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丘北县民中2019届高三9月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69221361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丘北县民中2019届高三9月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省丘北县民中2019届高三9月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省丘北县民中2019届高三9月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南省丘北县民中2019届高三9月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南省丘北县民中2019届高三9月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丘北县民中2019届高三9月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丘北县民中2019届高三9月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丘北县民中2018-2019学年9月份考试高三历史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矛盾的。彼特拉克曾这样讲过:“当这颗心灵思考或谈到宗教时,即在思考和谈到最高真理、真正幸福和永恒的灵魂的拯救时,我肯定不是西塞罗主义者或柏拉图主义者,而是基督徒。”通过这则材料能说明A.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仍然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B.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仍主张听命于天主教教士说教C.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主张顺从人性追求现实幸福D.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主张追求自然赋予的各项权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

2、认识,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B项的表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史实不符,故排除;CD两项的表述均与题目中的信息“我肯定不是西塞罗主义者或柏拉图主义者”不符,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彼特拉克.讲.在思考和谈到最高真理、真正幸福和永恒的灵魂的拯救时,我.是基督徒”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仍然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故选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2.“在传统中国,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宗法因素决定的,而在传统欧洲,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契约规定的。”能够得出与此观点史论一致的是A. 古雅典的民主政治B. 古

3、希腊的人文主义C. 古罗马的法律原则D. 卢梭的政治学说【答案】C【解析】雅典民主是为了保障契约的有效运行,而不是契约精神本身,故与材料不符,排除A;古希腊的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作用,与“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契约规定的”不符,故排除B;古罗马的法律原则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体现了契约关系的特点,故C项正确;D反映的是近代欧洲民主思想,与材料时间“传统欧洲”不符,故排除D。3. 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A. 经济地位优越 B.

4、政治地位低下C. 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 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雕鞍银镫,装饰焕烂”可知 A 项表述正确;“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说明官员对商人的歧视仍未改变,商人的政治地位依旧地下,B项正确;商人骑装饰华丽的马就受到政府的限制,说明其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D项正确;题目只涉及统治阶层对商人的限制态度,未涉及人民群众的态度,故 C 项中“全社会”的说法过于绝对。C 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宋代商人地位4.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

5、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这说明当时英国A. 新生工业导致社会贫富分化B. 小资产阶级逐渐被消灭C. 社会被分化为工人和资本家D. 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结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从而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故D项符合题意。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5.史记记述: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

6、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丞相议之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唐六典记述: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由上述资料可知汉至唐政治制度演变特点是A. 皇权逐渐削弱B. 相权逐渐加强C.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缓和D. 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逐渐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前半段分析汉代皇帝并没有采纳丞相的意见,材料后半段说明隋朝时期“罢三公府僚”,让丞相有名无实,可见,汉至唐政治制度演变特点是不断加强君主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故项正确。材料说明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故项和项错误

7、。材料说明皇权和相权矛盾并不是缓和,而是加剧,故项错误。6.据宋史志第一百一十四职官一记载: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故仕人以登台阁、升禁从为显宦,而不以官之迟速为荣滞;以差遣要剧为贵途,而不以阶、勋、爵邑有无为轻重。此现象直接导致了A. 中央集权削弱B. 行政效率降低C. 腐败现象丛生D. 积贫积弱局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强调了官、职、差遣分离制度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当时的“官”仅用于确定待遇,而差遣才是真正的职权所在,因此“以差遣要剧为贵途,而不以阶、勋、爵邑有无为轻重”,即光有官名而没有差

8、遣,毫无实权,因此官员们看重的是登台阁、升禁从,以及要紧的差遣,至于其他,有没有都不在乎,从而直接导致了行政效率的低下,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的政治制度7. “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符合这条道路特征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C. 农业集体化 D. 玉米运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

9、路”的信息,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斯大林模式,而斯大林模式通过农业集体化的措施来积累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与题干意思相符,故C项正确;ABD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故排除。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8. 解读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有( )市署严格管理市场交易 市场交易界限分明,规划整齐印刷业中使用活字技术 邸店广布市内,兼营旅店、货栈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图片中有效信息获取的能力。由图片中的信息“市署”、“市”分布的特点、“邸店”的分布及其经营内容可知第三项的表述与题目相符;活字印刷术由北宋毕升所发明,晚于题目中的时间“唐朝”,故排除第

10、项,本题应选D项。9.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A. 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必须否定 B. 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C. 标志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完成 D. 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晚清新型管理机构出现,但原先官僚体系并没有完全否定,故A项错误;“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出现,是中国在列强侵略下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表现,故B项正确;材料中机构是殖民地化表现,不是封建化,故C项错误;列强侵略,使中国开始近代化历程,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

11、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的影响10.读下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A. 春秋B. 孟子C. 荀子D. 离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右图,是燕国所在地,是齐国所在地,是秦国所在地,是楚国所在地。离骚的作者屈原是楚国人,故答案为D。其他三项的作者不符合楚国人的要求,排除ABC。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辉煌灿烂的文学离骚11.“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为此,法国思想家A. 反对智者忽视道

12、德、追求功利的主张B. 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C. 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D. 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启蒙运动。材料反映的是兴起于法国的启蒙运动,A、B、C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均不是启蒙运动,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才是反映启蒙运动,故本题选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法国的理性思想【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材料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逐个排除法,一个一个的仔细分析。1

13、2.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材料说明全球化A. 缺乏公正性应该被抵制 B. 是利益分配不均的根源C. 拉大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D. 缺乏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准确解读,材料中“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是解题的关键,主要强调了全球化为少数人服务,损害了环境,以及给全球带来了不稳定,旨在说明全球化拉大了国家间的贫富差距,C的表述符合题意,而ABD的表述均不合史实,故选C。考点:第二次

14、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全球化的影响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70年以后,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的资本也就越来越多,于是股份公司这种早已出现的集资经营方式开始得到广泛发展此外,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也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1873年的经济危机使许多中小企业破产,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的集中。摘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 1857年至1905年德国垄断组织卡特尔数量增长示意图材料三 20世纪初,美国和德国的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8、42,而英国和法国分别为14和33。在此基础上,列

15、宁进一步揭示了垄断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和经济技术停滞的趋势正如马克思指出:“一个资本家打倒许多资本家随着那些掠夺和垄断这一转化过程的全部利益的资本巨头的不断减少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摘编自马克思主义垄断理论及其评价材料四 事实上,自1890年美国颁布第一部现代反垄断法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以来的115年间,无论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还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都相继制定了名称不尽相同的反垄断法,如反限制竞争法、限制性商业行为法、竞争法、公平交易法等。可以说,世界范围内反垄断法体系已经建立并臻于成熟。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企业并购浪潮风起云涌,强弱并购为强强并购所替代、国内并购发展为跨国并购,并购案值屡被刷新、垄断程度再攀新高摘自当代美国控制企业并购法律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下半期垄断组织产生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德国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