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教案1(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181245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市》教案1(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市》教案1(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市》教案1(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市》教案1(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市》教案1(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市》教案1(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市》教案1(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课山市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建议安排2课时)学法引导 山市是一篇文言文。本文以时间为序,用精练生动的语言,具体详细地描绘山市虚幻奇丽的景象和山市从形成、发展、高潮和消失的全过程。学习本课主要以诵读为主,以积累材料培养文言语感为重点,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对本文所涉及的“山市”这一科学现象(与“海市蜃楼”相似),进行适当的研究。应学会观察自然景观的变化,借助丰富的想像力,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描绘景物的画面。典型例析例题:解释下列句子中虚词“然”的意义及用法。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然数年恒不一见。(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 )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2、)解析:本题意在指导学生对虚词“然”的意义及用法的理解和掌握。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可是”。词尾,常附于形容词之后,有“的样子”的意思。参考答案:“的样子”“但是”、“可是”“的样子”“的样子”课时训练 训练一一、填空:山市选自 作者 ,字留仙,世称“ ”, 代文学家。本文描写了变幻莫测的 ,作者行文以“忽见、 、 忽、 、 、倏忽”等表时间性的词语来贯穿全文,使文章层次显得很清晰。请你写出你所熟悉的一则聊斋志异中的故事。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青冥( ) 2、飞甍( ) 3、高垣( ) 4、禅院( )5、逾时( ) 6、连亘( ) 7、倏忽( ) 8、窗扉( )三、解释下

3、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然数年恒不一见( ) 2、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 ) 3、往来屑屑 ( ) 4、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 )( ) 5、连亘六七里 ( ) 6、或凭或立,不一状 ( )( ) 7、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8、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 ) 9、见山上人烟市肆( ) 10、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 )四、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见宫殿数十所 B、 层层指数 然数年恒不一见 数至入层C、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D、或凭或立不以状 又闻有早行者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2、中有楼若者,堂

4、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3、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4、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训练二一、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按音节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数年恒/不一见。B、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C、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D、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A、 然数年恒不一见( ) B、 见宫殿数十所( ) 尘气莽莽然 ( )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C、 始悟为山市 ( ) D、又闻有早行者(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 )三、把下列这段话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括号中。 孙公子禹年同人饮( )楼上,( )忽见山

5、头有孤塔耸起,( )高插青冥,( )相顾惊疑,( )念近中无此禅院。四、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山市是以 为顺序,描绘了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条理清晰,语言简洁,请填写出山市变化的几个阶段:(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山市”的形成阶段: “山市”的发展阶段: “山市”的高潮阶段: “山市”的消失阶段: 五、本文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山市的生成和消失的全过程,极富有想象力。请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开启你智慧的大门,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想一想:孤塔的低部在什么地方?周围有哪些事物?城上有楼吗?城中街道怎样?危楼上有多少人?都在干什么? 根据上述提示,以课文的描写为基础,展开合理的想想,用白话文扩写山市变

6、化的任何一个阶段。(只选一个)字数不少于200字。 【探索时空】热点话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成为语文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第四单元的五篇课文围绕“自然.科学人文”这一主题,选取了各类文质兼美的文章。学了本单元的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知识本领?获取了什么信息?了解到哪些当今正在探索的科学领域?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大胆地发表你的见解。 研究与思考一、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1、请你连续观测一周天上的云彩,同时写下自己对天气的判断与实际的天气情况,以培养自己“看云识天气”的能力。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2、查阅资料,搜集有关天气方面的谚语。(不少于10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