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中山医博士考试辅导班解剖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9089598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7.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医学]中山医博士考试辅导班解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基础医学]中山医博士考试辅导班解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基础医学]中山医博士考试辅导班解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基础医学]中山医博士考试辅导班解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基础医学]中山医博士考试辅导班解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医学]中山医博士考试辅导班解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医学]中山医博士考试辅导班解剖课件(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用解剖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神经解剖学,位置,形态,结构,解剖学概念的三要素,解剖学应试的科学方法,1心理准备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考研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磨练,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准备考试、参加考试是很重要的。强调明确目标,坚定信念,心态平和,张弛有度。 2关注信息 可通过同学、朋友打听、各校招生简章以及网络等通道,获取报考学校和专业动态的信息,在网络和BBS上结交有志同仁,可以掌握到更新更快的信息。,3制定计划 明确目标,科学安排复习时间,简单而提高潜力较大的内容应优先复习,要严格区分重点和难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制订计划,既要有各个阶段的整体要求和实现目标,又要有具体

2、的细节上的要求。 4获取资源 考试内容大多数在本科教材,一定选择使用解剖学规划教材,如果报考学校指定教材,一定得到教材及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课程习题、提纲,这对报考的同学具有指导意义;一定要注意收集历年试题,从中可以了解到学校的出题形式、热点问题,从而拟定该门课程的复习思路与复习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参加报考院校主办的考研辅导班。,5剖析知识结构 解剖学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解剖学概念(名称)是组成解剖学知识体系的基本结构,每个解剖学概念或名称都由位置、形态和结构三个要素构成,其中位置知识的描述多使用分部描述、分区描述、方位术语描述及毗邻器官描述;形态知识的描

3、述多使用类比法和描述法;结构知识的描述多使用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和从粗到细的方法来描述或表达。 6扩展解剖学概念 解剖学概念的扩展是指其临床意义或临床应用要点,它不属于解剖学体系内的知识,而是解剖学概念的临床迁移应用的表述。回答名词解释、问答题和论述题等题型时,应注意临床应用要点的简要表述。,7构建知识网络 研究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知识点、光看一本书上是怎么讲的,而是抓住一个问题,就要将它搞深,搞透,要以这个问题为中心,广泛地阅读、广泛地占有材料,并相互进行比较研究,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取优淘劣。采用篇、章、节、标题、要点五个层次对教材进行梳理和编织记忆网络,最后做到脱离课本时只看大的篇,以篇想

4、章,以章想节,以节想标题,以标题想要点。,回答论述题Essay questions时要仔细审题并准确理解考题要求,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对回答内容进行组织构思,列出提纲,要注意逻辑的条理性和连贯性。论述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解剖学事实)的认识和应用它们解决临床问题,一般考核的知识点都是跨章节和跨学科的。因此,问答题回答要求针对题意,并且有一定的综合性。回答论述题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回答,但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条理清楚,段落分明,尽量不要把所有的内容放在一个段落里面叙述;要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展开,这一点与简答题的要求是不同的;,可参考该题分数的多少,来决定回答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尽量用简

5、单明了的箭头示意,或给予简捷的回答。因为解剖学试题的目的和要求,主要是看你对解剖学知识的概念是否清楚,对解剖学内容是否掌握,而不是看你的文字描述; 可以适当地联系一下临床,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在回答论述题时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首先简要解释题目所涉及的基本概念;接下来针对题目的着重点,分层次地进行阐述,可以先亮明观点,然后再具体论述;最后,可以联系一下解剖和临床的具体情况,谈一点自己的看法。,试题为5条论述题 (6选5或7选5),关注知识点,不同通道对脑吸收率的影响(%) 视觉 听觉 嗅觉 触觉 味觉 83.0 11.0 3.5 1.5 1.0 _,不同物体对脑感知率的影响(秒)

