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构设计》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9107067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5.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学结构设计》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工学结构设计》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工学结构设计》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工学结构设计》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工学结构设计》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学结构设计》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结构设计》ppt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本章要点 掌握:概念设计的概念;场地选择的原则;建筑 选型与结构布置、设置多道抗震防线的原 则。 理解:规则的含义;刚度、延性和承载力之间的关 系;结构不同部位的延性要求;改善构件延 性的途径; 了解:不同建筑地段的特点;非结构部件处理; 确保整体性的方法;,2,4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计算设计:通过地震作用的取值进行结构的抗震验算 抗震设计 概念设计: 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称为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强调,在工程设计一开始,就应把握好能量输入、房屋体形、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几个主要方面

2、,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的抗震薄弱环节,再辅以必要的计算和构造措施,就有可能使设计出的房屋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足够的抗震可靠度。 概念设计的基本内容:建筑场地选择;建筑选型与结构布置;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的匹配;结构整体性的确保;非结构部件处理。,3,. 场地选择,场地选择的原则: 选择工程场址时,应该进行详细勘察,搞清地形、地质情况,挑选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尽可能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在抗震危险地段上,建造可能引起人员伤亡或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物。 . 避开地震危险地段 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一般是指地震时可能发生崩塌、滑坡、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地段,以及震

3、中烈度为8度以上的发震段裂带在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地段。 .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场地 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一般是指位于开阔平坦地带的坚硬场地土或密实均匀中硬场地土。 在选择高层建筑的场地时,应尽量建在基岩或薄土层上,或应建在具有较大“平均剪切波速”的坚硬场地土上,以减少输入建筑物的地震能量,从根本上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4,.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一幢房屋的动力性能基本上取决于它的建筑布局和结构布置。 4.2.1 建筑平面布置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对称,质量和刚度变化均匀,避免楼层错层。 对称的结构容易估计其地震时的反应,容易采取构造措施和进行细部处理。 “规则”包含了对建筑的平

4、、立面外形尺寸,抗侧力构件布置、质量分布,直至强度分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要求。 规则对高层建筑尤为重要。 地震区的高层建筑,平面以方形、 矩形、圆形为好;正六边形、正八边形、 椭圆形、扇形也可以。 简单的建筑平面,5,.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事实上,由于城市规划、建筑艺术和使用功能等多方面的要求,建筑不可能都设计成方形或者圆形。高层规程对地震区高层建筑的平面形状作了明确规定,如下图,并提出对这些平面的凹角处,应采取加强措施。 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平面形状的尺寸限值 关于平面形状的要求,6,.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4.2.2 建筑立面布置 不利的建筑立面 良好的建筑立面 (a)大底盘建筑;(b)

5、阶梯形建筑 我国高层规程规定:建筑的竖向体形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 上部收进时, 当H/H0.2时,B1/B0.75; 当上部外挑时,B/B10.9且 a4m。 结构竖向收进和外挑示意,7,.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建筑结构的规则性对抗震能力的重要影响的认识始自若干现代建筑在地震中的表现。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1972年2月23日南美洲的马那瓜地震。 马那瓜有相距不远的两幢高层建筑,一幢为十五层高的中央银行大厦,另一幢为18层高的美洲银行大厦。当地地震烈度估计为8度。一幢破坏严重,震后拆除;另一幢轻微损坏,稍加修理便恢复使用。,8,马那瓜中央银行大厦,试问: 那一幢破坏严重呢?,马那瓜

6、美洲银行大厦,.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9,10,平面不规则的类型,.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11,平面不规则的类型,.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12,竖向不规则的类型,.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13,竖向不规则的类型,.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14,.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4.2.3 房屋的高度 一般而言,房屋愈高,所受到的地震力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愈大。 就技术经济方面而言。各种结构体系都有它自己的最佳适用高度。 4.2.4 房屋的高宽比 房屋的高宽比值愈大,即建筑愈瘦高,地震作用下的侧移愈大,地震引起的倾覆作用愈严重。 世界各国对房屋的高宽比都有比较严格的限制。 4.2.5 防震缝的合理设置 合理设置

7、防震缝,可以将体型复杂的建筑物划分为“规则”的建筑物,从而可降低抗震设计的难度及提高抗震设计的可靠度。,15,.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遇到下列情况,应设置防震缝,将整个建筑划分成若干个简单的独立单元。 平面形状、局部尺寸或者立面形状不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而又未在计算和构造上采取相应措施时; 房屋长度超过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又无条件采取特殊措施而必须设置伸缩缝时; 地基土质不均匀,房屋各部分的预计沉降量相差过大,必须设置沉降缝时; 房屋各部分的质量或结构抗侧移刚度大小悬殊时。 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可采用50100m

8、m: 说明: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 房屋立面高差在m以上; 度以上的房屋,所有伸缩 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缝和沉降缝,均应符合防 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缝的要求。,16,. 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4.3.1 结构选型 .结构材料的选择 结构选型涉及的内容较多,应根据建筑的重要性、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场地、地基、基础、材料和施工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条件比较综合确定。 从抗震角度考虑,作为一种好的结构形式,应具备下列性能:延性系数高;“强度重力”比值大;匀质性好;正交各向同性;构件的连接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较好的延性,并能发挥材料的全部强度。,在建筑的方案设计阶段,研究建筑形式的同时,需

