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188071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郑和下西洋 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西方传教士的东来,第16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郑和下西洋 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西方传教士的东来,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2008年8月8日,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的文艺表演丝路片段,根据导学提示自主学习 时间:3分钟,一、郑和下西洋,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洋及沿岸一带。,文莱,1条件和目的,条件:科学技术条件造船技术、指南针 郑和、船队其他成员的努力,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最根本的条件: 明前期国力的强盛,郑和为什么能多次前往西洋?他去的目的又是什么?,郑和下西洋的船

2、队中最大的是宝船,长44丈4尺(151.8米),宽18丈(61.6米),载重量800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郑和下西洋宝船复原模型,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都能准确地到达目的地,靠的就是航海罗盘、航海图和牵星图等一系列辅助仪器。,郑和航海图(局部),郑和下西洋所用的航海仪器,郑和船队的编制,根据今存的资料估计,郑和船队应以燕子式展翅行进,帅船被重重保护。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宝船、马船、粮船、坐船、战船等各种类型的船舶。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防止海盗,有的用于居住。分工细致,种类较多。,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郑和每到

3、一国,就向该地国王、酋长赠送珍贵礼品,表示通好的诚意,因而受到所到国家的普遍欢迎。,郑和下西洋(想象图),郑和每次下西洋,船上都满载着金银绸缎和瓷器等珍贵的货物,他们用这些东西与沿途各国进行贸易,换回珠宝、香料、药材等特产。,三宝庙(马来西亚),三宝庙(泰国),三宝庙(印尼爪哇岛),郑和,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在近30年的时间里,郑和率领着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途经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现今非洲东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航程共计10万余里。,郑和七下西洋图,刘家港,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后,浡泥、满剌加、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300多人

4、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1)郑和下西洋,促 进了中外交流和友谊。,3、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材料二: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西洋后,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 (即今东南亚)去做工和经商。,3、郑和下西洋的意义,(2)郑和下西洋,促 进了南洋的开发。,郑和下西洋同哥伦布、达伽马航海比较表,材料三:从中外航海对比看,3、郑和下西洋的意义,(3)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 海史上的创举,郑和是伟大 的航海家,1、“倭寇”指的是什么人?沿海人民为什么要抗击倭寇?,2、明朝中期为什么会出现倭寇?,根据导学提示自主探究 时间:3分钟,二、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戚继光抗倭的经过:,台州,福建,广东,想一想

5、(小组讨论学习)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戚继光卓越的军事和指挥才能;,岳飞、文天祥名垂千古,但都不被称为民族英雄。而戚继光却被称为“民族英雄” ,为什么?那什么人才是民族英雄?,满族、蒙古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属民族内部纷争。 只有抗击中华民族以外的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人物才被称为民族英雄。,1999年12月20日凌晨零时中国国旗 在政权交接仪式场地升起。,1999年12月19日17时葡萄牙国旗在前澳门总督府永久地降下。,小结,关 系,友好:郑和下西洋 明前期 国力强盛,冲突:戚继光抗倭; 明中期 危机 葡萄牙攫取 明后期 出现 澳门居住权,明代对外交往特点的变化,直观的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