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二章 管理思想发展史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9158181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第二章  管理思想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管理学]第二章  管理思想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管理学]第二章  管理思想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管理学]第二章  管理思想发展史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管理学]第二章  管理思想发展史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第二章 管理思想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第二章 管理思想发展史(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管理思想发展史,本章内容,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 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 第三节 行为科学理论 第四节 现代管理科学思想 第五节 当代管理思想,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一、古代管理实践 管理学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它只有百年左右的历史。然而管理实践、管理原理的应用却可以追溯到人类古代时期。 治国;周:诸侯,周礼,周易 秦: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西方的城邦国家的治理 工程: 长城,都江堰,大运河,金字塔 处世: 儒家,道家等等,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一)入世精神 所谓入世精神,就是积极地关心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 儒家思想:内在的修养外化为积极的事功:修身,以德服人

2、 道家文化:强调无为而治:“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以后争先”,以“不争”为“争”, 法家文化,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厉行法治,德刑并用, 强调积极地治理社会,大胆地追求功利, 具有更明显的现实精神。,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二)伦理中心 核心是:上下级,服从 孔子便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礼为规范的思想体系到, 则演变成“三纲五常”: 确保正常秩序,但束缚、压制个人的主动性,上对下专横傲慢,下对上的盲从讨好,成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消极因素。,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二)伦理中心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3、 “仁”被摆置第一位,” 爱人为仁,仁者爱人,就是要大家共处时,与一切人友善。不论这些是相对高贵的人还是弱势群体,大家都得以人道相待。 “义”就是要求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丢弃的道德规范。无论生与死、富与贫、贵与贱,个体的人对于自身行为的选择也必须以大众的利益为前提,而绝不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礼”所要求的就是通过君臣父子,贫富贵贱的等级制度,使整个社会群体的行为安于本分。要礼节和仪式来规范我们的日常行为方式。 智者,知人善任,明辨是非,讲究对人对事不偏不倚地认识;进而对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深刻理解,明辨道德是非原则。 “是非之心,智也”; “信”是被儒家视为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的,孔圣人告

4、诉我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信与义是相互联系的,信是有原则的信。”诚信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要求,是友爱的前提,没有诚信,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信任、理解,也就更不会有友好关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也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三)重义轻利 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之一。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进一步主张:“何必曰利。”董仲舒提出:“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有其积极的社会意义。它鄙弃“嗟来之食”和“不义之财”。 当前,有些企业利欲熏心,做出一系列违法乱纪的事。大力提倡以义取

5、利,义利并重的义利观,倡导超越金钱的追求,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也应当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下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并积极满足员工正当合理的物质要求。,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四)中庸之道 儒家把中庸看作是最高的道德。什么叫中庸?朱熹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所谓“和”指和谐,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中庸之道教育人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应该走极端,要避免过与不及的出现。通俗地说,就是正确掌握事物发展的“度”,以实现管理的和谐发展。 中庸之道在群体观、社会观上却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中庸之道维护旧制、反对变革,阻碍创新。

6、,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五)重视名节 孟子有一段名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士可杀不可辱”,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把民族、国家的尊严和荣辱,个人的人格、信念和操守,看得重于一切。 在企业的激励机制中,重视荣誉,追求自尊,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但是过分重视名声向坏的方向发展,就是追求虚荣、大讲排场、死要面子,最后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失败!,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六)勤俭传统 自古以来,我们民族就以勤俭为大德奢侈为大恶,主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唐代诗

7、人李商隐在咏史诗中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但近几年,奢侈之风成为企业和社会的一种公害。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恢复和发扬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企业文化传统。 毛主席(7届2次会议):胡总书记(2002年)的两个务必: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七)廉洁意识 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总是把官吏划分为清官与贪官,颂扬廉洁公正的清官,贬斥腐败昏庸的贪官。这种廉洁意识进了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具有十分深刻的内涵。 只要清除掉

8、此话中以官治民的消极一面,我们便不难发现其中廉洁公正意识的历史价值。,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八)家庭观念 皇帝叫“万岁爷”,官吏叫“父母官”,“师徒如父子”, 我国意识形态的传统是家庭观念。子从父,妻从夫,兄弟友爱,姐妹互助,这种家庭观念既包含有整体感、骨肉情,又包含有家长意识和服从意识。家庭伦理是社会伦理的基础,家庭观念推而广之,渗透到社会关系的各个领域。百姓呼众人常用“父老兄弟”的惯语。在企业里,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往往借助于家庭观念的中介,以“爱厂如家”的形式表现出来。 当然,家庭观念也有消极的一面,那就是企业领导者的家长意识和职工的盲目服从意识。它不利于企业内部民

