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补体本科》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9218383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补体本科》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医学补体本科》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医学补体本科》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医学补体本科》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医学补体本科》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补体本科》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补体本科》ppt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补体系统 complement system,新疆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王松,补体系统,掌握:补体的概念;补体经典激活途径;攻膜复合物的组成和作用;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熟悉:补体的组成;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特点及其在抗感染免疫中的意义。 了解:补体激活的调节;补体缺陷与疾病的关系。,一、概述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 三、补体活化的调节 四、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五、补体与疾病的关系,本章主要内容,1894年,Bordet 霍乱弧菌+新鲜免疫血清 细菌先凝集后溶解 霍乱弧菌+新鲜免疫血清 细菌只凝集 (56C,30min) 细菌又溶解,(新鲜免疫血清),补体的发现,结论:新鲜免疫血清中含两种作用于细菌的物

2、质 1、耐热的、能凝集细菌的物质,即抗体。 2、不耐热的、能辅助抗体介导的溶解细菌的物质,即补体。,发现补体的溶菌现象后又发现其溶红细胞现象,提出早期补体概念,认为补体为单一组分,可被抗原抗体形成的复合物激活,出现溶菌和溶细胞现象(即经典激活途径) 60年代后证实补体由多种成分组成 70年代发现补体的旁路激活途径 近年发现补体的MBL激活途径,补体的发现,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能自我调节、具有免疫作用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又被称为补体系统。,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组成和命名,补体的固有成分 经典激活途径:C1q、C1r、C1s、C4

3、、C2; MBL激活途径:MBL、MASP; 旁路激活途径:B因子、D因子、P因子; 共同末端通路:C3、C59 补体调节蛋白 C1INH、I因子、C4bp、S蛋白、DAF、MCP等 补体受体(CR) CR1CR5、C3aR、C5aR、C1qR等,补体系统的性质及来源,补体的理化性质 均为糖蛋白 分子量不一(C4bp最大, D因子最小) 电泳大多属球蛋白 血清中含量相对稳定(有变化可示疾病) 单一组分含量不同(C3最高,D因子最低) 极不稳定:对温度、酸碱、Ca、Mg离子、震荡等敏感 血清经56C,30min处理失去溶细胞活性血清灭活 补体的来源 肝细胞和巨噬细胞是产生补体的主要细胞。,一、概

4、述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 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 CP) MBL途径(MBL pathway) 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AP) 三、补体活化的调节 四、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五、补体与疾病的关系,本章主要内容,经典途径,参与的补体成分 C1(C1q,C1r,C1s)、C2-9 激活物 Ag-Ab复合物,也称为免疫复合物(IC) IgMIgG3IgG1IgG2 游离或可溶性抗体不能激活补体。 激活过程 识别阶段 活化阶段(酶促级联反应) 膜攻击阶段(与另两条途径共享),识别阶段,Ca+,C1 esterase C1酯酶,C4,C4a,b,活化阶段,活

5、化阶段,C2,活化阶段,C3,C4b2bC3 convertase(转化酶),C4b2b3b C5 convertase,活化阶段,b,C5,膜攻击阶段,C6,膜攻击阶段,C 9,C 9,C 9,C 9,C 9,C 9,C 9,C 9,C 9,Ag+AbAg-Ab C1qC1q C1rC1r C1sC1s,识别阶段,活化阶段,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的形成,膜攻击阶段,攻膜复合物(MAC)的形成 C5b6789n 细胞裂解,MAC,Classic pathway,C1r ,C1s,MBL (mannose-binding lectin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C1q,MBL途径,旁路途径,Alte

6、rnative pathway,旁路途径的激活过程,3、补体活化的共同末端效应,C5a C6 C7 C8 C9n(n=1218) C5 C5b C5b6789n (MAC) C4b2b3b (C3bBb3b),1、激活后才具有酶活性 2、严格的级联反应 3、生物放大效应 4、可通过三条激活途径发挥生理或病理效应 经典途径 MBL途径 旁路途径 在进化和抗感染中,出现或发挥作用的顺序:旁路途径MBL途径经典途径,补体活化的特点,三条补体活化途径,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比较项目 经典途径 MBL途径 旁路途径 激 活 物 Ag-Ab(IC) 病原体甘露糖 细菌脂多糖 (Ab:IgM、IgG123

7、) 凝聚IgA,IgG4等 参 与 的 C1-9 MBL SP B D P因子 补体成分 C2-9 C3,5-9 C3转化酶 C4b2b 同左 C3bBb C5转化酶 C4b2b3b 同左 C3bBb3b 作 用 参与特异性免疫 参与非特异性 同左 在抗体形成后参 免疫,在感染 与抗体效应阶段 早期即发挥作用,一、概述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 三、补体活化的调节 四、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五、补体与疾病的关系,本章主要内容,C4b、C3b及C5b只有结合于固相才能触发经 典途径 ;即使与细胞膜结合的也易衰变; C3、C5转化酶极易衰变; 旁路途径的C3转化酶仅在特定的细胞或颗粒表面才具有稳定性。,补体

8、的自身调控,调节因子的作用,1C1抑制物(C1 inhibitor, C1INH) 与活化的C1q、C1r结合成稳定的复合物,灭活C1r、C1s。 2C4结合蛋白(C4 binding protein, C4bp) 竞争性抑制C4b与C2结合阻止C3转化酶形成。 3I因子 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可裂解C4b和C3b。 4膜辅助蛋白(membrane cofactor protein, MCP) 促进I因子裂解C4b和C3b,干扰C4b2b和C3bBb形成。 5衰变加速因子(decay-accelerating factor, DAF) * 抑制C4b2b形成; * 干扰C3bBb形成(B与C3

