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厂总平面设计★第一节总平面设计的任务和内容★第二节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三节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201131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工厂总平面设计★第一节总平面设计的任务和内容★第二节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三节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食品工厂总平面设计★第一节总平面设计的任务和内容★第二节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三节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食品工厂总平面设计★第一节总平面设计的任务和内容★第二节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三节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食品工厂总平面设计★第一节总平面设计的任务和内容★第二节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三节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食品工厂总平面设计★第一节总平面设计的任务和内容★第二节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三节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工厂总平面设计★第一节总平面设计的任务和内容★第二节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三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工厂总平面设计★第一节总平面设计的任务和内容★第二节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三节(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食品工厂总平面设计,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食品工厂总平面设计的任务和内容; 掌握总平面设计的原则及方法; 掌握食品工厂总平面布置的形式和步骤; 了解总平面布置的技术经济指标及有关参数; 掌握总平面布置图绘制的基本方法。,第三章 食品工厂总平面设计,第一节 总平面设计的任务和内容 第二节 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食品工厂总平面布局 第四节 总平面设计方法 第五节 总平面布置的技术经济指标 第六节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设计的有关参数 第七节 工厂卫生安全及全厂性的生活设施 第八节 总平面设计图绘制,玉米淀粉及淀粉衍生物生产厂总平面图,年产1万吨净菜加工厂总平面图,第一节 总

2、平面设计的任务和内容,一、总平面设计的任务 二、总平面设计的内容 1.平面布置设计 2.竖向布置设计 3.运输设计 4.管线综合设计 5.绿化布置和环保设计,影响企业总平面布置的因素,第二节 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二节 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一、要了解厂址所在地区的总体规划。总平面设计应按任务书要求进行,分期建设的工程,应一次布置,分期建设,还必须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二、总平面设计必须符合工厂生产工艺的要求。 三、食品工厂总平面设计必须满足食品工厂卫生要求。 四、厂区道路应按运输量及运输工具的情况决定其宽度。 五、厂区道路之外,应从实际出发。 六、厂区建筑物间距应按有关规范设计。 七、厂区

3、各建筑物布置符合规划要求,合理利用自然条件。 八、相互间有影响的车间,尽量不要放在同一建筑物里,相似车间应尽量放在一起。 九、总平面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规定。,二、总平面设计必须符合工厂生产工艺的要求,(1)主车间、仓库等应按生产流程布置,并尽量缩短距离,避免物料往返运输。 (2)全厂的货流、人流,原料,管道等的运输应有各自路线,力求避免交叉,合理加以组织安排。 (3)动力设施应接近负荷中心。,三、食品工厂总平面设计必须满食品工厂卫生要求,(1)生产区和生活区、厂前区和生产区分开。 (2)生产车间应注意朝向。 (3)生产车间与城市公路有一定的防护区。 (4)应分区布置。 (5)总平面中要

4、有一定的绿化面积:10%15%。 (6)公用厕所要与主车间、食品原料仓库或堆场及成品库保持一定距离,并采用水冲式厕所。,六、厂区建筑物间距应按有关规范设计,从防火、卫生、防震、防尘、噪音、日照、通风等方面来考虑,在符合有关规范的前提下,使建筑物间的距离最小。,图31 建筑间距与日照关系示意图,a,光线,七、厂区各建筑物布置符合规划要求,合理利用自然条件,(1)合理确定建筑物、道路的标高,既保证不受洪水的影响,使排水畅通,同时又节约土方工程。 (2)在坡地、山地建设工厂,可采用不同标高安排道路及建筑物,即进行合理的竖向布置。但必须注意设置护坡及防洪渠,以防山洪影响。,九、总平面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

5、关规范和规定,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工业锅炉房设计规范、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规定、工业与民用通用设备电力装备设计规范 、中国出口食品厂、库卫生要求、中国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17405-1998)、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食品GMP规范等,以及厂址所在地区的发展规划,保证工业企业协作条件。,第三节 食品工厂总平面布局,一、单位工程在总平面中的相互关系 二、厂区划分 三、建、构筑物的布置位置 四、厂区内交通运输 五、管线综合布置 六、绿化、美化设计,一、单位工程在总平