9、要考虑选用哪一种结构材料,以及采用什么样的结构体系,以便能够根据工程的各方面条件,选用既符合抗震要求又经济实用的结构类型。,17,. 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按照上述标准来衡量,常见建筑结构类型,依其抗震性能优劣而排列的顺序是: 钢结构; 型钢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一钢混合结构;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配筋砌体结构; 砌体结构等。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存在着的优越性:通过现场浇筑,可形成具有整体式节点的连续结构;就地取材;造价较低;有较大的抗侧移刚度,从而减小结构侧移,保护非结构构件遭破坏;良好的设计可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加设构造柱和圈梁,是提高砌体

10、结构房屋抗震能力的有效途径。 .抗震结构体系的确定,抗震结构体系是抗震设计应考虑的关键问题,结构方案的选取是否合理,对安全性和经济性起决定性作用。,18,. 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规范规定:,结构体系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受力明确、传力合理、传力路线不间断、抗震分析与实际表现相符合。,19,. 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宜有多道抗震防线,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由于柱子的数量较少或承载能力较弱,部分柱子退出工作后,整个结构系统丧失了对竖向荷载的承载能力。,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结构应有必要的赘余度和内力重分配的功能。,2

11、0,. 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结构体系应具备必要的承载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足够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是需要同时满足的。,有较大的变形能力而缺少较高的抗侧向力的能力如钢或钢筋混凝土纯框架,由于在不大的地震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导致非结构构件的破坏或结构本身的失稳。,21,. 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足够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是需要同时满足的。,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而缺少较大变形能力如 不加约束的砌体结构,很容易引起脆性破坏而 倒塌。,必要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变形能力的结合便是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的耗能能力。,22,. 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

12、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选择结构体系,要考虑建筑物刚度与场地条件的关系。当建筑物自振周期与地基土的卓越周期一致时,容易产生类共振而加重建筑物的震害。 选择结构体系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基础应有足够的埋深,对于层数较多的房屋宜设置地下室。对于软弱地基宜选用桩基、筏片基础或箱形基础。,就常见的多层及中高层建筑而言,砌体结构在地震区一般适宜于 6 层及 6 层以下的居住建筑。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通过良好的设计可获得较好的抗震能力,但框架结构抗侧移刚度较差,在地震区一般用于 10 层左右体型较简单和刚度较均匀的建筑物。对于层

13、数较多,体型复杂,刚度不均匀的建筑物,为了减小侧移变形,减轻震害,应采用中等刚度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或者剪力墙结构。,23,. 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4.3.2 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 1.平面布置力求对称 结构偏心带来的危害。 马那瓜中央银行与美洲银行结构平面 (a)有较大偏心,震害严重;(b)对称,震害轻。,24,. 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当建筑层数很多时,上面各层偏心引起的扭转效应对下层的积累,对下面几层更不利。所以,进行结构布置时,除了要求各向对称外,还希望能具有较大的抗扭刚度。因此,下图 (a)、( b)所示的抗震墙沿房屋周边布置的方案,就优于图 (c),( d) 所示在房屋内部布置的方案。此

14、外,前者比后者还具有较大的抗倾覆能力。 对于多层砌体房屋,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的结构布置方案,其次采用纵横墙混合承重的结构布置方案。,25,. 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竖向布置力求均匀 结构竖向布置的关键在于,尽可能使其竖向刚度、强度变化均匀,避免出现薄弱层,并应尽可能降低房屋的重心。 1971年美国圣费南多地震,Olive-View医院位于度区。它是柔弱底层建筑的典型震例,其教训是值得借鉴的。 Olive-View医院主楼剖面与纵向侧移,26,. 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要改善带有柔弱底层的建筑的抗震性能,只有对柔弱底层采取补强措施。对于采用全墙体系或框架一抗震墙体系的房屋,当底层因使用功能的需要必

15、须提供大空间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使底层的抗侧移刚度与上层相比较不致过小;与此同时,还应加厚转换层的现浇楼板,使其在传力过程中不产生较大的水平变形。 9 度时,不宜再采用“框托墙”体系,宜将所有抗震墙直落基础。 同一楼层的框架柱,应该具有大致相同的刚度、强度和延性,否则,地震时很容易因受力大小悬殊而被各个击破。历次地震中都曾发生过一些这样的震例。 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就是在采用纯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中,如果将楼梯踏步斜梁和平台梁直接与框架柱相连,就会使该柱变成短柱,地震时容易发生剪切破坏,应予避免或采取相关措施,27,. 多道抗震防线,.4.1 多道抗震防线的必要性 多道抗震防线指的是: 一个抗

16、震结构体系,应有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工作,如框架一抗震墙体系是由延性框架和抗震墙两个系统组成;双肢或多肢抗震墙体系由若十个单肢墙分系统组成。 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赘余度,有意识地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以使结构能够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一旦破坏也易于修复。 多道抗震防线对抗震结构是必要的。 如果建筑物采用的是多重抗侧力体系,第一道防线的抗侧移构件在强烈地震袭击下遭到破坏后,后备的第二道乃至第三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立即接替,抵挡住后续的地震动的冲击,可保证建筑物最低限度的安全,免于倒塌。,28,. 多道抗震防线,4.4.2 第一道防线的构件选择 原则上说,应优先选择不负担或少负担重力荷载的竖向支撑或填充墙,或者选用轴压比值较小的抗震墙、实墙筒体之类构件,作为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