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为什么会下落》教案3(浙教版七年级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187895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教案3(浙教版七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教案3(浙教版七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教案3(浙教版七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教案3(浙教版七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教案3(浙教版七年级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教案3(浙教版七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体为什么会下落》教案3(浙教版七年级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节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设计意图:本节突出科学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整个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际,突出STS的教育思想。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能叙述重力的意义,确认重力的方向,确认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会用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G=mg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能叙述式中g的意义,说出g的数值。知道重力的测量方法,会用弹簧秤测物体受到的重力。能根据给定的信息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会使用弹簧秤测量重力的大小,学会正确的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能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合理的可操作的实验方

2、案.在给定器材的条件下,能够通过探究,得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学会合作与交流;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体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力的概念、方向、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的方向、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方法与过程通过生活经验和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认识科学实验的方法。尝试用亲身的体验来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课前准备演示实验:挂有钩码的铁架台2个、重垂线 学生实验:弹簧秤、钩码(每两人一份)教学手段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参与讨论、实验探究的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思路1、展示瀑布、和泉水两个画面,让学生根据

3、提供的信息提出最有代表性的问题,引出主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说明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进而得出重力的概念。 2、通过展示水由高处向下落,一串钥匙在手中静止释放落地得出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让学生对与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方向进行判断,引起学生思想的矛盾,再演示两个铁架台分别放在水平面上和倾斜放置时悬线平行,引导学生得出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并介绍重垂线的作用 。 3、通过学生活动,提出重力与质量有什么关系,学生猜测、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提供的器材,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分析实验数据,并从实验数据中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教 学 流 程 设 置评 析步骤一:创设情景提问设疑1、媒体展示:

4、小龙湫瀑布、泉水画面学生观察,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从高处向低处流?瀑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冲击力?是什么力量将水从高处拉下来?师:从提问中发现,同学们都关注着水下落这一现象,生活中与之相似的下落现象还有吗?生举例:苹果下落,铅笔会下落等等师:由此可见,物体下落的现象相当普遍,值得我们去研究,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体为什么会下落?”“发展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进对提出问题意义的理解”(引自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分目标)。本步骤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画面,寻常的情景入手,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2、师:对于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解释的?生答: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问:是不是只有水

5、、苹果、粉笔才受到地球的吸引,你呢?桌子?椅子?书本呢?空气呢?(都有)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步骤二:自主学习实验探究1、演示:水下落、钥匙下落学生观察,思考,可以得出:重力是向下的。2、媒体展示: 学生观察,找出两种向下的区别,思考,但不能肯定重力的方向。3、演示:两个钩码分别用细线挂在两个铁架台上,倾斜其一个铁架台学生观察,发现两线始终是平行的,始终与水平面垂直,处于竖直状态。说明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状态。再来判断斜面上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水平面的。归纳:我们称与水平垂直的这个方向为竖直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6、利用演示实验达到直观教学的作用,学科整合,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通过层层递进,区分“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的不同,从而明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4、媒体展示,同时出示:重垂线问:在哪里看过?有什么作用?它工作的原理是什么?学生积极回答:重垂线可以检验墙体是否竖直,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5、活动:用手掂一掂书本和笔,谁重? (书本重)师问:你们掂的是物体的质量还是重力?学生不能肯定,有讲质量,有讲重力。师问:重力与质量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吗?学生一致认为有关系,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学生设计实验:用天平测出不同物体的质量,用弹

7、簧秤测出相应物体的重力,比较大小关系。教师给予评介师:现提供给你们弹簧秤和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克,我们可以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质量,用弹簧秤测出相应的重力,分析数据,试着去发现规律。媒体展示出探究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进行讨论,完成实验单,准备汇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有关现象,从而了解科学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引自课程标准)。本步骤中,让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体现STS教育理念。“突出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应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

8、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引自课程标准)本步骤从学生活动出发,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创新。步骤三: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学生汇报,总结归纳物体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2、重力/质量=9.8牛/千克师: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代表9.8牛/千克,有关系式:G/m=g。问:还有其它的形式来表达重力G与质量m的关系?学生想到:G=mg问:g=9.8牛/千克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急速回答:1千克=9.8牛追问:1千克指物体的什么?9.8牛指物体的什么?两者相等吗?学生马上清楚,自己将质量与重力等同了。g=9.8

9、牛/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合作中交流,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进行科学解释。设计完全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步骤四:应用拓展1、你知道自己的重力有多大吗?学生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回答。补充:在粗略计算时g可以取10牛/千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科学是认识自然最有效的途径。2、媒体展示:一则宇航员的日记空间站上的一切都像是飘在空中一样,只要闭着嘴就能很麻利地刷好牙,只要一张嘴,轻轻一吹气,就会看到无数的泡沫从你的嘴里飘出来。人在这里可以像鱼儿在水中觅食一样吃花生米,因为花生米是飘在空中的,你只要一张嘴,一吸气,这些花

10、生米就会自动“流”进嘴里了;至于喝的水嘛,科学家们成功地将空间站上的尿变成了地地道道的饮用水。 睡觉的时候你要是不想麻烦的话,那么站着,倒着,横竖都可以睡,不过,大部分宇航员还是用一根细绳子把自己固定在墙上,以找到地球上床的感觉。3、展开想象的翅膀:假如 一切物体所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学生阅读,然后自己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重力消失,会出现的事情,并说出,一起分享乐趣。师总结: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的话,世界一片混乱,人类的生存也成问题,可见重力对人类有多么重要。3、巩固练习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一吐为快,把情感推向高潮。开辟 想象空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延伸科学知识,让学生运用已有信息释疑、

11、解疑,提高搜索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自觉地在信息海洋中学习研究的习惯,从而激活创新思维,进一步培养探索新知的兴趣。教后反思:一、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设计,体现在:1、让学生从熟悉的瀑布图入手,抓住主要信息能提出问题。2、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让学生先猜测、然后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在讨论、交流中得出结论。二、创设情景,结合探究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体现在:1、引入新课时,提供瀑布图,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各种问题,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看图提问的能力。2、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得出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在让学生判断,结果利用已有知识不能解

12、决问题,产生了矛盾,让学生进入学习重力方向的状态中。3、通过情景变换,让学生从挂在铁架台上的钩码无论怎么倾斜细线都处于竖直方向转换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4、让学生完成对重力和质量关系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5、让学生算自己的重力有多大,直接应用了重力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通过想象没有重力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到重力的存在意义。三、本案例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1、 科学教学中需要大量的自然图片作为问题的来源或知识的铺垫,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容量大的图片可以节省时间,效果显著。2、 科学教学中需要结合前沿科技信息,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达到立即搜索,立即呈现,学生兴趣立即被激发。3、 科学教学中学生经常通过探究进行学习,在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探究时,教师务必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方法、过程等,而这些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使学生在讨论之后一目了然。4、 科学教学是不能脱离实际生产或生活的,重垂线的作用用图片一展示,学生很快联系到建筑业。5、 科学教学中需要许多的练习进行检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时反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运用新知识,节省课堂和课外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学-优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