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高考复习课件系列专题十三《北方地区的人文区域特征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101514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97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高考复习课件系列专题十三《北方地区的人文区域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国地理高考复习课件系列专题十三《北方地区的人文区域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国地理高考复习课件系列专题十三《北方地区的人文区域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中国地理高考复习课件系列专题十三《北方地区的人文区域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中国地理高考复习课件系列专题十三《北方地区的人文区域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高考复习课件系列专题十三《北方地区的人文区域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高考复习课件系列专题十三《北方地区的人文区域特征(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届中国地理高考复习课件系列,13北方地区 的人文区域 特征,考点: 1各大地形区的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2黑土地和黄土地农业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1)人口:人口约占全国的40%(面积占20%)。平均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其中东北地区人口相对稀疏,华北地区人口最为密集。 (2)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满族、朝鲜族、回族等。,1、北方地区的人口与民族:,(3)习俗: 主食:面食(黄土高原以小米为主食) 房屋:土坏垒墙,室内有土炕(防寒、保温),黄土高原挖窑洞居住。 交通运输:过去,马拉大车;现在,以铁路、公路为主。 民间运动:溜冰。,2、

2、北方地区的农业: (1)农业发展条件,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土地资源面积广阔,黑土肥沃;夏季夏季日照长,热量充足;纬度较高,冬季积雪厚,蒸发较弱,土壤水份条件较好;河流众多,水源充足;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不利条件:东北地区全年生长期短,总热量相对不足,农作物的熟制只能达到一年一熟;,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且开发过程中,容易破坏草原和沼泽,导致生态恶化。,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平原广阔,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地资源面积广阔;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热量充足,光照条件较好;华北

3、平原地下水丰富;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水资源不足(春旱);多风沙、盐碱和旱涝(夏涝);土壤盐碱化严重中低产田较多。,黄土高原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黄土疏松;光热条件较好;开发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但水资源紧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2)特色农业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机井与沟渠:北方地区耕地多为旱地,开渠打井利用河水、地下水灌溉,发展以旱作为主的耕作业。虽使农产品产量大增,但水源有限,而且用水多浪费。不少地方,河流断流,机井越打越深,前途令人忧虑。 中低产田特点: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多盐碱地、沙地,需要改造。 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三大障

4、碍:旱涝、盐碱、风沙,(3)主要农作物,农作物及分布 东北地区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亚麻 华北地区冬小麦、棉花、花生、谷子(黄土高原) 森林分布 A、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森林宝库。 B、东北林区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其中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白桦、紫椴等。 C、东北林区面积不断缩小,应合理采伐和保护森林。 D、东北林区的“三宝”:人参、貂皮、鹿茸。 E、华北森林面积很少,正建设“三北”防护林、平原绿化工程。,温带果园北方地区为我国温带水果的主要产区 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以苹果产量最大,(4)东北自然条件分析与农业特色,条件分析: 长冬严寒但夏季温暖,日照时间较长,一年一

5、熟;年降水量平均达400600mm,属湿润半湿润区,灌溉水源充足。 东北平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遍布肥力较高的黑土,对农业机械化耕作极为有利。 冻土广布,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 沼泽地面积很大,也已通过排干水分来开发利用,但在开发中也引起了气候变干,所以沼泽地开发不宜过量。 本区纬度较高,热量资源不足,农作物在秋季降霜早或春季温度低时会受到低温冷害,农作物大幅减产。,农业特色: 以玉米、春小麦为主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以大豆、甜菜为主要经济作物,大豆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出口量占全国90%以上,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甜菜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以松嫩平原为最多。 其它

6、经济作物有亚麻、柞树(柞蚕)、苹果、烤烟等。,(5)三大地理单元农业比较,3、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问题,(1)位置和范围 秦岭和长城之间,乌鞘岭和太行山脉之间 过渡地带特征: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沿海向内陆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 (2)地理背景: 地貌特征:一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二千沟万壑,支流破碎,脆弱的生态系统:一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a.地理位置特殊,多处过渡地带b.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二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尖锐的人地矛盾:农业垦殖历史悠久,无后备耕地资源;人口增长快,人口数量多。 恶性循环:,A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

7、失严重: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人为原因:毁林开荒 过度樵采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开矿 后果: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加大,河湖淤积严重,旱涝灾害频繁,(3)问题,整治措施: 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

8、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B其它问题: 春旱、夏涝、寒潮、风沙、土壤盐碱化等,(4)发展农业自然条件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利:位于暖温带,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不利:位于半湿润区,降水稀少低温时间长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沟壑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 可持续发展:控制人口 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加大科技投入,倡导绿色、生态农业 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谷子、小麦、优质苹果,4、矿产资源丰富,石油:大庆、胜利、辽河、华北、中原 煤:鹤岗、鸡西

9、、双鸭山(黑龙江);阜新、抚顺(辽宁);开滦、峰峰(河北);兖州(山东);平顶山(河南);徐州(江苏);大同、平朔、阳泉、西山(山西);神俯(陕西); 铁:鞍山、本溪(辽宁);迁安(河北) 海盐:长津长芦盐场,找出北方地区主要铁路线、主要矿产地、主要工业中心,大庆,胜利,辽河,华北,中原,鹤岗,鸡西,鸡西,阜新,开滦,平顶山,兖州,峰峰,大同,平朔,阳泉,神俯,鞍山、本溪,迁安,长芦,5、北方地区的工业,(1)北方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 A、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B、陆上交通和海运发达。 C、工业基地较好,技术力量较强。 D、消费市场广阔,对外贸易便利。 E、水资源紧张。,(2)经济特点

