳后发际,渐延及面、颈、躯干、上肢、下肢及足底。开始为不规则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堂,重者可融合,皮肤水肿。此期全身中毒症状及咳嗽加剧,肺部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全身淋巴结大及肝脾大。(4)恢复期:出疹后 34 天,皮疹开始按出疹顺序消退,体温下降、食欲、精神随之好转。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 天痊愈。(5)常见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出疹 1 周内常见,占

9、麻疹患儿死因的 90%以上。喉炎。出现频咳、声嘶,甚至哮吼样咳嗽,极易出现喉梗阻,出现窒息死亡。心肌炎。麻疹脑炎。多发生于疹后 26 天,也可发生于疹后 3 周内。与麻疹的轻重无关。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多经 l5 周恢复,部分病人留有后遗症。结核病恶化。麻疹无并发症者病程为 1014 天。体弱多病、免疫力低下或护理不当有继发严重感染者呈重型麻疹,持续高热,中毒症状重,皮疹密集融合,常有并发症或皮疹骤退、四肢冰冷、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表现,病死率极高。4辅助检查 鼻咽分泌物、痰、尿沉渣涂片可见多核巨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麻疹 IgM 抗体,均有早期诊断价值。5治疗要点 对症治

10、疗,以中药透疹治疗和护理为主,避免使用解热药,治疗并发症。6护理问题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麻疹病毒、继发细菌感染有关。体温过高与麻疹病毒感染有关。潜在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喉炎、心肌炎、麻疹脑炎等。7护理措施(1)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对流。出疹期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是乙醇擦浴、冷敷等物理降温,以免影响出疹,高热超过40时,可用小剂量解热药,防止高热惊厥。(2)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剪短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继发感染。保持室内光线柔和,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并涂眼膏。可服维生素 A 预防干眼病。(3)发热期宜给清淡、易消化、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多饮水及热汤,以增

11、进食欲,有利于消化。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4)观察患儿的出疹情况,发热、咳嗽有无加重,患儿的精神状态,及早发现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护理。(5)预防感染的传播:对患儿进行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 5 天,有并发症者延至出疹后10 天。接触者隔离观察 21 天。病房通风换气,空气消毒,患儿衣物及玩具暴晒 2 小时,减少探视,预防继发感染。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后,须在日光下或流动空气中停留 30 分钟以上,才能再接触其他患儿或健康易感者。对 8 个月小儿接种麻疹疫苗。接种后 12 天血中出现抗体,1 个月达高峰,故易感儿接触病人后 2 天内接种有预防效果。接触后 5 天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或胎盘

12、球蛋白,可免于发病,6 天后注射可减轻症状。8健康教育(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2)进食应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容易消化食物。(3)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4)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食,多喝开水。(5)自动免疫。8 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7 岁时复种。接种后 12 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即使患病也较轻。(6)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 ,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三、水痘病人的护理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较强的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临床以轻度发热、全身性分批出现的皮肤黏膜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并存为特点,全身中毒症状轻。水痘的传染性极

13、强,易感儿接触水痘患儿后,几乎均可患病。1病因与发病机制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传染性疾病。人是该病毒唯一的已知自然宿主。该病毒在体外抵抗力弱,不耐酸和热,对乙醚敏感,不能在痂皮中存活,但在疱疹液中可长期存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主要由飞沫传播,病毒侵入机体后在呼吸道黏膜细胞中复制,而后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再次增殖后释放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由于病毒入血往往是间歇性的,导致患儿皮疹分批出现,且不同性状皮疹同时存在。皮肤病变仅限于棘表皮细胞层,故脱屑后不留瘢痕。2流行病学 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多发生在冬末、初春季节。通过直接接触、飞沫、空气传

14、播,出疹前 24 小时至疱疹全部结痂之前均具有传染性。易感人群以 l6 岁儿童多见。3临床表现(1)潜伏期:1021 天,一般 2 周左右。(2)前驱期:皮疹出现前 24 小时,可有低热、头痛、乏力、食欲缺乏、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3)出疹期:发热同时或 12 天后出皮疹。首发于躯干,以后至面部、头皮,四肢远端较少。痒感重,呈向心性分布。皮疹按斑疹、丘疹、疱疹、结痂的顺序演变,连续分批出现,一般 23 批,在同一部位可见不同性状的皮疹。黏膜疱疹可出现在口腔、咽、结膜和生殖器等处,易破溃形成溃疡。水痘为自限性疾病,一般 10 天左右自愈。并发症主要有: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水痘脑炎、原发性水痘肺

15、炎等。4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正常或偏高。5治疗要点 对症支持治疗,可用维生素 B12肌内注射,如有高热可给予解热药,但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增加 Reye 综合征的危险。可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是首选药物,在水痘发病后 24 小时内应用才有效。6护理问题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水痘病毒、继发细菌感染有关。潜在并发症为肺炎、脑炎(医学教育网整理)。7护理措施(1)高热的护理:监测体温变化,如有高热可用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出疹期禁用糖皮质激素。(2)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更换内衣及床单,防止继发感染;皮肤瘙痒者,局部途 0.25%冰片炉甘石洗剂或 5%碳酸氢钠溶液。亦可遵医嘱

16、口服抗组胺药物;疱疹破溃时涂 1%甲紫溶液;有继发感染者局部用抗生素软膏,或遵医嘱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3)病情观察:患儿隔离期间要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营养,饮食宜清淡,多饮水。(4)预防疾病传播:无并发症的患儿多在家隔离治疗,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 7 天止。托幼机构中若发现水痘患儿应检疫 3 周。体弱、应用大剂量激素或免疫缺陷者,应在接触水痘后 72 小时内给予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或恢复期血清肌内注射,可起到预防或减轻症状的作用。近年来使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减毒活疫苗,可有效预防。8健康教育(1)流行期间少带儿童去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2)患儿隔离期间要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营养,饮食宜清淡,多饮水。(3)为家长示范皮肤护理方法,防止继发感染。四、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护理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