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4 第五单元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课件(共24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186238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4 第五单元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课件(共24张) 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4 第五单元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课件(共24张) 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4 第五单元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课件(共24张) 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4 第五单元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课件(共24张) 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4 第五单元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课件(共24张) 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4 第五单元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课件(共24张)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历史人教版选修4 第五单元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课件(共24张)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列宁与参加俄国十月革命的 中国工人战士亲切交谈,他始终不渝地关怀中国的民主革命,他下令废除沙皇政府同清朝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他支持孙中山组建黄埔军校;他帮助建成了中国共产党;他主持了中国革命的国共合作,带来了北伐的胜利,中国人民永远忘不了他。,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马克思设计的理想社会社会主义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背景: 新生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危机(国内外反动势力反扑;物质粮食严重缺乏),内容:,集中全国力量支援前线,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排斥市场、商品关系.,问题 该政策在调节

2、经济活动方面有什么特点?与当时西方调节经济活动的政策有何不同?,课标要求: 1.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2.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单元五 无产阶级革命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 列 宁,快速阅读条目,归纳列宁一生的主要贡献,一.年轻的反叛者(课外阅读) 二.建党活动(布尔什维克党) 三.领导十月革命 四.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870-1924),列宁走向革命的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沙皇专制压迫和家庭熏陶的结果伟大的信仰决定了伟大的一生。 季正矩著列宁传,一、年轻的反叛者,1.确立革命理想,2.早期革命活动,原因:,沙皇的专制统治 对

3、其哥哥革命悲剧的反思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主张:根本上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参加反对沙皇专制政府的学生运动; 1893年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发动工人罢工; 1895年会晤劳动解放社领导人普列汉诺夫。,“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的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 列宁,二、建党活动(布尔什维克党),1.建党准备:,2.建立布尔什维克党(1903):,(1)组织准备:创建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2)思想理论:创办火星报,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主要内容:,制定党纲:无产阶级专政革命纲领; 中央机关:布尔什维克派;,(3)意义:标志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标志列宁主义诞生。,1.理论指导:

4、(1)提出一国胜利理论及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 意义:十月革命的指导理论。,阅读教材,整理归纳: 列宁如何从理论上、实践上来指导十月革命?,三、领导十月革命,内部国情:帝国主义链条的最薄弱环节; 外部形势:一战激化国内矛盾并提供时机。,1.理论指导: (1)提出一国胜利理论及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 意义:十月革命的指导理论。 (2)发表四月提纲 意义:为夺取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3)写作国家与革命 意义: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阅读教材,整理归纳: 列宁如何从理论上、实践上来指导十月革命?,三、领导十月革命,新建的国家应是苏维埃共和国,而不是议会制共和

5、国。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的战争是掠夺性战争,只有改变临时政府的性质才能摆脱战争。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列宁在向工兵发表四月演说,思考2:分析四月提纲的主张及历史意义?,提出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路线,为革命发展指明方向。,思考1:从内外因素分析四月提纲提出的背景?,2.实践指导,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列宁宣布苏维埃政府成立,敦促布尔什维克党立即组织武装起义; 1917年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三、领导十月革命,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比较,推翻封建沙皇政府,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苏维埃和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政权并存,

6、建立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 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紧密相连。,三、领导十月革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挖掘出的沙皇一家及仆人的遗骸,“叶卡捷林堡的屠杀,已成为我们历史上耻辱的一页。现在我们以安葬牺牲者的方式,为前人的过失赎罪,为无耻的犯罪忏悔,也为我们所有的人忏悔。因为不能为这样的犯罪辩护,再不能为政治目的与愚蠢的暴行开脱,我们再不能自我欺骗。”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苏俄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作于1918年,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7、面临 怎样的处境?,四、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国内叛军,外国干涉军,3/4领土,1/8人口,“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四、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列宁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1920年,国内革命战争取得胜利,迁都莫斯科;星期六义务劳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组建红军,保卫国家,与德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战争。,四、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材料一:1919年,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面前摆着两个装满农产品的袋子,显然是在兜售自产的农产品。老农似乎有所顾虑,经常四处张望。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问题 该材料本质上说明了什么问题?,材

8、料二: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尽管它曾经也是一种“功劳”。 1921年列宁,问题 该政策背离经济规律又损害群众利益,但列宁为什么又称其为一种“功劳”?,问题 实行该政策还有什么目的?为什么后来列宁认为该政策是“错的”?,按共产主义原则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超越了当时生产力水平。,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背景: 新生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危机,内容:,评价:,局限性: 违背经济规律,挫伤了

9、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探索。,积极性:最大限度集中全国财力、物力,保卫了苏维埃政权。,1.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严重经济与政治危机,B.新经济政策(19211928),内容:,问题 分析调整后的农工商及分配政策带来的影响?,问题 该政策在调节经济活动方面与“战时政策”有什么不同?,利用市场和商品关系来调节生产,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严

10、重经济与政治危机,B.新经济政策(19211928),内容:,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评价:,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恢复。 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探索出一条小农经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成功关键: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要遵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规律。 要根据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也需要市场经济; 关注民生,维护人民利益; 建设不能急于求成。,共青团在两年之内失去了一半团员。很多共产党员退党。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背叛了十月革命的理想,背叛了马克思主义。 大国崛起,1.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

11、索,“乐于吸收外国的好东西: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总和社会主义”。 -列宁,1.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从战时到新经济) 2.现代化的探索 共产主义 = 苏维埃政权 + 全国电气化(1920) 3.民族问题的探索 4.政权、政党建设的探索,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一个政党: 一个国家: 一个主义: 一大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俄国发展道路,六、列 宁 的 贡 献,一.分述,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十月革命,创立保卫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二.总论(教材P94):,继马、恩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 领导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为俄国、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