10、本区依据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建立了全国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基地; 以农产品资源为基础发展了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 交通运输业以铁路运输为主。,(3)重要的工业基地与主要工业城市 环渤海工业带:本区煤、石油、铁矿资源丰富,依据丰富的矿产资源,本区形成了全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发源地环渤海工业带。包括京津唐和辽中南两个工业基地和山东各工业城市。 主要工业中心:鞍山钢铁、沈阳机械、大连化工与船舶、北京首都钢铁和石化、天津制碱、燕山石化等工业基地和工业城市闻名全国。此外,唐山钢铁、太原钢铁、洛阳拖拉机、西安飞机与彩色显像管、长春汽车、哈尔滨电机也较著名。,(4)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是环渤海

11、工业带重要的重了业基地。有色金属和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发展重工业条件优越。 特点: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主要工业中心与部门:能源、治金、机械、石油、化工等。如鞍山一本溪的钢铁工业、沈阳的机械工业,大连的造船和石油加工工业、辽阳的化纤工业等一批工业企业,都是国家重工业的大型骨干企业。,发展条件: 区内丰富的资源与能源; 便利的交通; 工业基础雄厚,历史悠久; 技术力量雄厚; 农业发达等,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能源与水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 发挥重工业基地优势;更新设备和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科技工业;适当限制耗能大和本地缺乏原料资源

12、的工业发展;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改善和优化环境。,(5)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 京津唐是环渤海工业带的另一个重要工业基地。这里科技力量雄厚,交通通信发达,既有实力雄厚的重工业部门,又有发达的轻纺工业和新兴的高科技产业。 特点:京津唐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轻重工业都很发达。 主要工业中心与部门:区内约90的工业集中在京津二市,以冶金(钢铁)、化工、机械、轻纺(纺织)、食品等工业为主。唐山地区的采煤、冶金、陶瓷等工业比发达。,发展条件:区内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铁、石油、海盐资源,有统一的电网,紧靠山西能源基地,);有便利的铁路、公路和近海运输,并有输油管道联结东北、华北的油田;接近消费

13、市场;技术力量雄厚;农业基础好。因此,工业发展条件好。 发展方向: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增加产品类型、加强技术改造;重点发展钢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高档轻纺和精细化工。 北方地区部分工业区或工业城市,由于工业历史悠久,工业产品单一,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科技含量不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地位逐渐下降。改造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是许多传统工业区、工业城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6、以铁路为主的交通运输,(1)东北地区:以滨洲滨绥线、哈大线构成铁路网的“丁”字型铁路网骨架,以京哈线同北京和全国其他铁路相连,是全国铁路最稠密的铁路网分布区。支线主要有京通线、长图线、沈丹线 (2)华北:铁路以北京为中心,

14、辐射全国。主要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广线、京九线、京包线、陇海线。 (3)运煤专线:西起山西大同,东到秦皇岛的大秦线,是将山西煤炭运往东南沿海的专线,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神黄线:神府黄骅;霍通:霍林河通辽;焦石:焦作兖州日照(石臼所),7、北方主要城市城 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长期是我国的行政中心所在地,其中,西安、北京、洛阳、开封等为著名的古都,名胜古迹众多。 (1)北京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地理位置: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西面有西山、北面有燕山山脉 主要职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历史悠久的古城:我们的远古祖先早在约70万年前就开始在这里生活。3

15、000年前的周武王时,这里已经形成聚落中心,称为蓟,是世界最早的城市之一。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公元10世纪,蓟城一直是我国北方重镇。以后,金、元、明、清各代先后在这里建都。以后金、元、明、清先后在这里建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宣布北京为我国的首都。 北京旧城格局(见下图)形成于元、明两代。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皇宫居于城市的中心,通过中心有一条南北延伸并使城市左右对称的中轴线。这种“凸”字轴线形的城市格局,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北京旧城,北京旧城最早是元朝的大都城,以现在的北海、中海为水源,将宫城和堂殿放在城市中心,体现“普天之下,惟我独尊”的帝王思想。面向南方是城市布局的主导方

16、向,这既有利于居室避寒和采光,又体现“面南而王”的传统观念。明朝初年,缩减北城。到1553年,又在城南加筑外城,使旧城轮廓由长方形变为“凸”形,给人以一种整体感和稳定感。全城平面布局,至此定型。明、清北京城由一条长达8千米的中轴线纵贯南北。紫禁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的建筑,都以这条中轴线呈对称分布,形成完整协调的巨大建筑群。,北京城市空间的发展依旧城由中心向四周扩展,兴建厂许多新区,建立了一批卫星城市。道路呈环形放射式,将城区和郊区连在一起。北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注意在保持旧城的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基础上,加大基础建设力度。同时借2008年举办奥运会之际,加大了城市环境建设,全面改善北京的环境面貌,提升北京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水平。人口数量2006年达到1650多万。,主要古迹: 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