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与文化传播》教案1(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167959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流与文化传播》教案1(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交流与文化传播》教案1(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交流与文化传播》教案1(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交流与文化传播》教案1(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流与文化传播》教案1(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课 交流与文化传播【基本知识】马可波罗东行和马可波罗行纪 四大发明的传播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和应用【重点知识】1、联系张骞通西域的知识,结合马可波罗的史实,比较中外两次交往的异同。2、了解马可波罗东来与马可波罗行纪对东西方交流作出的贡献。3、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及阿拉伯数字传播的意义;推动了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有助于人类共享文明成果。【课堂记录】公元前2世纪,中国西汉时期张骞远赴西域,开通了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公元13世纪,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东来,又一次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一、马可波罗的东来 七下第10课已经介绍,请学生阅读课本第50页第2段小字。1、历史条件问:为什么元朝时期中西交流

2、活跃,有不少欧洲人士陆续东来?思路:一、蒙古远征的结果。在造成破坏的同时,也开辟了沟通东西方的线路;二、蒙古开放的政策,当时鼓励交流,重视外贸。2、时间:13世纪3、著作:马可波罗行纪“世界奇观之书”4、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行纪客观起到了介绍和传播东方文化的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对后来新航路的开辟有所启示,但其中也存在过誉和失实的地方。二、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在七年级课本上已有专门介绍,可引导学生回顾。1、传播使者:阿拉伯人2、传播路线(1)造纸术传播东:朝鲜、日本 由北向南南:越南、南亚西:中亚、西亚、欧洲 由东向西造纸传播

3、的意义?1、欧洲人在未使用纸之前,常用加工的小羊皮抄写圣经,用料贵,书写不方便,流传面相对狭窄,不利于东西方文化交流;2、一开始欧洲人先使用的是中国的成品纸,后来学会中国的造纸术,这时纸作为文化交流的用品,普遍有效地为各民族服务,推动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2)火药西传(元代)路线:中亚、西亚、欧洲火药及其发射工具的结合,大大推进了作战武器的发展,由此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热兵器时代,极大改变了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火药与造纸术的传播,两者都是以战争作为媒介而传入欧洲的,阿拉伯人都起到了桥梁作用。(3)印刷术的传播(10世纪北宋)路线:东亚、东南亚、中东、欧洲印刷术与造纸术的结合充分发挥了传播文化的巨

4、大功能。(4)指南针西传(12世纪南宋)路线:经阿拉伯人(或欧亚大陆腹地)传入欧洲3、传播影响(课本54页最后一段)三、阿拉伯数字1、发明:古代印度人2、改进:中古阿拉伯人3、传播:印度阿拉伯北非地中海沿岸欧洲4、作用(1)方便了商业贸易活动(2)促进了数学和整个自然科学的进步【课后习题】对照唐、元时期中国造纸术和火药西传以及晚清时期西学东渐、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谈谈自己的感想。思路:本题可从中国古代文明成果的西传、近代西方文明强行输入中国的史实入手,引导学生学会多侧面看待和分析历史现象。中国古代文明的西传,推动了欧洲文明的进步,而西方列强的东侵,却使中国沉沦于半殖民地的痛苦深渊之中。学优中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