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练习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918035 上传时间:2017-10-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史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现代史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现代史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现代史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现代史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史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史练习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代史练习题一、选择题:(20*2 分)1、你如何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把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选出来。( ) A.中国人民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B.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C.中国从此能站着生活了D.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香港、澳门的回归3、下列诗句,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是 (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4、以下哪件事不是

2、发生在 1950 年土地改革以后? ( )A.农民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B.湖南省一年就动工建水塘九万八千多个,修堤坝二万二千多座C.辽宁金县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变为良田D.安徽省某地农民把收获的三分之二交给地主5、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A、重工业 B 、农业 C 、交通运输业 D 、轻工业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新中国的成立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一五”计划的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7、20 世纪 50 年代,一位农民创作了一首“稻谷赶黄豆,黄豆象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民歌,你认为这首民歌创作

3、是 ( )A“大跃进”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8、某校举办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展,假如你当解说员,可向参观者介绍他们的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国际主义精神A. B. C. D.9、有些人的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 )A.生于 1949 年,取名建国 B.生于 1951 年,取名援朝C.生于 1958 年,取名跃进 D.生于 1964 年,取名文革10“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关于“文革”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化大革命开始标志是海瑞罢官的发表

4、B.刘少奇冤案是建国以来最大的冤案C、九一三事件中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 D.粉碎四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1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 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下列哪一项说法错误 ( )A.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C.提出改革开放总方针 D. 形成邓小平为首党的第三代领导集团12、歌曲春天的故事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歌曲歌颂的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制定初级阶段基本路线C.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经济特区,实行改革开放13、

5、把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分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中共七大 中共八大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A. B. C. D.14、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政府关怀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经过西藏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保障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5、 “一国两制”构想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是 A香港回归祖国 B澳门回归祖国C台湾问题的解决 D西藏和平解放 16、国际关系复杂多变,被国际社会公认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和平共处五项

6、原则 B.独立自主五项原则C.四项基本原则 D.共同发展原则17、在 55 年前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求同存异”这一解决国际问题的重要原则。这次国际会议是 A.雅尔塔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18、1971 年 11 月 1 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这说明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中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与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A. B. C. D.19、2001 年,袁隆平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奖金 500 万人民币。请问他的主要成就是 A.成功研制原子弹 B.育

7、成和推广籼型杂交水稻C.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 D.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0、我国“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基础教育 B.职业教育 C.中等教育 D.义务教育二、判断题:( 10*1 分 )21、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开国大典。 22、抗美援朝战争涌现的可爱的人有邱少云,罗盛教,雷锋。 23、1954 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5、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6、1982 年宪法,民法通则刑法奠定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民主与法制的基础。27、1

8、949 年,我国建立导弹部队。 28、号称“两弹一星”的元勋是钱学森 29、863 计划是一个关于教育发展战略的计划纲要。 30、社会主义新时期,国家制定科教兴国战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三、材料解析题:(25 分)31、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材料二 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材料三 责任明确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

9、自己的。”(1)材料一中,农民积极性高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农民采取什么方式组织起来的,有何重大意义?(3 分)(3)材料三反映了农村实行什么新的制度?(3 分)(4)综合三则材料,你会发现同样在农村,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制度,却取得了相同的效果,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2 分)32、 材 料 一 : 丝 绸 之 路 , 概 括 地 讲 , 是 自 古 以 来 , 从 东 亚 开 始 , 经 中 亚 , 西亚 进 而 联 结 欧 洲 及 北 非 的 这 条 东 西 方 交 通 线 路 的 总 称 。 丝 绸 之 路 , 在 世 界 史上 有 重 大 的 意

10、义 。 这 是 亚 欧 大 陆 的 交 通 动 脉 , 是 中 国 、 印 度 、 希 腊 三 种 主 要文 化 的 交 汇 的 桥 梁 。材料二: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W材料三:春天的故事这样写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了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材料四:尽管在年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但世界已将眼光聚焦中国。中国在诺克斯维尔世博会上的成功亮相,开创了在以后历届世博会上取得成功的先

11、河。年月日举行的上海世博会即将举行开幕式。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1)从材料一中概括丝 绸 之 路 有 重 大 的 历 史 作 用 ? ( 2 分 )(2)中国近代被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打开国门,被迫开放。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这次重大事件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4 分)(3)这位老人指谁?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这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指什么?(5 分)(4)综合材料一二三四,都是实行对外开放,却有不同的结果,这对我们有何启示?(2 分)(5)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请你为世博会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2 分)四、问答题:(16 分)33

12、、统一是中华民族不变的历史主题。解决台湾问题是 21 世纪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1、 在中国历史上,谁首次开创了大一统格局?(2 分)2、 列举一例史实证明:明清时期台湾历史上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 分)3、 用史实列举台湾问题的由来。(3 分)4、 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构想?(3 分)5、 2005 年 3 月 14 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坚决打击分裂势力,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主要有哪些?(2分)6、 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你认为目前有哪些有利条件?(3分)五、探究题:(9 分)34、江泽民曾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1)江泽民所说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3 分)(2)请简要概括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的历史功绩。(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