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A文】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69221442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116 大小:3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A文】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6A文】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6A文】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6A文】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6A文】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A文】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A文】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A版优质实用文档 力学一 质量和密度(一)质量1、质量是物质的属性(1)定义: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2)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2、质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质量的单位: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有千克(kg)、吨(t)、克(g)、毫克(mg),其中千克是质量的国际单位。换算关系:1t=1000kg;1kg=1000g;1g=1000mg。质量的测量:用天平(1)构造:托盘天平由横梁、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托盘、平衡螺母构成,每架天平配制一盒砝码。盒中每个砝码上都标明了质量大小,以“克”为单位,用符号“g”表示。(2)使用:先将

2、天平放水平;后将游码左移零;再调螺母反指针;左放物体右放码;四点注意要记清。调整平衡后不得移动天平的位置,也不得移动平衡螺母;左盘放被测物体,右盘中放砝码;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俗称游码质量)。口诀: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码,先大后小四点注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砝码要轻拿轻放。(二)密度1、密度的概念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表示。(2)公式:=m/V。式中,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2

3、、密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单位:国际单位是千克/米3(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还有:克/厘米3(g/cm3),读做克每立方厘米。换算关系:1g/cm3=1G103kg/m3。注意:(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2)混合物质的密度应由其混合物质的总质量与总体积的比值决定,而不是等于构成这种混合物的各种物质的密度的算术平均值。例如求合金的密度3、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是1g/cm3=1G103kg/m34、运用密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A测量物质的密度1.体积的测量(1)体积的单位:m3、dm3(L)、cm3(mL)、mm3。(2)换算关系:1m3

4、=103dm3;1dm3=10cm3;lcm3=103mm3;1L=1dm3;1mL=1mm3。(3)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刻度尺(4)测量体积的方法对形状规则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出其尺寸,求出其体积。对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使用量筒或量杯采用“溢水法”测体积。若固体不沉于液体中,可用“针压法”用针把固体压入量筒浸没入水中,或“沉锤法”用金属块或石块拴住被测固体一起浸没入量筒的液体中测出其体积。(5)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要认清量筒、量杯的最大刻度是多少?它的每小格代表多少cm3(毫升)?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凹底凸顶)。2.密度的测量(1)原理:=m/V(

5、2)方法:测出物体质量m和物体体积V,然后利用公式=m/V计算得到。(3)密度测量的几种常见方法测沉于水中固体(如石块)的密度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石块、水、细线。步骤: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倒适量的水入量筒中,记录水面的刻度V1;用细线拴住石块浸没入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水面的刻度V2;用公式=m/(V2V1)算出密度。测量不沉于水的固体(如木块)的密度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木块、铁块、水、细线。步骤:用天平称出木块的质量m;倒适量的水入量筒中,用细线拴住铁块浸没入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的刻度V1;将木块取出,用细线把木块与铁块拴在一起全部没入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水面的刻度V2;用

6、公式=m/(V2V1)算出密度。注意:在测固体的密度时,在实验的步骤安排上,都是先测物体的质量再用排液法测体积。如若倒过来,则会造成固体因先沾到液体而使得质量难以准确测量。测量液体(如盐水)的密度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盐水。步骤: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将烧杯中的盐水倒一部分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液面的刻度V;用天平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2;用公式=(m1m2)/V算出密度。B、密度与社会生活1.密度作为物质的一个重要属性,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农业播种前选种也用到密度,把要选的种子放在水里,饱满健壮的种子由于密度大而沉到水底,瘪壳和杂草种由于密度小而

7、浮在水面上。(2)工业有些工厂用的原料往往也根据密度来判断它的优劣。例如:有的淀粉制造厂以土豆为原料,土豆含淀粉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淀粉的产量。一般来说含淀粉量多的土豆密度较大,所以通过测定土豆的密度不仅能判断出土豆的质量,还可以由此估计淀粉的产量。在铸造厂的生产中也用到密度,工厂在铸造金属物体前,需要估计熔化多少金属注入仿型的模子里比较合适,这时就需要根据模子的容积和金属的密度,计算出需熔化的金属量,以避免造成浪费。2.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1)气体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最大。(2)一般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3)并不

8、是所有的物质都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如:4的水密度最大。3.密度的应用(1)鉴别物质。(2)计算不能直接称量的庞大物体的质量,m=V。(3)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较大物体的体积,V=m/。(4)判断物体是否是实心或空心。判断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利用密度进行比较;利用质量进行比较;利用体积进行比较。二 力(一)力的概念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

9、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由此我们认识到: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3、力的单位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5、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

10、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二)重力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1)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3)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

11、量,单位千克(kg)。g=9.8N/kg。(三)摩擦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接触并挤压;接触面粗糙;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3)滑动摩擦力a 决定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粗糙程度。b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c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4)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a 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b 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减少压力;使接触面光滑些;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离。(四)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合力的概念2

1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平衡(五)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的条件(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等大、反向、共线、同体。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2、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

13、于平衡状态或寻求物体平衡的方法、措施。三 运动和力(一)长度测量1、长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m;1m=103nm。(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放”尺要沿着所测

14、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读”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的区别(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二)机械运动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2、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1)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对于匀速直线运动

15、,虽然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却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因为物体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无论通过多远的路程,也不管运动多长时间。(2)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平均速度来粗略的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运动快慢。3、速度的概念(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4、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l。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单位的换算关系:1m/s=3.6km/h。5、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速度计算公式:v=s/t。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三)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1、物体的惯性(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惯性是物体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