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解读》人教语文七年级上(教学案):第二单元 至爱亲情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180922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全解读》人教语文七年级上(教学案):第二单元  至爱亲情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完全解读》人教语文七年级上(教学案):第二单元  至爱亲情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完全解读》人教语文七年级上(教学案):第二单元  至爱亲情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完全解读》人教语文七年级上(教学案):第二单元  至爱亲情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完全解读》人教语文七年级上(教学案):第二单元  至爱亲情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全解读》人教语文七年级上(教学案):第二单元 至爱亲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全解读》人教语文七年级上(教学案):第二单元 至爱亲情(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至爱亲情1.了解每篇课文的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2.注意重点词语的书写和读音,掌握每课重点词语的意思。3.品味文中重点的语句,领会其深刻含义。4.能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5.体会文中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描写的作用。6.掌握插叙、倒叙的写作方法。7.学习观察周围生活,选取最熟悉、最感人事情表现亲情的写法。1.诵读品味,融入文本意境,领会思想内容、艺术境界。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和认识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1.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2.感悟家庭亲情、同学友情。3.学会明辨是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这一单元以“亲情”

2、为主题。作为刚刚步入初中大门的学生来说,亲情教育不可或缺,十二三岁的年龄正是一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阶段,此刻适时地进行正确引导,会让学生得到正确的人生体验,况且这一单元的散文,有叙事,有抒情,有描写,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进行散文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作者通过回忆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苦,精心呵护自己的故事,表现了伟大无私的母爱和对母亲的深深怀念。散步一文中作者通过一家三代人一起散步这一平常的小事,表现了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散文诗二首的作者泰戈尔和冰心都抒写了子女对母亲的爱,他们分别借助不同的意象表达了与母亲之间的亲情,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远离

3、母亲,思母之情是何等哀伤。二则中的咏雪勾画出家庭浓重的亲情氛围,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露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陈太丘与友期行刻画了一个聪明机智、据理力争的儿童形象。1.品味文中重点的语句,领会其深刻的含义。2.掌握情感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学习在朗读中体会情感的方法。3.体会文中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描写的作用。4.掌握插叙、倒叙的写作方法。5.感悟亲情、友情。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朗读要做到准确,在此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阅读教学应进行多角度个性化阅读,从不同角度思考、感悟文章,也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看待家庭矛盾,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

4、培养和训练我们对文章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秋天的怀念一文应指导学生在朗读时注意语气和停顿,把握好感情色彩,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把握文章的主旨,以及题目的寓意,注意文章的叙事线索及其所附着的人物情感,体会作者的怀念和忏悔。散步一文应着重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深度,一是在面对“分歧”时做出的决定,一是在篇末所说的“整个世界”。让学生在读中悟出其中的“孝”字,才算理解了课文的主旨。散文诗二首应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自读金色花,抓住孩子小小的心愿,理解课文,并着重研讨篇末含蓄的语句。荷叶母亲,应着重探究课文以花喻人的妙处,可以讨论: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作者情绪的变化怎样呼应

5、着花的处境的变化?怎样以荷叶护红莲喻母亲保护子女?二则有着“记事”的特点,我们要认识这一特点,并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也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本课的基本教学方式应当是“诵读讨论诵读”。第5课秋天的怀念2课时第6课散步2课时第7课散文诗二首1课时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2课时写作1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第5课秋天的怀念1.易错字瘫痪(tn)侍弄(sh)整宿(xi)憔悴(qio cu)仿膳(shn)豌豆(wn)诀别(ju)烂漫(mn)翻来覆去(f)絮絮叨叨(x) 2.多音字悄(qio)悄悄形容声音很轻,有寂静安静之意,声音低微,不声不响。(qio)悄声细语形容用细小的声音说话。劲(jn)

6、使劲用力。(jng)劲爆气氛热烈的,场面精彩的。宿(xi)整宿整夜。(xi)星宿汉族民间信仰和道教崇奉的星神。(s)宿舍学校、机关等供学生、工作人员及其家属住的房屋。兴(xng)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xng)兴致兴趣。3.形近字躁(zo) 暴躁性急,不冷静。燥(zo) 干燥干,缺少水分。噪(zo) 噪音鸟或虫叫。粹(cu) 纯粹精米。萃(cu) 荟萃草丛生的样子。悴(cu) 憔悴忧愁,悲伤。诀(ju) 诀别辞别,告别。特指长别。抉(ju) 抉择挑出,挖出。遗(y) 遗失丢失。遣(qin) 派遣释放。4.近义词辨析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沉寂非常寂静,听不见一丝声音。程度重于“安静”,

7、有比喻用法。比喻修辞用“沉寂”;环境寂静用“沉静”。沉静安静、寂静,没有一点动静,用来形容景物以及人。除形容环境外,还可形容人的神色、心情和性格。5.词语释义侍弄:经营照管。憔悴:形容人脸色不好。诀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当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集我与地坛等。史铁生生前数十年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其著名散文我与地坛影响最大,感动了无数读者,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文题解说】文章选定了秋天这样一个特定的

8、季节,一是作者的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二是在看到菊花时想到了母亲生前曾说过的要带他去看菊花的事,由此想到了母亲,抒发了怀念之情。【创作背景】史铁生21岁时,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高位截瘫。在最生龙活虎的青春年华里突然没了双腿,他的脾气变得异常暴怒,而这时他的母亲肝病已相当严重,常常整宿整宿睡不着觉,可她将儿子瞒得紧紧的,仍鼓励儿子好好地活着。母亲去世后,史铁生写了这篇文章纪念他的母亲。本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 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将零零碎碎的

9、细节串联起来,写出了自己在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细心、耐心、小心、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文章的语言朴素、真切,却又意味深远,寄悲观于从容,蓄智慧于认真的人生思考之中。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感恩情怀呢?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呢?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在教学中,应以反复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学生

10、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本课为2课时。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的形象。2.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1.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忏悔、自责。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坚强成长的品质。【重点】1.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难点】理解母亲为什么总是要“我”去看花,进而理解生命的意义。第课时1.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2.理解课文内

11、容,把握母亲的形象。3.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忏悔、自责。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导入梳理脉络初读感受概括内容导入一:设问型设计意图创设秋天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认为秋天是什么样的季节?是啊!秋天硕果累累,大地丰收,是多么美好。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弥漫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史铁生走进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怀念。导入二:关联型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回忆母爱的话题,引起学生集中注意力,也为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做好铺垫。打开记忆的闸门,请同学们回忆学过的课文或者接触过的故事中,有没有表现母爱的?这些母爱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12、?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的感情,是千百年来永恒的主题,带着一份感动,一份崇敬,更带着一份期待,我们来欣赏秋天的怀念。导入三:意境型设计意图以歌曲将学生带到一个“感知亲情、理解亲情”的意境,让学生在这一情境熏陶下进入课文的学习。【以歌曲懂你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秋天的怀念,同学们自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怀念的是什么,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一、了解作者,梳理脉络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初步概述文章情节,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对文本情感的认知。(一)作者简介。【课件出示】史铁生(1951-2010),原籍河北涿县,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

13、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史铁

14、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是人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地追寻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做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人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二)概括文章主要事件。【学生朗读课文。】文章围绕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照料写了几件事?明确(1)“我”发脾气,母亲抚慰“我”。(2)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3) 母亲央求“我”去看花。(4) 母亲临终嘱托。二、初读感知,体会情感设计意图让学生谈出阅读感受,在资料的帮助下感知作者的情感,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得以真正体验。作者已经54岁了。母亲离开他已经几十年了。多年来,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亲。这是他写的一段话,请读一读,你能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课件出示】那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