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复习学案.doc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918111 上传时间:2017-09-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实词复习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言实词复习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言实词复习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言实词复习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言实词复习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实词复习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实词复习学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文言文复习实词一、学习目标:1.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并灵活运用2.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二、课前预习: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正确含义。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将军身披坚执锐 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5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6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7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8使童子烛之 9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10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 三、方法点拨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一)字形推断法汉字中形声字占 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 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

2、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韩非子 )中的“ 理 ”字的意思是“ 治玉、雕琢 ”。禾 ”与五谷有关; “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 “宀” 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 “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 “隹(zhu) ”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有关; “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 “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 ;“ 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 “自”关鼻,“目”关眼。“攴(p) ”与敲击有关。例: 1.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造:到、去 2.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飨:用酒食款待人,犒劳 3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到去 【推断练习】(1)刑天舞干戚 (2)

3、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3)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4)径造庐访成 (5)丰则贵籴,歉则贱 粜 (6)家人瞷见者,悉骇愕 (7) 其仆亦来慰解,曰: “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1998 年高考题)(8)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9) 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10)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二)、字音推断法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通假字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2意思。【推断练习】(1)进住夏口(赤壁之战)(2)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 天论)(3)昌宗从旁趣说,使

4、速言(4)使有司宽政,毁关(去掉关税),去禁(禁令),薄敛,已责。(左传)(5)“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苏轼教战守策) (6)“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7)“昌期少年,不 闲吏事。” (8)“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 (9)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三)联想推断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联系教材,联想成语,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邹忌修八尺有余 长 )2.曾不知老之将至 ( 曾不若孀妻弱子 连都,竟)

5、 3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 以前 )4.进之布指算,不爽(2007 年高考江苏卷) (差错)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差错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屡试不爽 差错 )5.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2007 年高考江苏卷) 宰杀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杀 )6.道济趋下阶(2007 年高考江苏卷) 快走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滕王阁序) 快走 )(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 快走) 【推断练习】1、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 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3、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4、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

6、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5、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6、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05 年辽宁卷)7、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8、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2004 辽宁卷)9、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2006年高考湖北卷)10、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宋史(四)相似结构推断法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的特点

7、,利用它可以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一个词也好,一个句子也好,如果形式比较整齐,那么处在相同位置上的字的意思很可能不是相同或相近,就是相反。3例句: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灭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马 3齐人追亡逐北 败逃者 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见”和“被”同义,都是“被”的意思。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劳”对“逸豫”,词义相反。 6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

8、显然不相对应。 【推断练习】(1)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3)文过饰非 (4)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5)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五)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推断练习】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赤壁之战 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三国志 3、行将为人所并4、过蒙拔擢,宠命优渥5、出则接遇宾客,入则应对

9、诸侯(六)语法结构推断法语法分析推断法就是分析所要解的词在句中充当何成分,然后根据成分推断其词性,进而推断出其意义。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高考例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0 年全国高考题) A威自京都省之 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使者 “自放驴,取樵炊爨”,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木柴”之意,将它理解为“打柴”明显不当。 【推断练

10、习】根据字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1、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 2、知杭州仁和县(2005 上海卷) 3、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 2004 湖南)4、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 (2005 年高考浙江卷)45、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6、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7、其罪当与童贯等。 8、(08 广东)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七)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语境可分为

11、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例句:1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和着 2(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应答 【推断练习】1、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2、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3、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2005 年全国卷第 8 题 A 项) 4、(07 浙江)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四、高考真题选做: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4 年湖南卷)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12、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北边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5 年浙江卷)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搁浅 B庭除甚芜,堂庑甚残 废弃 C疆场无侵削之虞 忧虑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整理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006 年天津市) A南迫洛阳 逼迫 B有牧人御众之才 统治 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 带领 D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 美好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6 年全国卷) A季布匿濮阳周氏 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 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 迎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7 年重庆卷) A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担任 B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 速疾 C江南、浙东流亡载道 负载 D始于容隐,成于蒙蔽 包庇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8 四川卷) A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灭亡 B吾居长,当任罪 承担 C宥之,立握得为左参议 宽恕 D居一岁,入觐,卒于京 拜见 五、巩固练习: 1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2002 年高考北京卷) 2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2004 年湖南卷) 3今为民害,咎在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