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简版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9224727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9.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简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简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简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简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简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简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简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郑艳玲,解剖概要,脾脏为一个富于血供的实质性脏器 生理脾长1012cm 宽68cm 厚34cm 重110200g.,脾静脉位于脾动脉后下方,行走于胰尾和胰体后三部的胰沟中,向右达胰颈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形成门静脉。,检查方法,仪器,二维实时超声仪或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线阵式或凸阵探头,探头频率3.5MHz5MHz。,检查前准备,勿需特殊准备或同肝脏检查前准备,体位,仰卧位和右侧卧位,必要时可选择俯卧位,右侧第911肋间隙,腋中、后线部位行肋间斜切,测量脾脏厚度 左侧肋缘下锁骨中线纵行扫查,了解脾脏增大情况 当脾脏受肺气遮盖时,可选择左侧背部第911肋间隙至

2、肩胛下角线之间,显示脾脏,进行检测。,扫查方法,脾上方与膈肌紧贴,易受肺气的遮掩 肋间斜断面扫查呈半月形 脾包膜呈光滑细带状回声 内部回声均匀细密,回声水平与肝接近 外缘呈弧形,内缘内陷,为脾门,正常声像图,脾门显示脾静脉、脾动脉管状无回声。前者由2-6个分枝汇合而成。后者内径0.3-0.4cm,进入脾门后分出2-3个分支。,脾脏测量,脾脏厚度(前后位):左侧肋间斜切显示脾门及脾静脉,从此处至外侧缘弧形切线的连线,正常不超过4cm。,脾长径 在肋间扫查经脾门的最大冠状切面上测量脾上下极的最大径线。虽然由于脾呈略弯曲形态,此径线不能完全代表脾的真正长径,但比较接近、而且应用方便。长径大于11cm

3、为脾脏肿大 脾静脉内径 脾门处脾静脉内径小于0.8cm,脾门或胰尾部单个或多个结节,境界清楚,有不完整包膜细光带回声,先天性脾异常,副脾,结节呈低回声,与脾脏回声相延续,部分较大的副脾内可见有血管回声与脾脏相连,副脾是指正常脾脏以外,与正常脾脏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组织,出现率为1540。位置、数目、大小均不恒定,多位于脾门、脾蒂、大网膜,少数位于脾结肠韧带、胰尾、肠系膜、左侧卵巢等处。,彩色多普勒可显示与脾脏相连的彩色血流束,需与脾门处肿大的淋巴结相鉴别:肿大的淋巴结回声更低,不均匀;仔细观察, 可显示淋巴门回声, 且不与脾脏回声相连,罕见, 脾区探不到脾脏回声 腹部其它部位探测与脾脏形态,

4、轮廓回声相同的肿块 彩色多普勒可通过显示肿块内血流确定脾门部位,游走脾(异位脾),脾区和腹部其它部位探测, 均未显示脾脏图像,先天性脾缺如,与肝脏反位或其它内脏反位同时存在 在右季肋区显示脾脏声像图,先天性脾脏反位,腹部闭合性损伤常致脾脏破裂,根据脾脏破裂的时间,临床上有早发性脾破裂和迟发性脾破裂;脾破裂后发生的脾脏血肿可以位于脾包膜下、脾实质内、脾周围。均表现左上腹有明显的压痛。,脾外伤,被膜下破裂 (1)脾被膜与脾实质之间见无或低回声病灶,形态规则,长条型,内部回声有时不均匀,可有散在分布的细小回声飘浮在其内。 (2)脾脏大小正常,形态正常或局部受压,脾内回声均匀。,中央型破裂 (1)脾大

5、小正常或肿大,被膜线光滑、完整。 (2)脾内可见局限性无回声区,病灶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部分病例脾内可见高回声或混合回声病灶,形态常不规则。,真性破裂 (1)脾被膜线中断,常见于膈面或脾门处。 (2)脾实质内显示无回声或不规则高回声,从脾实质内延伸至包膜中断处。 (3)腹腔内积血: 少量积血, 肝肾间隙和陶氏腔内可探及细带状无回声。多量出血, 肝肾间隙、脾周、盆腔均可探及无回声区。,常因感染、血液病、结缔组织病、淤血性等原因引起。 1.脾体积增大:脾脏厚度超过4.0cm, 长度超过11cm,脾脏弥漫性肿大,2.脾肿大程度分类: 轻度肿大:厚度4.04.5 cm, 左肋缘下0.53 cm。

6、中度肿大:厚度4.56.0 cm, 左肋缘下超过3 cm。 重度肿大:脾切面形态失常, 厚度超过6.0 cm, 脾下缘超过脐水平, 脾右缘超过腹正中线。,3.脾脏回声改变: 感染性脾肿大内部回声均匀,回声水平无明显变化,以轻度肿大多见。充血性脾肿大时脾内部回声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低向高变化,脾静脉增宽,脾内静脉扩张。血液病引起的脾肿大内部回声较低,脾门血管扩张不明显,4彩色多普勒超声 脾门及脾实质内血管增多、增粗,脾静脉内径可达1.0-2.0cm。脾动静脉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明显增加。脾血流量的增加程度依病因有一定差异,如门脉高压性脾肿大时脾静脉血流量显著增加。,1脾脏增大,有时可有形态的改变。

7、2脾实质内,特别在脾外缘显示单个或多个楔形或不规则形低回声区,楔形底部朝向脾包膜。内部可呈蜂窝状回声或不均匀分布的斑片状强回声。 3梗塞灶坏死液化时,呈无回声或形成假性囊肿。 4陈旧性梗塞灶纤维化钙化时,病灶回声明显增强,后方伴有声影。,脾梗塞,声像图表现同肝血管瘤。 1脾内显示圆形,境界清楚类圆形强回声,边缘锐利。瘤内显示小的无回声和强间隔光带回声,呈网络状。 2. 超声动态观察生长极慢或无明显增长,脾血管瘤,脾血管瘤,3彩色多普勒直径小于2cm的肿瘤内无血流信号,较大的病灶内可检出低速血流信号。瘤周可见血管绕行。一般不引起脾门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脾恶性淋巴瘤是全身性淋巴瘤的表现,常合并有身体其它部位淋巴结肿大。 1恶性淋巴组织如弥漫浸润脾脏,脾弥漫性肿大,内部均匀低回声,肿块不明显。 2部分患者脾实质内显示单个或多个散在分布的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楚,后方无明显增强效应,多个结节融合可呈分叶状。,脾恶性淋巴瘤,3彩色多普勒超声:肿瘤内部或边缘可探及高速动脉性血流信号。脾门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增加。,脾恶性淋巴瘤,恶性肿瘤转移至脾脏相对少见。脾脏转移癌可来自鼻咽、肺、乳腺、卵巢、消化道,其声像图征象同原发癌相似。 脾实质内出现多个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回声病灶,回声分布均匀。,脾脏转移癌,脾脏转移癌,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