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1(华东师大八年级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217435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1(华东师大八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1(华东师大八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1(华东师大八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1(华东师大八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1(华东师大八年级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1(华东师大八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1(华东师大八年级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标准】 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建国以来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等知识。培养学生认识与分析社会发展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了解建国以来人们物质生活与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认识与分析社会发展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教学要点】重点:建国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取得巨大变化及其原因难点:建国以来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变化的原因。【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社会生活的变迁主要体

2、现在物质生活(衣食住行)和精神生活(文化娱乐)两方面, 1987 年的中共十三大制定了 20 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蓝图,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那么初步进行小康阶段的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新课探究】一、从贫困走向小康提问:两张生活照片,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请同学观看,回答:照片中的人物有什么不同?(从服饰发式、神态物质生活条件改善。)你家居住的房屋与以前的住房有什么不同? (原来我们村都是土房,现在都是砖房,并且还有的进行室内装修。)1.新中国初期:人民生活相当艰苦。2.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虽然有所改善但进展缓慢。3.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由脱离贫

3、困、解决温饱到迈向小康。讨论:最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标志是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生活条件的改善的原因是什么。 1 )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充实,家庭收入增加。 2 )勤奋劳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爱岗敬业,现在要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1、引入提问:你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时事新闻、国家大事? 2、主要原因: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发展,城乡居民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3、概括主要表现:对文化教育的投入增多。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大幅度增长。医疗、养生、保健受到重视。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展现出多样性与个性化,

4、提前消费 、休闲生活成为新时尚。4、深入理解并提问:1)你有什么业余文化生活?说说你喜爱的文化娱乐形式或内涵。国家经济发展、物质生活富足,为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有利条件,城乡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有益于人发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总体文化素质。 2)你家是如何过春节的? 3)特别说明:消费观念的变化,反映出中国人民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消费自主权得到尊重。丰富多彩的消费行为要以正确的消费观念来指导。 从物质生活上,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从精神生活上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坚决反对凶杀暴力,黄色下流,封建迷信的精神糟粕。 从消费习惯上:提倡合理消费,反对大手大

5、脚;提倡健康消费,反对大吃大喝 ;提倡绿色消费,反对污染环境 ;提倡品位消费,反对低级趣味。4)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为精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请学生议一议:当今,我国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有那些明显变化?教师可列出戏剧、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等,请学生说说哪些作品最为难忘。 5)从衣、食、住、行的巨大变化看消费观念的新变化让学生结合身边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讨论发生的变化? 可向学生介绍,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的品位也大大提高了。以人们的衣饰而言,在 20 世纪的 50-70 年代,人们的穿着打扮大都雷同。看课本第 141 页的左下图,图中的人

6、们头戴军帽,身穿中山装和式样一致的长裤。不仅服装样式一致,而且颜色也单调,一般非蓝即灰。人们不仅工作时是统一服装,下班后逛街游玩也是这般服装。 而今大不同了。看课本第 141 页右下图,人们在工作时的穿着也都各有特色,有的穿 T 恤衫,有的穿夹可衫。左边一位女性穿着缀着大花朵的鲜艳衣衫,中间的男士则穿着 T 恤衫。他们好看的衣饰与大棚里青翠玉滴的农作物交相辉映,组成了美丽的画面。这一画面与左边的场景相比,令人感慨万分。 现在,走在大街上,人们身着风格不同、色彩斑斓的服装,像一道流动的风景,叫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服饰是时代发展的外在表现,从缤纷绚丽的衣着色彩上,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深

7、刻变化。 人民物质生活的深刻变化,进一步引起思想观念的变化。在衣着方面,过去有句俗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今天,绝大多数走向小康生活的人们,已不大穿缝补的衣服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乐意旧衣换新装,追求时装的美,这已无可厚非。乐意消费,敢于消费,还出现了提高消费的观念,既“用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比如,贷款买房、贷款买车等。 请学生讨论:提前消费对于社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总结巩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百姓的富足、休闲方式的不断翻新,反映了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是到满足的同时,开始讲求生活品味,追求舒畅、惬意的生活。这是人类走向文明和进步时

8、代的又一次飞跃。【真题训练】1、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主要原因是( B )A、计划经济 B、改革开放 C、人民建设热情高 D、平均主义2、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已经开始( B )A、脱离贫困 B、迈向小康 C、解决温饱 D、走向富裕3、最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标志是( A )A、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 B、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 C、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D、现代化的交通通讯费用支出大幅度增加4、文化成为一种世俗的消费融入市场的大潮之中开始于( C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0世纪初期5、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是( C )A、

9、绿色食品 B、出门旅游 C、凭票购买 D、提前消费6、下列不属于目前的时尚消费行为的是( D )A、购买家用汽车 B、贷款购买住房 C、出境旅游 D、长期储蓄7、关于今天五彩缤纷的服装,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衣服是过去岁月留下的化石 B、衣服是看得见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审美潮流 C、社会意识和时代精神是看不见的 D、一个社会的历史也是写在衣服上的8、关于我国城乡居民改革开放以后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 )A、对文化教育的投入增多 B、文化精神生活日益缺乏 C、很少人意识到知识信息的重要 D、医疗、养生、保健很少有人重视9、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 C )A、基本持平

10、 B、时增时减 C、大幅度增长 D、大幅度下降10、我国的旅游“黄金周”主要是指( C )A、元旦 B、暑假 C、“五一”“十一”长假 D、中秋节11、关于我国城乡居民改革开放以后生活消费的表述,正确的是( C )在生活消费上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 不同群体与个人表现出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上的差异 生活出现了多样性、个性化的特征 提前消费、休闲消费等成为新时尚 A、 B、 C、 D、12、20世纪90年代中期家庭文化消费的“三大神器”是( B )A、彩电、冰箱、VCD B、卡拉OK、彩电、VCD C、卡拉OK、彩电、电脑 D、电脑、彩电、手机1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走向了小康,你认为生活条件改善的原因是什么? 14、在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作为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15、现在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有很大差异,展现出了生活的多样性与个性化,你认为如何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念。【教学实践与反思】学优$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