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问题 共同的选择》教案1(湘教版九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171025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同的问题 共同的选择》教案1(湘教版九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共同的问题 共同的选择》教案1(湘教版九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共同的问题 共同的选择》教案1(湘教版九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共同的问题 共同的选择》教案1(湘教版九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共同的问题 共同的选择》教案1(湘教版九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共同的问题 共同的选择》教案1(湘教版九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同的问题 共同的选择》教案1(湘教版九年级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同的问题 共同的选择 教案一、设计依据(一)客观依据1、课标要求: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非一开始就像今天一样如此严峻。人类通过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创造人类辉煌的人类文明,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但随着人类开发自然的力量的无止境和滥用资源,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正日益严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2、教材内容:特点:人们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过度开发自然、掠夺式地利用自然,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了生态危机。重点:使学生理解人类过度的开发利用自然导致生态危机。难点:使学生理解人类过度的开发利用自然导致生态危机。3、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二)主观依据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生

2、态危机日益严重,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能力目标:能正确分析造成生态问题的原因。知识目标:知道从古至今人与自然的关系由和谐到不和谐导致生态危机。2、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景,巧妙设疑,探究追寻。 学法:自主质疑,活动体验,合作探究。3、教学模式走进生活明确观点深入体验学会运用二、设计理念实现学生接受型学习向体验、研究型学习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凸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学习,让学生自主发现新知,主动参与过程,学会质疑,乐于探究,善于交流与合作,从而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真正使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角色中解放出来,从而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发

3、者、引领者、帮助者,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三、过程设计【走进生活】 情境一:猜谜语一则法国儿童谜语说,池塘里有一朵百合花,它两天按两倍速度生长,如果不受限制,30天内会覆盖整个池塘,闷死水中的其他生命。人们直到百合花已经覆盖了半个池塘时,才意识到这个危险,这时,你还有几天时间回来挽救你的池塘呢?师:这则谜语的答案是什么? 这则谜语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则谜语引喻了人与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生:思考并回答。明确:关注人类的命运就必须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观点】师:语海拾贝我们不要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德)恩格斯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

4、人类的贪婪。 (印度)甘 地谁道群生性命微,一样骨肉一样皮。 白居易以上内容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生:体会感悟。师:我们认真反思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反思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不难发现:生态危机日益严峻。【深入体验】 情境二:环境公害事件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前,由于人类干预自然界的能力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只是局部的、小规模的、不明显的。产业革命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活动的规模程度不断扩大,向自然索取的能力和对自然环境干预的能力也越来越大,资源消耗和排放废弃物大量增加,加上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和主观上不注意保护,致使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对人类生命和

5、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政党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从以下发生的世界著名公害事件中,可以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和发展略见一斑:这些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充分说明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极大的危害性。令人担忧的是,全世界环境污染范围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严重。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发生于1930年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对人体造成综合影响,一周内有近60人死亡,数千人患呼吸系统疾病。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于1943年美国洛杉矶,当时该市的200多万辆汽车生病在排放大量的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大量居民出现眼睛红肿、流泪、喉痛等症状,死亡率大大增加。3、多诺拉烟雾事件发生

6、于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诺拉镇,因炼锌厂、钢铁厂、硫酸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及氧化物和粉尘造成大气严重污染,使5900多居民患病。事件发生的第一天有17人死亡。师:生态危机是怎样出现的呢?生:根本原因是由于人类过度地开发自然、掠夺式地利用自然,直接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师:读撒哈拉的变迁,看看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到了什么?生:略(看书后讨论并回答)。【学会运用】 情境三: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史回顾与展望师:教材28页“荷马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生:回顾人类的历史,不难发现,人是始终受大自然哺育的。师:人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进行了改造和利用,如都江堰的修建、风力的使用从这些材料

7、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师:你还知道哪些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事例?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师:然而,在关心自己生活改善的同时,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生态危机,也从根本上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我们现在又该如何做呢?这个问题留给我们共同思考。四、板书设计一、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1、过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2、现在生态严重破坏3、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五、训练设计1、讨论交流曾有一首歌描述上世纪京杭大运河水质变化: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水质变坏,70年代鱼虾绝代,80年代洗不净马桶盖。2

