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69223894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钦州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西钦州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西钦州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西钦州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西钦州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钦州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钦州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钦州市第三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历史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北宋官职复杂,其中“对持文(行政)武二柄”的两大机构是A. 中书门下枢密院B. 三司枢密院C. 中书门下三司D. 枢密院三司【答案】A【解析】据材料“北宋官职对持文(行政)武二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中央机构有二府,即中书门下管行政(文),而枢密院管理军事(武),故A项正确;三司管理财政,不符合题意,故B、C、D项都错误。故选A。2.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监察御史提点刑狱司御史台参知政事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监察御史、提点刑狱司、

2、御史台都是监察的官员或者监察机构,因此具有监察权,故A项正确;参知政事是宋朝的副宰相,不负责监察,故错误,排除BCD三项。3.汉武帝时期,为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诏令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的制度是A. 军功爵制度B. 察举制C. 征辟制D. 科举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向朝廷举荐人才的制度”,结合所学可知是汉代的察举制,B项正确;军功爵制度、征辟制都与举荐无关,排除AC项;科举制是从隋朝开始,也不是地方举荐,故D项错误。4.元朝为了巩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其影响不包括A. 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 是西藏正式设省管辖的开始C.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

3、统一D. 是我国省制的开始【答案】B【解析】【详解】元代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青海等地,并没有设立省,故B项错误,答案为B项;元代行省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也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A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5.下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秀才看榜图A. 征辟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详解】图片信息反映的是科举考试后看榜的情景,故D项正确;ABC三项的选官制不需要把上榜的信息公布出来,故排除ABC三项。6.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代采取的创新措施有设

4、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设“中朝”牵制“外朝”设枢密院掌管军事设三司机构总理财政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掌管军事,分割宰相的军事权;设三司机构总理财政,分割宰相的军事权;故正确,选择B项;设“中朝”牵制“外朝”是汉代的措施,故错误,排除ACD三项。7.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 废分封,置郡县B. 组成决策机构“中朝”C. 实行科举制D. 确立三省

5、六部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可知,材料主旨是强调大臣之间权利的平衡,故D项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之下,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起到一定的权力相互制约作用。A项是秦朝的内容,B项是汉代的措施,C项与“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无关,故排除ABC三项。8.秦朝设置的监御史和西汉设置的刺史,其相同的职能是A. 执掌军政大权B. 负责审核政令C. 负责草拟诏令D. 监察地方官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秦朝设置的监御史和西汉设置的刺史者负责监察地方,故D项正确;执掌军政大权的应该是皇帝,排除A项;监御史、刺史负责监察,不负责草拟诏令和审核政令,故排除BC项。9.

6、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 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 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 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 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选官制度。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产生于隋唐时期,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因此题干“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的说法错误,排除A;科举制在历史上发挥过很大的积极作用,而题干中的评价过于片面,因此题干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C项正

7、确;BD两项说法均不够全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的变迁科举制10.元史地理志:“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下列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表述错误的是A. 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B.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C. 行省行使权力时不受中央的节制D. 在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答案】C【解析】【详解】元代行省制的推行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在行省制之下,行省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故C项表述有误,答案为C项;元朝把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及以西的这片地区叫做“腹里”,就是现在的河北、山西和河南、山东以及内蒙

8、的一部分,由中书省直接管理。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元代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故B项正确;元代在民族区域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故D项正确。因此ABD三项不符合题意。11.下图为2005年3月在台北市展出的清乾隆碧玉“八珍耄念之宝”玺印章,即乾隆皇帝的印章。皇帝称号始于A. 秦王嬴政B. 夏王启C. 黄帝D. 商王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皇帝称号是由秦王嬴政创立的,统一六国后,他始创皇帝制度,故A项正确;BCD三项时期都还没有推行皇帝制度,故排除BCD三项。12.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秦王,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

9、六合。”他为能够有效地“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秦始皇A. 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 统一文字C. 统一货币D. 统一度量衡【答案】A【解析】秦朝以郡县制代替过去的分封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保障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被后世沿用,故A正确;B、C、D属于文化和经济制度的措施,不是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的最主要措施,排除。【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秦始皇为有效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运用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是秦朝加强对地方有效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最有效措施。13.在秦朝,采取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对于政治决策的重大意义是A. 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B. 集思广益,减

10、少决策失误C. 展现民主,体现君主关怀D. 进行廷辩,显示大臣才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决策的失误,故B项正确;“朝议”无法起到安抚的作用;专制制度之下不能展现民主;排除AC两项;D项不是其重大意义,故排除D项。14.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郡县制A. 始于秦朝的建立B. 终于汉初分封王国C.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 便于扩大秦国版图【答案】C【解析】材料称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这是对郡县制的高度评价。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郡县制早在商鞅变法时即已产

11、生,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故A、B错误;郡县制只是有利于庞大帝国的管理,并不能扩大版图,所以D选项错误。15. 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郡县制是秦朝统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郡县制是秦朝统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表述错误,在战国时期有的国家就开始实行了;正确;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表述错误,郡的最高长官称郡守;正确,所以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16.柳

12、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A. 分封制的确立B. 郡县制的确立C. 宗法制的确立D. 三省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有叛人而无叛吏”是指农民起义之时各地官员不敢随农民军一同造反,因为郡县制推广后各地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反叛中央有极重的惩罚,这体现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答案选B,A C D三项不符合题意。考点:郡县制的积极影响点评:此题还有如下变式: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

13、象说明( D)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 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17. 根据秦朝的官制,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但太尉一职始终空着,在此背景下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 )A. 监察百官并掌管财政 B.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 协助丞相管理军事 D. 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是御史大夫的职权而非实际作用;B是丞相的职权;C不对,丞相不负责管理军事;因此选D。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点评: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比较完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地位、权力的规定;丞相之下设有

14、诸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以皇权为中心。中央官员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三者相互牵制,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18.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请你设计一套邮票(4枚),力求多元展现秦朝的面貌及对后世的影响。下列内容最为恰当的是商鞅像秦始皇像秦半两钱西安兵马俑秦长城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商鞅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人,不属于统一后的秦朝,故错误;秦始皇是秦朝第一位皇帝,是秦朝的创立者;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为秦半两钱;秦朝还修筑了长城;秦始皇的陪葬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兵马俑,反映了秦朝的军事实力,故正确,答案为D项,排除ABC三项。19.下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 交通发达,水陆并用B. 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 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国家一统,皇帝集权,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与材料信息无关。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国家统一和君主专制20.“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