6、面中的相互关系,食品工厂的主要建筑物、构筑物根据它的使用功能可分为: 1、生产车间 2、辅助车间 3、仓库 4、动力设施; 5、供水设施 6、排水系统 7、全厂性设施,二、厂区划分,表33厂区划分图,厂前区:基本上属于行政管理及后勤职能部门等有关设施(食堂、医务所、车库、俱乐部、大门传达室、商店等。,生产区:主要车间厂房及其毗连紧密的辅助车间厂房和少量动力车间厂房(水泵房、水塔或冷冻站等)。其应处在厂址场地的中部,也是地势地质最好的地带。,厂后区:主要是原料仓库、露天堆场、污水处理站等.,三、建、构筑物的布置位置,1.主生产车间建筑物的布置位置 2.辅助车间建筑物等的布置位置 3.动力车间(包

7、括锅炉房、冷冻站、空压站、变电所等)建筑物的布置位置 4.行政管理和后勤部门建筑设施的总体布置位置 5.确定厂区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1、考虑布置在生产区的中心地带。 2、其所在位置应当地势平 坦,地耐力超过(1.5-2)105Nm2; 3、其朝向应当正面朝阳或偏南向布置。 4、生产车间布置位置应以直通生活区和厂大门为宜。,1、辅助车间建筑物等的位置应靠近其服务的主车间厂房或其服务对象的等距离处。 2、可布置在厂区左侧或右侧处,1、应尽量靠近其服务的具体部门,可以大部集中布置在厂区左侧或右侧。少数也有布置在生产区内的。 2、还应布置在厂区的下风向,1、应集中在厂前区。 2、多设置在工厂的大门处

8、临近两侧。 3、办公大楼要正对着入口并且附以大型花池绿化及侧旁美化,有体现厂址方位朝向的作用。,四、厂区内交通运输,1.厂内运输的任务 2.厂内运输方式的选择 3.道路布置的形式 4.道路的规格,表32厂内常用的几种运输方式比较,图34 厂内道路布置形式示意图,(a)环状式 (b)尽头式 (c)混合式,围绕着各车间布置,多平行于主要建筑物、构筑物,组成纵横贯通的道路网。 厂区道路长、占地多,由于是环状系统,对场地坡度要求较为平坦一些。,不纵横贯通,根据交通运输的需要而终止于某处。 这种布置形式厂区道路短,对场地坡地坡度适应性较大。运输的灵活性较差,尽头处一般需要设置回车场。,尽头式道路布置,图

9、36会让车道示意,.在线路长的单车道路上应补上会让车道,上图。 .在道路的交叉口处,应做圆角形布置。其最小半径为7m,单车道为9m。 3.在办公楼、成品库前,车辆需要停放和调转,此处的道路要加宽成停车场。,4、道路的规格,1)道路的规格包括宽度、路面质量等,根据城市建筑规定、工厂生产规模等而定。 2)通常以城市型道路标准是施工。 3)道路纵横贯通,其宽度依主干道、次干道、人行道和消防车道而异。 4)主干道宽69m,其他支干道为46m宽.,六、绿化、美化设计,(一)绿化功能 (二)一般规定 (三)绿化布置 (四)厂区美化,1、进厂主干道及主要出入口; 2、生产管理区; 3、洁净度要求高的生产车间

10、、装置及建筑物; 4、散发有害气体、粉尘及生产高噪声的生产车间、装置及堆场; 5、受西晒的生产车间及建筑物; 6、受雨水冲刷的地段; 7、厂区生活服务设施周围; 8、居住区。,第四节 总平面设计方法,一、总平面布置的形式 (一)总平面水平向布置形式 (二)总平面竖向布置形式 二、总平面布置的步骤 (一)设计准备 (二)设计阶段,1.区带式布置形式 2.周边式布置形式 3. 整体式 4. 组合式,1.竖向布置形式分类 (1)平坡布置形式 A:水平型平坡式.B:斜面型平坡式.C:组合型平坡式 (2)阶梯布置形式 (3)混合布置形式 2.竖向布置形式比较 3. 竖向布置形式选择,1、原自燃地面;2、

11、整平地面;3、排洪沟,图39斜面型平坡式,为单向斜面平坡式,为由场地中央向边缘倾斜的双向斜面平被式,为由场地边缘向中央倾斜的双向斜面平坡式,为多向斜面平坡式,图310 阶梯布置形式,1、原自然地面;2、整平地面;3、排洪沟,为单向降低的阶梯,为由场地中央向边缘降低的阶梯;,为由场地边缘向中央降低的阶梯。,竖向布置形式比较,3. 竖向布置形式选择,(1)按自然地形坡度和厂区宽度选择 1)在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厂区宽度不大时,宜采用平坡式布置; 2)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3,或自然地形坡度虽小于3,但厂区宽度较大时,用阶梯式布置; 3)当自然地形坡度有缓有陡时,可考虑平坡与台阶混合式布置。 (2)按自

