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1(苏教版七年级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168156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1(苏教版七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1(苏教版七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1(苏教版七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1(苏教版七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1(苏教版七年级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1(苏教版七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1(苏教版七年级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备课人:张保臻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建筑性说明文的特点,掌握常用说明顺序、说明方法。2、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理解说明语言的特点。3 能理解和分析常用的说明方法,包括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喻等。二、 重难点点拨 1、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1、 )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

2、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4、说明的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9种。(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

3、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4、。如人类的语言一文将鹦鹉、猩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作比较,得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的结论。(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如统筹方法一文,开头就给统筹方法”下了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下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这个定义既指明了统筹方法的本质-数学,也指明了统筹方法的应用特点-安排工作进程。这样,就把统筹方法和其他的数学方法区别开来了。(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

5、“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如统筹方法一文,画了三幅箭头图,配合文字说明使统筹方法更加具体可信。(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

6、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如死海不死一文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用的便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这里的死指的是鱼虾草木的死,因为死诲咸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长,所以叫死海,这就部

7、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征。(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5、说明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或介绍产品的制作和工艺流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是按从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写的.活板一文就是按活板的

8、制作的程序写的。(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事物的内部结构,建筑物的方位、布局),或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远到近依次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介绍。(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民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进关系 、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

9、条例十分清晰。具体的逻辑顺序有: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部分、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6、说明文语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怎样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1看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的词语表达是否准确无误。2看文中表示修饰、限制等的词语运用是否恰当。3看语言表达是否简明、浅显、易懂。4看语言特点是平实还是生动。7、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三、

10、导、学、练基础知识题1给加点字注音。 瞻仰( ) 矗立( ) 重幔( ) 髻子( ) 挑衅( ) 旌旗( ) 天堑( ) 锄头( )2根据拼音写汉字。 (din)_基 执(xin)_铲土 (li)_金 (w)_殿 (y)_越 上(s)_ 梭(bio)_ (chn)_扶3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及整个词语的含义。 (1)永垂不朽:_ (2)丰功伟绩:_ (3)瞻仰:_ (4)天堑:_ (5)上溯:_5根据课文内容补全下列语句。 (1)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_,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 (2)我_过广场,_着橘黄色花岗石道,徐徐_到纪念

11、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_纪念碑。 (3)我想,_。当我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的时候,_。 (4)画面上,青年男女农民_着铁铲,_着土制地雷;白发的母亲送枪给儿子,去打击日本侵略者;年轻小伙子站在指挥员身旁,等候命令,准备随时_战斗。6根据表达需要填入横线上恰当的一句是( )沙暴像魔鬼,它无情地摧毁前进路上的所有东西;但它又是一个独具匠心的“雕塑家”,_,令人惊叹不已。 A一些岩石和地面常被沙暴雕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 B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的岩石和地面是被沙暴雕琢成的。 C常把一些岩石和地面雕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 D常把一些岩石和地面雕琢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的是沙暴。阅读文段,

12、回答文后问题。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1这段文字先台阶,后_;先_,后中间;先题字,后_。按_顺序说明,条理清晰。2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3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和_。4“闪闪发光”四字有何深层含义?答_。5这段文字中“三十年以来”是指从_年到_。6“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这一句中的“亲自”“亲笔”能删去吗?为什么?答_。7三段碑文分开写,为什么?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