9、b结合;C3bBb解离)。,6H因子 与B或Bb竞争结合C3b,促使C3b被I因子酶解失活。 7备解素(properdin, P因子) 与C3bBb结合,稳定其作用。 8补体受体(CR1) * 阻止C4b2b形成(C4b与C2结合;I水解C4b) * 阻止C3bBb形成(抑制B因子与C3b结合;促进Bb从 C3bBb解离;促进I因子裂解C3b)。 9同源限制因子(homologous restriction factor, HRF)即C8结合蛋白(C8-binding protein, C8bp) 干扰C9与C8结合,抑制MAC形成。 10膜反应性溶解抑制物(membrane lnhibito

10、r of reactive lysis, MIRL) 阻碍C7、C8与C5b-C6复合物结合,抑制MAC形成。,CD59分子,一、概述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 三、补体活化的调节 四、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五、补体与疾病的关系,本章主要内容,溶解细菌、细胞和病毒 对革兰阴性菌、异源细胞、包膜病毒的细胞毒作用强 有免疫保护和免疫损伤两种效应,补体依赖的细胞毒(CDC),补体的溶细菌作用,补体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指C3b、C4b和iC3b结合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的补体受体(CR1、CR3、CR4)而加强吞噬细胞对细菌等颗粒物质的吞噬。 类似抗体调理作用,是抗感染的另一重要机制,调理作用,炎症介质作

11、用,1)过敏毒素作用 C3a、C4a、C5a能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引起后者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介质而增强血管通透性、平滑肌收缩等。 2)趋化作用 C5a能吸引具有C5a受体的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聚集于炎性部位。 3)激肽样作用 C2a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C5a的生物学作用,1. 激活中性粒细胞,2. 促使中性粒细胞粘附,3. 促进中性粒细胞迁移和趋化作用,4. 激活单核细胞,5. 激活肥大细胞,使之脱颗粒,血管平滑肌收缩, 血管渗透性增高,IC借助C3b吸附于带有补体受体的红细胞、血小板等的表面而最终被巨噬细胞等清除。 异常时导致型超敏反应

12、,如SLE、急性 肾小球肾炎,免疫粘附功能,RBC,M,C3b,其它,清除凋亡细胞 参与适应性免疫 与其它血液级联反应系统的相互作用,多种补体成分(如C1q、C3b、iC3b等)均可识别和结合凋亡细胞,并通过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相互作用而参与对这些细胞的清除。,清除凋亡细胞,1、补体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C3b等通过网 络、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处理与提呈;C3d 与CR2结合促进B细胞活化。 2、补体参与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多种 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 3、参与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 4、补体参与免疫记忆,参与适应性免疫,补体系统与凝血、纤溶、激肽系统间 存在着十分密切的相

13、互影响及相互调节关 系,它们相互作用的综合效应是介导炎症、 超敏反应、休克、DIC等病理过程发生发展 的重要机制之一。,与血液中其它级联反应系统的相互作用,补体系统小结,掌握:补体的概念;补体经典激活途径;攻膜复合物的组成和作用;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熟悉:补体的组成;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特点及其在抗感染免疫中的意义。 了解:补体激活的调节;补体与疾病的关系。,一、概述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 三、补体活化的调节 四、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五、补体与疾病的关系,本章主要内容,补体与疾病,一、补体的遗传缺陷 1、补体组分缺损或异常 C1、C2、C4缺损易发生SLE 2、补体调节分子的遗传缺陷 C1抑制物的缺

14、陷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I因子缺陷严重的反复细菌性感染 二、补体含量增高 传染病时可见补体代偿性增高 三、补体含量降低 补体消耗增多;补体大量丢失;补体合成不足,C1INH缺陷,补体与微生物感染性疾病,补体的抗感染作用 抗细菌感染 抗病毒感染 微生物的入侵策略和逃避机制 通过干扰或应用补体抵抗补体介导的损伤 模拟补体蛋白以抵抗补体介导的损伤 利用补体受体从两种途径触发感染,例1:补体与HIV感染,HIV病毒通过抗体非依赖性的补体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激活补体 HIV病毒颗粒经C3片段调理后,可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CR1, CR2,CR3(CD116/CD18)进入细胞。 C3片段与受体结合后,通过

15、NF-KB直接或间接地诱导感染细胞内HIV基因转录,增强病毒复制。 HIV病毒颗粒在出芽过程中,可盗取补体调节蛋白如 DAF CD59等,从而抵抗宿主补体的溶破作用,例:补体与其它病原感染,Mycobacteria,Leishmania、Legionella和Babesia通过CR1进入细胞; EB病毒以CR2为受体进入细胞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以MCP为受体进入细胞 化脓性链球菌M蛋白与MCP结合,进入角质细胞,引起皮肤化脓感染,补体与炎症性疾病,补体激活是炎症级联反应中重要的早期事件,是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补体活化过程中,一方面产生大量C3a,C5a、sC5b-9等活性片段刺激肥大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和血小板活化,使之释放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另一方面,通过与凝血系统、激肽系统和纤溶系统,并与TNF-、PAF、IL-1、IL-6、IL-8等细胞因子之间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形成复杂的炎性介质网络,扩大加剧炎症反应。,过度炎症反应是多种疾病的共同本质。补体系统的过度活化在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休克、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缺血再灌注损伤、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神经炎等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补体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异种器官移植 同种异体器官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示意图,转基因猪作为异种移植物供体,补体与肿瘤,肿瘤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