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关心》学案1(鄂教版九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166968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事关心》学案1(鄂教版九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事事关心》学案1(鄂教版九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事事关心》学案1(鄂教版九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事事关心》学案1(鄂教版九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事事关心》学案1(鄂教版九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事关心》学案1(鄂教版九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事关心》学案1(鄂教版九年级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课事事关心导学练测资料包(九年级语文上册鄂教)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词积累: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功名利禄:功业和名位,钱财和爵禄。功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衣钵:原指佛教中师傅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技能等。不可思议:佛教指思想语言所不能达到的境界。现指不可想象,难以理解。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一九一二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就酷爱文学艺术。一九三年十八岁时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一九三七年秋到达解放区后,

2、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晋察冀新华总分社社长等。解放后先后任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和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等职。一九六一年,邓拓应北京晚报的要求,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以马南邨为笔名。如作者在第一集前的“两点说明”中所讲的:“办此专栏,将努力做到,在某些方面适当地满足具有相当文化水平的工农兵群众的要求。”在为合集写的“自序”中他又说:“我们生在这样伟大的时代,活动在祖先血汗洒遍的燕山地区,我们一时一刻也不应该放松努力,要学习得更好,做得更好,以期无愧于古人,亦无愧于后人!”在此之后,他又与吴晗、廖沫沙同志合作,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了三家村札记的专栏。这些杂文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中时弊而又短小精炼、妙趣横生、富

3、有寓意,博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全国许多报刊、杂志效仿这一做法,开设了类似的杂文专栏,为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苑增添了生气。燕山夜话包括一百五十多篇文章。林彪、江青等人,出于整垮北京市委,进而搞乱全国,乱中夺权的阴谋,对三家村札记和燕山夜话最先举起了屠刀。文痞姚文元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作者横加罪名,燕山夜话变成了“反党黑文,“三家村”被打成“反党集团”,制造了一起震动全国的特大冤案。邓拓因此而含冤自尽,成为“四人帮”一九六六年大兴文字狱的第一个牺牲者。邓拓的杂文重史识、史论,抓住现实,旁征博引,含蓄委婉,可谓雅俗共赏。2、相关知识:关于“程朱理学”中国的哲学思想发展至宋代,进入一

4、个新的阶段,出现了理学。它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吸收了佛、道的某些思想观点而形成的唯心主义的新儒家哲学。因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要内容,故称为“理学”。宋代理学家为两派,程颢、程颐兄弟发展和完善了周敦颐倡导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后由朱喜集大成,故后人称为“程朱理学”。程朱理学是为封建专制主义服务的,故倍受统治阶级推崇,成为南宋以后的封建社会中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完成。从广义上说,它也包括由朱熹所摄入的北宋“五子

5、”(周敦颐、邵雍、张载和二程)的学说,并延伸到朱熹的弟子、后学及整个程朱的信奉者的思想。由于朱熹是这一派的最大代表,故又简称为朱子学。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开始为统治阶级所接受和推崇,经元到明清正式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故如对宋明理学的概念不做特别规定的话,在通常的意义上便是指程朱一派的理学。【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这篇课文选自燕山夜话,燕山夜话是的任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的邓拓同志(笔名马南邮)在上世纪6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杂文的汇集。燕山夜话涉及当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和不同层面,表达了作者的独立思考,针对性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篇课文针对当时青年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努力读书”与“关心政治”的关系,阐明

6、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好的文章有着长久的生命力,时隔40年,这篇文章对今天的青年学生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二、文章脉络文章从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人手,在分析上下联的意思中引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不可偏废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文章还以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对东林党人这些历史人物作了全面、正确的评述,在指出他们的历史局限陛的同时,也肯定了他们的进步性,并赋予这副对联崭新的现实意义。最后,作者联系现实,对自己的观点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巧妙地回应了本文的标题“事事关心”。三、写作方法1引联起笔层层深入这篇文章并非一开头就提出自己的论点,而是先引用顾宪成撰写的对联“风声、雨声

7、、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然后对这副对联进行阐释,得出古人“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两方面要紧密结合”的结论。接着,文章又对东林党人的读书和讲学作了历史的、辩证的评述,并阐述了“努力读书”与“关心政治”二者不可偏废的道理,最后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发出号召。这种论述方法由古到今,由远及近,环环相扣,层层深入。2辩证对比,思维严谨对历史人物的评述,文章有其独到之处,既没有一味肯定他们的进步作用,也没有全盘否定。作者先肯定东林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然后又追溯了东林党人思想和学说的渊源,指出了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作

