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社区精准扶贫工作事迹材料材料2份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692095 上传时间:2017-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社区精准扶贫工作事迹材料材料2份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社区精准扶贫工作事迹材料材料2份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社区精准扶贫工作事迹材料材料2份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社区精准扶贫工作事迹材料材料2份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社区精准扶贫工作事迹材料材料2份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社区精准扶贫工作事迹材料材料2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社区精准扶贫工作事迹材料材料2份(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社区精准扶贫工作事迹材料材料 2 份2016 社区精准扶贫工作事迹材料一:(一 )基本情况xx 镇位于会昌县北部,东临瑞金市云石山乡,南连本县庄口镇,西接本县小密乡,北邻瑞金市万田乡,下辖 23 村(居) 委会、383 个村小组。面积 196.4 平方公里,总户数16396 户,人口 63998 人。经筛选识别,目前全镇人均纯收入在 2736 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仍有 3840 户 12963 人。按贫困属性分,低保人口占 17.1%,五保人口占 2.6%,其他贫困人口占 80.3%;按贫困成因分,因灾、因病、因残致贫占 45.3%,因学致贫占4.2%,因自然环境差致贫占 4.1%,因缺

2、产业、技术、资金致贫占 46.4%。(二 )工作措施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该镇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践,从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发展产业帮扶等方面入手,以“六个到村到户”为总体要求,精准发力,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一是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组建帮扶工作队伍。在县派该镇 22 个县直帮扶单位的基础上,结合镇村实际,从镇属各单位、各村(社区) 选派镇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共 220 名帮扶人员,建立由驻村组长任队长,县帮扶单位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致富能人为成员的 22 个扶贫工作队,与全镇贫困人口 3840 户 12963 人结对帮扶。严格帮扶工作制度。制定出台了xx 镇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每

3、个帮扶责任人每周必须到村到户一次以上,掌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计划,做到“不脱贫不收队”。二是产业扶贫到村到户。针对缺产业、技术、资金致贫的贫困人口,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支持鼓励发展各类生产加工业,并在资金、技术、用地上给予大力扶持,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全镇种植葡萄超过 1000亩、脐橙超过 10000 亩、大棚西瓜及蔬菜各 1000 亩、烤烟 900 亩、莲子 500 亩,新植油茶 2000 亩;年出栏生猪逾 3 万头,实现产值 3200 余万元;电子、服装、鞋帽等加工企业达到 60 余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 10 家。三是教育扶贫到

4、村到户。针对因学致贫的贫困人口,实施好“扶智工程” 。加大保学控辍力度,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水平,让每个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支持中职招生重点向贫困家庭倾斜,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 ”,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充分利用“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平台,加强对贫困家庭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帮助其掌握专业技术,增强致富本领。四是基础设施扶贫到村到户。针对基础设施薄弱的特点,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投入 400 余万元,实施了 9 个扶贫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及小农水项目;投入 500 余万元,实施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5、启动牛睡村高陂、南星狮仙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投入资金 300 余万元,实施了红星村豪猪大桥、红星大桥危桥改造等道路交通项目。五是保障扶贫到村到户。对贫困对象中符合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条件的,及时落实相关政策,给予相应补助救助。对符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的帮扶对象,优先安排土坯房改造,做好“一对一、全覆盖” 的帮建工作,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仍然住在危旧土坯房且无经济能力改建的特困户,想方设法筹集改建资金,努力实现应改尽改,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六是移民搬迁扶贫到村到户。针对因自然条件差导致的贫困人口,采取移民搬迁的方式扶贫。由于山区群众居住点多、面广、分