12、然地形坡度、厂区宽度和建、构筑物基础埋设深度的概算关系式选择。,二、总平面布置的步骤, (一)设计准备 (二)设计阶段 1. 方案确定 2. 初步设计 3.施工图设计,(1)已经审批的设计任务书。 (2)已确定的厂址,厂地面积、地形、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 (3)有关的城市规划或区域规划。 (4)厂区总体规划。 (5)对同类食品工厂调研所取得的资料。 (6)厂区区域地形图。 (7)各有关专业提出的工厂车间组成、主要设备、工艺联系和运输方式、运量情况以及建、构筑物平面图的资料。,(1)厂区方位,建筑物、构筑物的相对位置 (2)厂内交通运输路线以及与厂外联接关系 (3)给排水,供电及蒸汽等管线布

13、置的确定。,(1)在生产区内,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先布置主要车间的位置,一般放在中心位置,坐北朝南。 (2)根据厂区建设物、构筑物的功能关系放置辅助车间。 (3)根据风玫瑰图放置锅炉房的位置。一般放在主车间的下风向区,但要靠近负荷中心。 (4)确定原料库、成品库及其它库的位置,使各种库放在与生产联系距离最短的地方,但又不致交叉污染。 (5)确定厂区道路,使物流、人流、货流应有各自的路线及宽度。 (6)确定给水、排水,供电的方向及位置。 (7)布置厂前区的各种设施,同时考虑绿化位置及面积大小。 (8)布置厂大门以及其辅助建筑设施的位置。,3.施工图设计,(1)总平面布置施工图 。 (2)竖向布置 。

14、 (3)管线综合平面图。 (4)道路设计图 。 (5)有关详图:如围墙、大门等图纸。 (6)总平面布置施工图说明书。,3.施工图设计,(1)总平面布置施工图: 1)表明厂址原有地形的等高线; 2)表明测量坐标网及建筑施工坐标网; 3)表明全年(或夏季)风向频率的风玫瑰图; 4)表明全厂建筑物、露天作业场等平面位置坐标、地坪标高及厂区转角(方位角); 5)道路、铁路的平面布置、标高及坡度; 6)竖向设计、排水设施; 7)厂区围护设施及绿化规划等。,第五节 总平面布置的技术经济指标,一、总平面设计技术经济指标项目 二、总平面设计技术经济指标意义分析,表31总平面设计技术经济指标表,生产区占地面积

15、生产区建筑物、构筑物面积露天堆场面积道路面积广场面积,包括楼隔层、楼廊、电梯间的电梯井,并按楼层计。建筑物的外走廊、檐廊、挑廊,有围护结构或有支承的楼梯及雨蓬,若走廊或楼梯如最高一层无顶者,不计面积。,二、总平面设计技术经济指标意义分析, (一)厂区占地面积A(m2) 厂区占地面积是指在一定生产规模前提下,采取一定的工艺技术方 法,需要的场地面积。 (二)建、构筑物占地面积A1(m2)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是指建、构筑物底层轴线所包围的面积。 (三)堆场、露天场地、作业场占地面积A2(m2) 此面积是原材料、燃料及成品贮存作业所需要的场所面积。 (四)道路、散水坡、管线占地面积A3(m2) 此面

16、积是指工厂建、构筑物群之间纵横通达的空场面积,其大小固然 取决于建、构筑物占地面积的大小及其形状,同时还与这三种面积特 性有关。,二、总平面设计技术经济指标意义分析,1)道路面积是全厂道路网的总占地面积。 2)散水坡占地是建、构筑物底层外缘至道路边明沟,用以排放雨水的地带面积。 3)管线占线面积是各种技术管线由总平面图综合布置建、构筑物与道路之间直埋地下或敷设地上的地带面积,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总平面布置的形式. (五)建筑系数值K1 =A1+A2 /A X100% K1是建、构筑物与堆场、露天场地、作业场占地面积之和占全厂占地面积的百分率。通常控制K1在35%50%为宜. (六)利用系数K2=(A1 +A2+A3+A4)/A X100% K2是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与堆场、露天场地占地面积与辅助工程占地面积之和占全厂占地面积。 (七)绿地率 K4= A4/AX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