8、者也是从两方面展开的:既指出“不读书而空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的政治家”,又指出“不问政治而死读书本的人,那是无用的书呆子”,最后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这样评述历史人物和阐述自己观点,表现了作者辩证的思维特点,克服了片面性,使文章的论述既全面,又严密。四、问题探究1这篇文章让我们读到了作者怎样的品格?这篇文章提出的论断至今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芒,虽然作者邓拓同志为了写作这一类文章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致死。在那个“突出政治”、“政治挂帅”的年代,作者敢于如此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独立思考、直抒己见的高风亮节。2本文有着怎样的现实意

9、义?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死读书、闭门读书、不关心社会、不关心时事的现象在青年学生中还是较为普遍的。我们有必要重温本文的观点:“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联系在一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作者评述东林党人的思维方式对我们有什么启发?作者评述历史人物,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并能以翔实的历史资料为佐证分析问题,有理有据,其间展现出来的学者严谨治学的态度,分析鞭辟人里的做学问的方式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练习解答】第一题观点: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先引东林党人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进行评析,得出古人“一面

10、致力读书,一面关心政治”的结论,然后分析东林党人“关心政治”的内涵,再从正面阐述“读书”和“关心政治”不可偏废,最后提出观点并发出号召。第二题进步性:一面致力读书,一面关心政治,强于那些只知道读死书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局限性:东林党人仍然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上,而且他们只知道用“君子”和“小人去区别政治上的正邪两派,没有反封建的因素。启发:分析问题,可以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它的正反两个方面。第三题1运用了正反论证结合的写法。2两个“决不是”对两种错误倾向作了坚决的否定,两个“真正”对关心政治与努力读书不可偏废任何一方面的道理作全面的分析,语言中肯,用词准确。【类文品读】为生活设定目标相传唐太宗贞

11、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那一年,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十七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其实,”老马说,“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

12、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这是一个简洁的寓言故事,但我们从中却能看到一些生活的本质。研究表明,芸芸众生中,真正的天才与白痴都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智力都相差不多。然而,这些人在走过漫长的人生之路后,有的功盖天下,有的却碌碌无为。这本是智力相近的一群人,为何他们的成就却有天壤之别呢?卡耐基的一份调查或许能够说明问题。卡耐基曾对世界上一万个不同种族、年龄与性别的人进行过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他发现,只有3的人能够明确目标,并知道怎样把目标落实;而另外97的人,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明确,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10年后,他对上述对象再一次进行调查。虽然调查样本总量的5%找不

13、到了,但95的人还在。调查结果令他吃惊:属于原来的97的范围内的人。除了年龄增长10岁以外,在生活、工作、个人成就上几乎没有大大的起色还是那么普通与平庸;而原来与众不同的3,却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他们10年前提出的目标,都不同程度地得以实现,并正在按原定的人生目标走下去。卡耐基的结论同样令我们震惊。原来,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区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人生的目标!就像那匹老马与驴子,当老马始终如一地向西天前进的时候,驴子只是围着磨盘打转。尽管驴子一生所跨出的步子与老马相差无几,可因为缺乏目标它的一生始终走不出那个狭隘的天地。生活的道理同样如此。对于没有目标的人

14、来说,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平庸的他们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也许我们曾不满于自己的平庸;也许我们曾抱怨过生活的无聊;然而当我们在心中为自己设下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向前迈进时,我们的生活也就掀开了新的一项。1文章开头引用寓言故事有什么作用?2用文章中的原句填空。卡耐基的调查表明,3的人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相当的成功,是因为 ;97的人在生活、工作、个人成就上几乎没有太大的起色,是因为 。3文中画线句子“生活的道理同样如此”中“此”指代什么?4从结构上分析,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5文中引用卡耐基的调查就是为了证明目标理想在事业中的重要性,但作者为什么要说“卡耐基的一份调查或许能够说明这个问题

15、”?6本文充分论述了确立远大目标并朝着目标努力的重要性。请结合学习实际,谈谈读了本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不超过80字)(参考答案:1、用形象的寓言故事说理,既生动地说明了作者所要阐述的道理,又明白易懂,且有吸引读者的效果。2能够明确目标,并知道怎样把目标落实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明确,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3人们应该为自己设下奋斗门标并持之以恒地朝着目标努力,这样才能取得突出成就。4“承上启下”或“过渡”。5他考虑到可能有人并不赞同他的看法,使用了表推测的“或许”一词,使语言严谨、准确。语气委婉,让人容易接受。6能够紧扣文章,结合确立目标的重要性,联系学习实际谈出自己的切身体会即可。)二、同步练测一、基础知识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马南邨()天籁()嫡传()衣钵()功名利禄()2、填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3、下列更符合本文论点的一项是()A、书院的环境便于人们读书,书院中读书的人都要关心政治。B、事事关心。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