6、散,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昂,就医、就学、就业等基本需求难以保障,要实现脱贫只能实施移民搬迁整村推进项目。制定了科学的移民搬迁规划,分步骤稳妥有序推进。同时,引导贫困户在迁入地就业创业,促使移民搬迁群众住得下来、发展得起来,逐步脱贫致富。(三 )存在的问题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有三个问题较为突出:一是识别难度不小。除绝对贫困人口低保户和五保户易识别外,相对贫困人口因村民的收入难以准确测定,且贫困人口数量较多,扶持对象难以精准识别,存在鉴定难的问题。二是投入明显不足。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虽然有了比较大的改观,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例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

7、排涝条件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弱。扶贫资金筹集渠道狭窄,仅依靠扶贫办的项目资金和县直帮扶单位的有限扶持资金,与扶贫的投入需求相比只是杯水车薪。三是脱贫难度加大。自我发展的能力弱,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学习意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在走访农户中发现,贫困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病残户或无劳动力户,脱贫难度较大。返贫现象突出,每年都会出现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群,由于脱贫基础不牢,因突然的疾病、灾害、入学等又重新返贫,而且返贫人群容易成为扶贫工作的盲区。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若干思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精准扶贫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从长远考虑、从现实出发,

8、上下联动、统筹推进,按照“133”的工作思路,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一 )树立“一种理念”。扶贫工作艰巨繁重,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需要不同寻常的耐心和毅力。以往,少数干部对扶贫工作往往是“只喊喊、不到村 ”,“只转转、不用心” ,“只谈谈、不落实” ,这些说到底都是思想上缺乏“ 真扶贫” 的意识;有些贫困户不思进取、好吃懒做,以“吃低保、靠救济”为荣,缺少“ 真致富”的志气。实行精准扶贫、有效减贫脱贫,必须牢固树立扶真贫、真扶贫的理念。一方面从思想教育、考核导向等方面入手,让各级干部做到真正用心扶贫、潜心扶贫;另一方面加大对贫困户的正面宣传教育力度,实施“扶志工程” ,引导贫困户树立“

9、崇尚致富、脱贫光荣” 的理念,让贫困户真心想脱贫、真心想致富,充分激发自身“原动力”。同时,大力引导社会力量真心参与扶贫、真正帮扶脱贫,在全社会形成“扶贫向善”、“ 济困光荣” 的良好氛围。(二 )突出“三个精准”。一是精准识别,解决“要扶谁” 的问题。按照统一规范的识别标准和操作流程,严格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确认审核关,精准识别出真正的贫困人口。同时,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估体系,根据贫困户动态化管理的要求,对稳定脱贫的及时退出,对返贫需扶持的及时纳入,引入第三方识别机制,通过入户正面抽查及侧面辅助分析贫困户银行存款、子女就学、医院就诊、用电量等情况的方式进行逐一核

10、实,确保贫困人口识别的精准度。二是精准施策,解决“怎么扶”的问题。采取群众“ 点菜”、政府“下厨”方式,做到“ 三个一”,即为贫困户建立一本扶贫台账、制订一个脱贫计划、定做一套帮扶措施。坚持开发扶贫与救济扶贫“两项驱动”,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对低保户、五保户等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织牢社会保障“网” ,实行政府“ 兜底”、救济扶贫;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贫困人口,根据不同的贫困成因,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集中政府、市场及社会资源,主要采取就业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移民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等模式给予个性化、精准化帮扶。三是精准帮扶,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建立县领导结对乡镇、县直部门结对村、党员结

11、对贫困户的到户到人的帮扶责任制,做到帮扶全覆盖,要求不脱贫不脱钩。同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引导农村致富带头人以“传帮带” 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在全社会形成“扶贫向善、济困光荣 ”的正能量。(三 )建立“三项机制”。一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是推动工作的“方向标”,建议结合各县( 市、区)的贫困程度制定更具操作力、个性化、具体化的考核措施,特别是对国定贫困县的考核要降低对 GDP 指标、财政收入增长等指标的考核权重,着重增加扶贫减贫的考核权重,真正形成以扶贫减贫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同时,针对当前贫困县不愿、不敢“摘帽”的现象,建议建立脱贫“摘帽” 激励机制,出

