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代表》教案7(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183463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的代表》教案7(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据的代表》教案7(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据的代表》教案7(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据的代表》教案7(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据的代表》教案7(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据的代表》教案7(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的代表》教案7(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数据的代表一、教学目标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初步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能力。3、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能从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求出相关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能利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4、知道权数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并能用加权平均数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现象;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差别,初步体会它们在不同的情境中的应用。二、设计思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里,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常常需要对大量纷繁

2、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而随着计算机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日益成为重要的信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人们不仅要收集数据,还要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进而作出评判。其中“数据的代表”是最为常用的一个评判指标。本章通过实际背景,引入了刻画“评军水平”的数据代表,以让学生获取一定的评判能力。在现有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多是单一的用算术平均数理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为此,本章首先从一个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背景导入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并让学生了解权数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事例分别引入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让学生多角度的认识平均;最后,通过学生的探索,让其获得利用计算器处

3、理书记的基本技能。驻以数据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知识间的前后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的来源渠道和呈现方式日趋多样化,因此,教科书有意识的安排了一些例题、习题,以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据。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巩固了学生对各种图表信息的识别与获取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本章的重点包括: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并能根据所收集或提供的信息熟练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能利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差别,体会它们在不同的情境中的应用。三、教学建议1、重视学生的活动,特别是小组的合

4、作活动统计活动往往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的,需要同学间的合作;而对统计结果的评价也是因人而异,通过充分的研讨和广泛的交流,必能扩大学生的思维视角,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有关活动的教学,特别是小组合作活动的组织和教学。在合作交流中,通过相互帮助,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达到共同进步。2、注重教学素材的来源渠道和呈现方式多样化以及数据的真实科学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的来源渠道和呈现方式日趋多样化,统计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统计图表在各种媒体中频频出现,因而能从多种渠道获取统计信息已经成为对未来公民的一个基本的素质要求。为此,教学中,既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调查或文献检索等活动,

5、让他们自己收集一些相关教学素材,也可以由教师提供一定的素材,让学生分析、评判;教学素材的呈现既可以是未加工的原始数据,也可以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各种统计图表等。同时,统计作为处理现实世界数据信息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分支,必然要求教学素材本身的真实性,以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3、在“议一议”等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避免评价的统一性。对统计数据的评判,既与统计数据本身有关,也与评判主题有关。对于同一组数据,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评判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避免评价的统一性,只要学生的回答有一定的道理,就应给与肯定和鼓励。4、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处理复杂的数据,注

6、重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真实的统计数据往往比较复杂,因而计算量大。教学中,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不要将学生的精力耗费于繁杂的计算中。为此,应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可尝试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数据的处理和教学。四、评价建议1、注重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活动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情况等。本章有关概念多是在具体活动中展开的,因而对学生活动的考察应成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方面,这方面的评价主要以学生在从事活动室的表现作为对象,对他们的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学生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能否积极、主动的从事各项活动,向同伴解释自己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7、和意见;二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表述水平等。2、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应用。知识技能的评价包括:能否从多个角度感受平均水平,在不同情境中用适当的数据代表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能否从统计途中或其信息并加工处理;能否熟练的运用计算器处理数据;能否对数据处理结果做出自己的评价等。3、提倡运用定性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鉴于本章的特点,在评价是更应注重定性的方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多观察学生,特别要关注他们在小组中的表现,既使记录学生的独特想法,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全面的评价学生,而且使的评价与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成长记录,记录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活动、在学习中

8、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中位数教学目标: 1、掌握中位数的概念,能根据所给的信息求出中位数和平均数。2、能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平均数与中位数的差别,能选择适当的数据代表。教学重点:掌握中位数的概念,能根据所给的信息求出中位数和平均数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平均数与中位数的差别,能选择适当的数据代表教学过程: 一、 诊断补偿 1、光明学校选拔学生会干部,根据规定,将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按1:2的比.确定各人的综合成绩,三名竞选同学的得分如下:甲乙丙笔试成绩/分887583面试成绩/分819183(1)谁的成绩综合最高?(2)你可以自己设计此题吗?2、某校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早锻

9、炼及体育课外活动表现占成绩的20,体育理论测试占30,体育及能测试占50。小英的上述三项成绩依次是92分、80分、84分,则小英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3、在学校内随机调查30名男同学的鞋的尺码,计算它们的平均数。二、情景引入: 朝阳学校男子篮球队15名男生的身高(单位:厘米)分别为: 166,174,180,172,167,170,169,174, 172,172,172,158,161,173,172(1)把他们的身高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重新排列,排在最中间位置的是哪个数据?如果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呢?你发现了什么?(2)如果又有一名身高173厘米的男生加入,那么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多少?如果

10、把他们的身高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那么排在最中间的是什么数据?如果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呢?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三、探究、合作、释疑:1、师生共同交流情境中的问题,得到结论: 在问题(1)中,数据共有15个,排在最中间位置的是172厘米,我们称它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在问题(2)中,数据的个数是16个,按身高排列排在最中间位置的是两个数据,他们都是172厘米,这是,把这两个数据的平均数172厘米作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师生共同总结概念:(最好是先让学生尝试总结)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1、2、题组练习 习题:13、学生想一想 当一组数据的个数为偶数时,它的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吗?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说明)4、处理例1 某商店本月110日的营业额如下所示:日期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日营业额/万元5.36.23.64.58.66.84.56.36.56.6(1)求这10天日营业额的平均数和中位数。(2)如果19日的日营业额不变,10日的日营业额为16.6万元,那么这10天的日营业额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各是多少?学生尝试单独完成后,小组交流5、学生议一议 比较例1中的(1)与(2)的结果,你会有什么发现?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师生共同交流: 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数据的代表,他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计算平均数时,所有的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从分的利用数据多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而中位数计算简单,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的数据的信息。6、题组练习 习题 2、3四、交流评价 1、学生自己评价本节课的表现。 2、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五、布置作业 内 容:基础训练1、2、3 目 的: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预批数量:全部 预批时间:一天学优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