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解读》人教语文八年级上(教学案):第二单元 人间至情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179608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全解读》人教语文八年级上(教学案):第二单元  人间至情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完全解读》人教语文八年级上(教学案):第二单元  人间至情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完全解读》人教语文八年级上(教学案):第二单元  人间至情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完全解读》人教语文八年级上(教学案):第二单元  人间至情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完全解读》人教语文八年级上(教学案):第二单元  人间至情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全解读》人教语文八年级上(教学案):第二单元 人间至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全解读》人教语文八年级上(教学案):第二单元 人间至情(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人间至情1.掌握本单元重点字词和重点语句的含义。2.识记重点作家“鲁迅、朱自清、杨绛、余秋雨”的相关文学常识。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及欲扬先抑的写法。4.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并理解文中人物的形象。5.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1.熟读课文,在感受课文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初步感受各篇文章的语言风格。2.通过比较、合作探究,总结出五篇课文语言的共同特点,领略其个性特点,真正感受各自的语言风格。3.探究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1.感受鲁迅先生对一位普通劳动妇女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2.体会背影中父爱的伟大。

2、3.感受台阶中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4.理解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的思想。5.树立其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体现的都是“爱”的主题,几篇课文中都体现了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阿长与所追忆的保姆阿长,虽是一个粗人,然而质朴、善良、热心,鲁迅深情地抒写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挚的怀念。背影突出地刻画了父亲在车站送别的“背影”,着力表现了父亲的爱,文章中的叙述和描写都恰到好处,朴素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感情。台阶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

3、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情色彩。老王叙写了作者与车夫的交往,表现出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表达了对不幸者的关怀。信客叙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作者着重刻画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赞美了他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的品德。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并理解文中人物的形象。3.探究文中锤炼的语言描写,感受本单元“爱”的主题。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中人物形象,自觉接受思想教育。阿长与中“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是围绕着对人物许多事情的叙述来表现的,教师可抓住这一点来启发学生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通

4、过诵读,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背影中作者的叙述和描写恰到好处,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感情,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研究“我”心理前后的大变化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子深情。文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所渗透出的父子深情应该成为学习研究的重点。台阶这一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情色彩,这种双重感情色彩需要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思路,联系自己的体验及社会现实,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老王一文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文末应该成为启发教学的关键,这里应该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特点,初步感受语言风格。自觉接受文中思想的启发。信客建议从品味文中语言入手。在诵

5、读课文时,把佳句标画出来,揣摩这些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怎样措辞,怎样修辞,怎样造句,这样的句子有什么美感。这样既可以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又可以悟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2课时第7课背影2课时第8课台阶1课时第9课老王2课时第10课信客1课时 写作1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1.易错字骇(hi)疮疤(chung)掳去(l)诘问(ji)孤孀(shung)惧惮(dn)憎恶(zng w)霹雳(p l)震悚(sng)懿(y)2.多音字恶()恶心有要呕吐的感觉。()恶毒(心术、手段、语言)阴险狠毒。(w)憎恶憎恨;厌恶。诘(ji)诘问追问;责问。(j)诘屈聱牙(文章)读起来

6、不顺口。帖(ti)妥帖妥当合适。(ti)请帖邀请人参加典礼、出席会议、观看演出等送去的通知。(ti)字帖供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范本,多为名家墨迹的石刻拓本、木刻印本或影印本。空(kng)空前以前所没有。(kng)空闲空的时间;闲暇。空着不用的;闲置的。3.形近字絮(x) 絮说棉絮。絮叨。腻烦。恕(sh) 饶恕不计较别人的过错;原谅。枕(zhn) 枕头躺着的时候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其他东西上。耽(dn) 耽误延误;迟延。沉溺。灸(ji) 针灸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用燃烧的艾绒等熏烤一定的穴位或患部。炙(zh) 炙烤烤。熟的肉。炎(yn) 炎热极热(指天气)。炎症。指权势。骇(hi) 骇人听闻惊吓;震惊。

7、该(gi) 应该用在感叹句中兼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刻(k) 刻不容缓用刀子在竹、木、石等物品上雕成花纹、文字。时间。程度深。刻薄。拙(zhu) 拙劣笨拙,不灵活。绌(ch) 相形见绌不足,不够。4.近义词辨析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侧重指不理解的奥秘高深莫测。“莫名其妙”重在“名”;“百思不解”反复“思”。百思不解反复思索,仍然不能理解。侧重指反复思索的过程。5.词语释义悚:害怕。诘问:追问,责问。惧惮:害怕。渴慕:非常思慕。烦琐:繁杂琐碎。面如土色: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粗拙:粗糙

8、低劣。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后又发表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文题解说】“阿长”,鲁迅儿时的保姆,山海经是鲁迅儿时最渴慕的一部书。“阿长与山海经”是个并列短语,这个文题告诉读者:文章将讲述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创作背景】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在那

9、种境况下,他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写于北京寓所。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上。作者通过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一段生活,刻画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通过写阿长寻购、赠送给“我”渴慕已久的绘图山海经,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鲁迅先生的阿长与所追忆的保姆阿长,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个很不幸

10、的人。但她又是一个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质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鲁迅先生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怀念。教读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从而更深地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本课为2课时。1.掌握重点字词的字音和字形,以及重点词语的含义。2.识记与鲁迅相关的文学常识。3.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1.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2.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

11、真切怀念之情。【重点】1.理清文章记叙顺序。2.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3.认识“阿长”这个人物形象。【难点】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第课时1.掌握重点字词的字音和字形,以及重点词语的含义。2.识记与鲁迅相关的文学常识。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4.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写法。【重、难点】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把握课文内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及欲扬先抑的写法。导入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研读梳理质疑探究导入一:回忆型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所学散文,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有利于学生对

12、人物的把握。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的作品中几次提到她,在长妈妈去世三十年后,他仍写此文来纪念她,可见鲁迅对长妈妈的深厚感情。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看课文:阿长与山海经。导入二:背景型设计意图了解朝花夕拾,明确写作背景,引出本文主题。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了解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因为在初一时,我们已经学习了从中选出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从

13、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今天,我们再学一篇选自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阿长与。导入三:设疑型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增加人物的神秘性,引出课题,增加兴趣。鲁迅先生一生没有专门写过自己的母亲,却写了一篇怀念赞美保姆的文章。这位保姆不会识文断字,而且粗俗好事,甚至连真实姓名也不为人所知,实在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可是鲁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位普通的保姆呢?她身上究竟有哪些东西打动了他的心灵呢?请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阿长与。一、检查预习,铺垫课堂设计意图扫清文字障碍,了解写作背景,为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铺平道路。(一)检查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展示,生独立完成,组内互阅,矫正巩固。】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疮疤()诘问()惧惮()霹雳()震悚()答案chungjidnplsng2.解释下列词语。(1)诘问: (2)惧惮: (3)烦琐: (4)面如土色: (5)深不可测: (6)疏懒: 答案(1)追问,责问。(2)害怕。(3)繁杂琐碎。(4)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5)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6)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二)复习回顾作者的相关信息。【生回忆自由发言,师补充,课件展示,巩固。】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