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教案2(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187830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教案2(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教案2(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教案2(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教案2(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教案2(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教案2(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教案2(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探究的每一个步骤,而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体验探究的过程 ,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建构起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认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并且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实践中的有关现象。教学目标1、了解非生物因素的种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

2、量和设置对照实验,认同科学探究的严谨和求实。3、在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猜想和推理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4、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能够不断关注生态环境。教学重点说出非生物因素的种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体验探究的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教学难点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认同科学探究的严谨和求实;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讨论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也是本节课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桔逾淮为枳”的录像故事,鱼类洄游、春兰秋菊等生物生活的场景图片和环境污染的图片,本节

3、课的知识结构,等等。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黄粉虫生活的资料。黄粉虫幼虫若干只(至少保证每个实验台上有十只),镊子,大培养皿,麦麸、米糠、树叶等混合而成的食料,玻璃板(或透明本夹),不透光的纸盒和纸板,表,手电筒,实验报告用表,笔.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请学生欣赏“桔逾淮为枳”的录像故事,并思考桔成为枳的原因。2、创设问题情景,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课件展示鸟类迁徙,鱼类洄游,春兰秋菊等生物生活的场景,请学生推测猜想形成以上现象的原因。3、学生认真思考,踊跃发表意见,认识到生物的生活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顺利引出课题。二、进入情境,明确目标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列举出大量环境影响生物生活的实

4、例。如:韭菜长期遮光就成韭黄;冬天,蛇、青蛙等进行冬眠;杂草丛生的农田作物长势不好,等等。学生分析所举事例是受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小组内充分讨论,归纳总结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阳光、水分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请学生思考,非生物因素对生物有什么影响?顺利过度到探究实验。三、实验探究,获得新知1、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用这句名言鼓励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由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1)课前在每个实验台上放一个大的培养皿,里面分别放置十至十五只黄粉虫幼虫和一些食料。请学生观察它们的活动情况,并提示学生用手电筒照射黄粉虫幼虫,注意黄粉虫幼

5、虫有什么反应,根据观察现象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2)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踊跃提出问题,认识到用手电筒照射时,黄粉虫幼虫都向阴暗地方爬。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学生自然想到是因为环境变亮了,从而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光照是否影响黄粉虫幼虫的生活?2、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经验和查找的资料作出假设。例如:黄粉虫幼虫具有避光的生活习性,光会影响幼虫的生活,等等。3、师生共同探讨,制定探究方案。(1)请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设计探究方案,教师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并认识其重要性。如,实验过程中应给黄粉虫幼虫提供哪两种不同的

6、环境?如何设计?其他因素是否要保持一致?如何保持一致?用两只黄粉虫幼虫做实验行吗?为什么?往实验装置中放黄粉虫幼虫时,最好放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放入黄粉虫幼虫后,为什么要静置45分钟?为什么要一分钟统计一次,并且统计十次?(2)同学们大胆设计,充分讨论,合作学习,制定出本小组的探究方案,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交流。各小组设计的方案既受到教材的启发,又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和超越。方案一:取一个矿泉水瓶,一半用深色纸包上,另一半透明。将瓶平放,瓶内铺上一些食料,再把黄粉虫幼虫放入,稍停片刻,观察现象。方案二:用一个深一些的纸盒,底部平铺一些食料,一半盖上玻璃板,另一半盖上纸板,把黄粉虫幼虫同时放入

7、两侧的中央,并用手电筒照射盖玻璃板的一侧,过一会儿,观察哪一侧的黄粉虫幼虫多。方案三:取一个不透光纸盒,一半的内壁糊上深色纸,另一半不变,并且在纸盒中央加一个高出纸盒底部少许的挡板,再平铺上食料,放入黄粉虫幼虫,稍停一会看哪一侧多。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对设计中的不足之处也要及时提出并予以纠正。通过各小组横向交流,教师适时引导补充,集思广益,使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得到充实和完善,更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3)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实验过程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如,实验时要认真严谨,实事求是,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不要乱动实验装置和黄粉