12、台相关优惠政策,对提前脱贫“摘帽”的,原定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并给予适当奖励,让贫困县敢“摘帽” 、愿“ 摘帽”。二是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当前,涉农资金多头下达、零敲碎打、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各地在整合统筹涉农资金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但受限于体制机制性障碍,成效非常有限,急需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加以解决。因此,建议市里对全市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归并,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建立金融扶贫引导机制。当前,受行业性质所限,金融机构“嫌贫爱富”已成为一种不成文的做法,即使能够给贫困户贷款

13、也是杯水车薪,很多贫困户因为缺少资金长期无法脱贫致富。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激励措施,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2016 社区精准扶贫工作事迹材料二:以“1236”扶贫攻坚行动为目标,以市委“1+20”,县委“1+18”为行动指南,不断强化工作作风,狠抓各项帮联措施落实,精准扶贫双联行动工作扎实推进。一、加强组织领导,调研吃准情况,落实组织保障。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我局帮扶吉岘乡九顷湾村,九顷湾村位于吉岘乡东南部,地处山区,距离县城 15 公里,辖 4 个村民小组,292 户,1235 人,耕地面积 3479 亩。全局 161 名干部帮

14、扶吉岘乡 6 个行政村 515 户贫困户,其中 29 名干部帮扶九顷湾村 92户贫困户。局党委先后三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帮联工作,制定印发了合水县公安局 2015 年“双联精准扶贫”行动工作规划,确定了“经济产业为主导、社会事业求实效、基础设施保重点”工作思路,县政府党组成员、局党委书记、局长代晓峰带领班子成员及帮扶民警先后三次深入帮联村开展工作调研、慰问扶贫、项目论证、政策宣讲,召集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进行讨论座谈,发放征求意见表,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问计于民,共商发展大计,共研解决办法,寻找提升帮联工作效率突破口。定准了帮联工作基调,夯实了组织保障。二、规范帮联工作,明确目

15、标任务,强化制度落实。为使帮联工作更加规范,人人对帮联工作任务明确,在充分了解调研实情的基础上,局党委制定印发了合水县公安局 2015 年“双联”行动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意见、合水县公安局 2015 年“双联”行动精准扶贫工作计划,合水县公安局 2015 年“双联”行动精准扶贫宣传工作方案合水县公安局 2015 年驻村帮扶工作计划等文件,对发展规划、推进计划、重点项目、工作措施、完成时限、政策宣讲等进行了详细安排,提出具体要求。抽调工作责任心强,群众基础牢固的一名科级干部常驻帮联村集中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其他帮联民警按照局党委班子成员为组长、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其他帮联民警为组员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分

16、组开展驻村工作,认真落实双联行动“六大任务”、打造“ 三大工程”目标和精准扶贫“五到村”、“ 六到户”的具体要求,强化了帮联工作制度落实。三、开展慰问帮扶,提供资金扶持,解决实际困难。本着积极主动、努力争取、量力而行的原则,力解制约帮联对象及村民的实际困难。局党委筹资 4 万余元对村部 8 间办公用房进行了室内粉刷、维修以及吊顶;更换了大门和村部各类工作制度牌匾;捐赠了 10 个办公座椅;对村部院子进行平整;设立了驻村工作室,配备了办公桌椅、文件柜、灶具、床等工作和生活用品;组织村民对村部办公环境、村容村貌进行了整修;更换了办公室展牌,在村部院内精心制作了“双联” 行动精准扶贫工作宣传长廊。春节期间,由局领导带队,深入帮联对象共捐赠了价值 4.3 万余元的米、面、油等慰问品,向九顷湾村委会提供取暖煤炭 3 吨,并向村民赠送了春联。春耕时节,又向帮联村捐赠地膜 0.5 吨,解决群众春耕物资紧缺的燃眉之急。深入田间地头发放法律知识宣传资料 2000 余份、便民宣传袋 3000 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