8、1世纪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续写并解释你续写的理由。(正反两方面均可)2、阅读感悟人类破坏生态毁灭自己“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是由联合国基金会,全球环境基金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资助的一个全球性项目。它是全球人类首次联合对全球生态系统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状况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将向决策者提供有关全球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的权威科学知识,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更好的信息,以便逐步恢复全球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服务功能。报告中对全世界提出严重警告。报告称,负责为地球所有生物提供空气、水源和营养物质的湿地、森林、草原、河流、海洋和其他居住地,现在已经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结果,地球上的一种生物人,现

9、在已成为这个星球上其他1000万种生物的巨大威胁,同时也在毁灭自己。据悉,从1960年到2000年,世界人口总量从30亿增长到60亿;同时,全球经济总量翻了六番,食品的生产和饮用水供应翻了一倍,木材产品的消耗也上升了50%。科学家们在报告中总结称,人口和需求的猛增给地球的自然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并直接影响到动物和植物的多样性。根据记录,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约有100种生物灭绝,但科学家认为,真实的数字是这个的1000倍。全球生物种类的分布越来越单一化,一些珍稀独特的生物品种已经消失殆尽。亲爱的同学们,读了上面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第二课时 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设计依据(一)客观依据1、课

10、标要求: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非一开始就像今天一样如此严峻。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就成了我们的必然选择。2、教材内容:特点: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是必然选择。重点:使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是必然选择。难点:使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是必然选择。3、教学手段:多媒体(二)主观依据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能力目标:能正确分析可持续发展是必然选择。知识目标:知道可持续发展的含义。2、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景,巧妙设疑,探究追寻。 学法:自主质疑,活动体验,合作探究。3、教学模式走进生活明确观点 深入体验学会运用二、设计理念首先是

11、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从而获得一些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归纳、概括或提炼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再抓住敏感或热点话题,从而让学生深入体验;最后是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使其学会运用所学,解决问题。三、过程设计师:前面我们知道生态危机日益严峻,人与环境矛盾加剧。面对这样的情形,做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又该怎样办呢?生:(学生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开出各种药方。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进生活】 情境一:两种选择向左还是向右师:一个公共牧场,有若干牧民在放牧,每个牧民都有两种选择:一是大家合作,有意识地控制各自牲畜的头数,使之与牧场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一是尽可能地增加自己拥有的牲畜头数,使自己

12、的经济效益很快得到提高。这两种选择会带来什么不同的结果?生:第一种选择能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第二种选择只会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师:你主张做出何种选择?生:我主张做出第一种选择。只有第一种选择,才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明确观点】师: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人们不得不认真地思考和探寻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途径的方法,可持续发展最终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共同选择的发展模式。你知道可持续发展概念是怎么提出来的吗?生:阅读教材031“信息平台”。师:那究竟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生: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师:可持

13、续发展有什么要求呢?生: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深入体验】 情境二:我国的核能发展师:根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将从现在的870万千瓦增加到4000万千瓦,这意味着我国核电工业势必有一个大的飞跃。“未来十几年,我们将加大力度发展核电,提高核电发电量占总电量的比重。”我国是一个能源短缺国,长期依靠火力发电为主,造成环境资源破坏,也给交通运输带来巨大压力。核电是一种能耗低的洁净能源,但核电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的比重仅为1.4,而很多发达国家这一比重达到30,法国已超过70。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发展核能?生1:我国的石油、煤碳等资

14、源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生2:核能是洁净能源,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生3:发展和利用清洁能源,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师: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能源短缺国家的需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共同选择的发展模式。【学会运用】 情境三:关停小火电师:早在2006年2月国家发改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快小火电的关停工作,“十一五”期间将关停5万千瓦及以下凝汽式燃煤小机组1500万千瓦,关停老、小燃油机组700万千瓦以上。“十一五”期间电力工业要保持稳定有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电力保障。综合各方因素,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力弹性系数较“十五”(电力弹性系数为1.36)有所下降。据此,展望201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估计将接近8亿千瓦,西电东送等跨区电力交换规模进一步扩大,电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水电、核电、气电、清洁煤发电和新能源发电等清洁电力比重争取超过35。届时,全国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全社会电气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力在发、输、配各环节协调同步,形成科学、清晰、灵活、合理的全国互联电网和适应区域配置资源及电力市场要求的区域电网。国家为什么要关停小火电呢?生1:小火电污染环境,危害人与自然的关系。生2:小火电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3:小火电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师:我们的祖先曾有“网开三面”,对我们现在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