8、虫幼虫,等。4、各小组根据修正后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同学们分工合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如,有的小组可能暗处比亮处少,也要真实记录。(实验结束,提醒学生下课后把黄粉虫幼虫交给老师。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5、教师组织各小组汇报结论和最后一分钟的实验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求出平均值。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十分钟后暗处的黄粉虫幼虫比亮处的多,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的生活有影响。请学生反思,能不能只用一个小组的数据得出结论?为什么?从而使学生认识任何科学实验都要多做几次,综合分析后才能得出最准确的结论。6、请各小组介绍自己在制定和

9、实施计划中有创意的地方,如果有的小组得出的结论和全班结论不一致,也让他们如实介绍,并请其他小组的同学指出失败的原因,如明暗环境对比不明显,幼虫在光照下时间太久以致对光的敏感程度降低等,从而提出改正意见,请他们课下再重新探究。7、进一步探究:请学生思考并讨论除了光照之外,还有哪些非生物因素也能影响黄粉虫幼虫的生活?这些因素对其他生物有没有影响?请学生选择一种生物独立设计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它的影响。随着问题的逐渐深入,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开阔,认识愈加全面深刻。学生的设计丰富多样:(1)、蚯蚓的生活受水分的影响,给蚯蚓创设干湿两种环境,其他因素保持一致,观察蚯蚓的活动情况。(2)探究向日葵的生活受

10、光照的影响,设置两组向日葵,放在光下,一组遮光,另一组不变,利用一天的时间观察。四、分析整理,归纳总结这是思维活动最活跃的环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1)请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时共分了几个步骤?总结探究的一般过程。(2)师生共同归纳如何设置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变量,并认识其重要性。(3)进一步归纳总结:生物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4)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五、联系生活,迁移深化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经历再认识的深化过程,从而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并过渡到形成能力。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

11、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1)、你能给“桔逾淮为枳”做出合理的解释吗?(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能对这句诗描述的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吗? (3)、黄粉虫是粮仓中一种常见害虫,你能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农民制定出防治黄粉虫的具体措施吗? (4)、由于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冬季照样能吃上新鲜蔬菜。你知道菜农们采取哪些措施,克服非生物因素对冬季蔬菜栽培的不利影响的吗?六、思维发散,开拓创新通过这一环节拓宽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教师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生活实践中的相关现象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最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

12、的积极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1)、南方的植物移栽到北方为什么不容易成活?(2)、为什么我们冬季可以吃到黄瓜、西红柿等新鲜蔬菜?等等。学生通过充分讨论解决这些问题。如此以来,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2、多媒体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请学生思考,从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圈的角度出发,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做?教学设计说明一、通过课前让学生从图书馆、书店或上网等多种途径查询有关黄粉虫的资料,不仅锻炼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习动机。二、问题情景的创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13、上课伊始,通过播放“桔逾淮为枳”的录像,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为后面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做好铺垫。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充分放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提出探究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实施探究方案。从而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三、教学过程的设计,努力体现新课标关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在活动中建构起自己的认知内容。本节课主要是探究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同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意见,自己设计和操作实验来验证假设。在45

14、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讨论10分钟,学生讨论15分钟,学生设计实验5分钟,学生操作实验15分钟。四、本设计突出了学生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学习和理解,而不是仅仅重视结论的掌握。在教学过程层层展开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许多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亲自去做。而且特别突出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活动中两个重要的要点:一个是控制变量,一个是如何设计对照实验。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实现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例如,请学生结合生活实践,相互提问,相互解答。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思维的多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六、在实验的最后,请学生把黄粉虫幼

15、虫交给老师,培养了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教学反思本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首先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提出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则是提供材料,适时引导、点拨,真正做到学生主动参与、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该设计适用性强,较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基本达到了预先确定的教学目标。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出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发散性和不确定性,而且各小组成员的领悟能力也不均衡。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第二课时)教学分析生物圈中的每一个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生物

16、因素的影响。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构建应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多媒体录像、收集资料并分析、讨论、交流获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相关资料,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对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讨论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珍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目标1、 描述生物因素的概念。2、 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3、 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4、 结合实际,引导培养学生树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教学重点: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归纳总结。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反映植物间、动物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