9、主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也不利于企业主要负责人与职工之间的平等沟通,往往造成命令主义的倾向,导致独断专行的恶果。,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九)任人唯贤 我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两种用人路线“任人唯亲”和“任人唯贤”。大凡有成就的英明君主及其谋士,总是倡导“任人唯贤”路线的。韩非提出“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拨于卒伍”,主张任用有实践经验和成绩突出的人才.,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十)辨证思维 中国人与西方人在思维上的重大差别是:中国人习惯于从整体到个体,从个体角度审视和对待整体。写信地址,绘画,看病都从整体到局部。中国人的企业习惯于从国家和企业的总体上去考

10、虑问题。 中国朴素的辩证思想方法,还表现在转化观上。“物极必反”、“相反相成”思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三、管理由非经济组织转向工商业组织 最早的管理源自于非经济类组织,如国家、教会、军队、家政等。工业革命对管理由非经济组织转向在发展中的工厂制度中的应用和对现代管理形成的意义。 产业革命:企业的诞生 规模生产:分工的形成 经营分离:职业经理的出现,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四、早期西方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 亚当 斯密(Adam Smith 1733-1790)经济学家 查尔斯 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发明家和管理科学家 罗伯特 欧文(R

11、obert Owen,1771-1858)-人际关系运动的先驱 亨利 唐纳(Henry Towne,1844-1924)-管理新思想的倡导者 安德鲁 尤尔(Andrew Ure,1778-1857)- 最早的管理教育者,(一)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33-1790)经济学家 在1776年(当时正值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开始向机器工业过渡时期)发表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国富论)一文,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及劳动分工理论。 劳动价值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各国人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日用必需品的源泉是本国人民每年的劳动。 供应情况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

12、巧和判断力的高低;二是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从事无用劳动人数的比例。 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和利润的源泉,并经过分析得出了工资越低、利润就越高,工资越高,利润就会降低的结论。这就揭示出厂资本主义经营管理的中心问题和剥削本质。,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劳动分工理论: 他对比了一些工艺和一些手工制造业实行分工前后的变化,对比了易于分工的制造业和当时不易分工的农业的情况,说明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他认为,分工的益处主要是: 1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 2劳动分工可以减少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 3劳动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对象上

13、,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 他的上述分析和主张,不仅符合当时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成了以后企业管理理论中的一条重要原理。,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斯密重要的论点: 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他认为,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的利益。但是,每个人的利益又为其他人的利益所限制。这就迫使每个人必须顾及其他人的利益。由此,就产生了相互的共同利益,进而产生和发展了社会利益。社会利益正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 这种认为人都要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的“经济人”观点,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二)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

14、1871)-英国数学家、发明家和管理科学家 他发展了斯密的论点。提出了许多关于生产组织机构和经济学方面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1832年发表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 巴贝奇赞同斯密的劳动分工能提高劳动效率的论点,但认为斯密忽略了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这一好处。巴贝奇对制针(普通直针)业作了典型调查。把制针业的生产过程划分为七个基本操作工序,并按工序的复杂程度和劳动强度雇佣不同的工人,支付不同的工资。如果不实行分工,整个制造过程由一个人完成,那就要求每个工人都有全面的技艺,都能完成制造过程中技巧性强的工序,同时又有足够的体力来完成繁重的操作。工厂主必须按照全部工序中技术要求最高、体力要求最强的标准来支付

15、工资。由此,巴贝奇提出了一个所谓“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巴贝奇的奖励激励 他认为工人同工厂主之间存在利益共同点。并竭力提倡所谓利润分配制度,即工人可以按照其在生产中所作的贡献,分到工厂利润的一部分。巴贝奇也很重视对生产的研究和改进,主张实行有益的建议制度,鼓励工人提出改进生产的建议。他认为工人的收入应该由三部分组成, 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 按照生产效率及所作贡献分得的利润; 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所应给予的奖励。,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三)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16、他被人们称为“一位自相矛盾的人物”。他本人既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企业家,但又是一位试图阻止资本主义社会罪恶扩散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他认为:要关心人。从1800年开始,他在苏格兰新纳拉克经营一家纺织厂,在这个工厂里,他实行了前所未有的实验,推行了许多改革办法。他改善了工厂的工作条件:把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劳动日缩短为十个半小时;严禁未满九岁的儿童参加劳动;提高工资;免费供应膳食;建设工人住宅区,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开设工厂商店,按成本出售职工所需必需品;设立幼儿园和模范学校;创办互助储金会和医院,发放抚恤金等等。这些改革的目标是探索既能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又有利于工厂所有者的方法。其结果确实改善了工人的生活,也使工厂获得了优厚的利润。欧文这一系列改革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他对人的因素的重视。,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欧文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突出了人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是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理论的思想基础,对以后的管理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有人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一、科学管理理论 二、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