6、实物 彩色照片 黑白照片 纸上图画 0.4 0.9 1.2 1.5 _,不同通道输入信息的记忆率(%) 3h 3d 视觉通道 70.0 40.0 听觉通道 60.0 15.0 视听通道 90.0 75.0 ,基本思路: 以解剖学名词和思考题为切入点,回顾解剖学核心知识点。,角膜占前16,五色透明、曲度较大,有折 光作用,无血管,但感觉神经末梢丰富。 巩膜占后56,乳白色不透明,厚而坚韧,对 眼球内容物起保护作用。有巩膜静脉窦。,虹膜位于最前部、圆盘状、中央有瞳孔。虹膜 内有两种平滑肌,对瞳孔有开大和缩小的作用。 睫状体环行,为中膜的最厚部,有睫状突、睫状 小带及睫状肌。 脉络膜占后23,富有血

7、管、色素细胞,起营养 和吸收光线作用。,纤维膜:,血管膜:,睫状体部、虹膜部在睫状体、虹膜内面,无感光作用。 视部在脉络膜内面,分为两层:外层是色素部,保护感光细胞。内层是神经部。 视网膜视部在结构上由外向内为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细胞:有感光作用。分为: 视锥细胞感受强光和颜色,在黄斑处较集。 视杆细胞感受弱光,广泛分布于视部。 感光物质:其合成需要维生素A。 视神经盘:位于视网膜后部,是视神经的起始处,呈白色圆形斑,边缘稍隆起、无感光细胞,称盲点,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由此穿出。 黄斑:在视神经盘颞侧,其中央凹陷,称中央凹,是感光最敏锐处。,视网膜,房水透明的水样液,位于眼房内,由睫状体

8、产生。 晶状体位于瞳孔后方,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双凸透镜状的透明体,富有弹性。由晶状体囊、晶状体纤维和晶状体核构成。以睫状小带和睫状体相连,视近、视远时对其凸度进行调节。 玻璃体为充填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的无色透明胶状物质,除有折光作用外,对视网膜起支撑作用。,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眼的屈光系统。 房水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房水产生于睫状体,充满于眼球前房(位于角膜和虹膜之间)和眼球后房(位于虹膜和晶状体之间)内。 房水的循环途径: 由睫状体产生的房水后房瞳孔前房虹膜角膜角(虹膜与角膜交界处的环形区域)巩膜静脉窦眼静脉。房水具有折光、营养及维持眼内压的作用。若房水的回流受阻,眼内压增高,可

9、严重影响视力。,眼睑形态:上睑、下睑、睑裂、外眦、内眦、睑缘(有睫毛)、睫毛、睑板腺开口。 构造:自外向内为皮肤(细薄)、皮下组织(疏松)、肌层(眼轮匝肌、上睑提肌、平滑肌)、睑板(致密结缔组织、有睑板腺)及睑结膜。 功能:保护眼球,防止外伤和干燥。 结膜为富有血管的透明薄膜,按其分布分为三部: 睑结膜被覆在睑板内面。 球结膜被覆在眼球前部,巩膜的表面。 结膜穹窿球结膜与睑结膜的移行部,分上穹(较深)和下穹。,泪腺分泌泪液,位于眶上壁外侧的泪腺窝内,排泄管开口于结膜上穹。 泪点位于上、下睑缘内侧端乳头状隆起的中央小孔。 泪小管起自上、下泪点的一对小管,开口于泪囊。 泪囊位于眶内侧壁的泪囊窝内,

10、上为盲端,下接鼻泪管。 鼻泪管上部位于骨性鼻泪管中,末端开口于下鼻道。 运动上睑的肌肉:上睑提肌,位于上睑内。 运动眼球的肌肉:4条直肌,2条斜肌。,动脉:眼动脉,起自颈内动脉视神经管眶。其中最重要的分支为视网膜中央动脉,分布于视网膜,应用眼底镜可观察此动脉,以帮助诊断某些疾病。 静脉:跟上静脉、眼下静脉,接受眼球和眶内静脉。眼静脉无静脉瓣,向前与面静脉吻合,向后经眶上裂人颅,注人海绵窦,故面部感染可经此途径人颅。 视神经:视觉。 感觉神经:眼神经。 运动神经:眼外肌、;眼球内肌睫状肌、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2.鼻腔主要结构及其临床意义,鼻分为外鼻、鼻腔和鼻旁

11、窦三部分。 外鼻: 由骨和软骨作为支架。鼻根、鼻背、鼻尖、鼻翼、鼻孔、鼻唇沟。 鼻腔: 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半,向前经鼻孔通外界;向后以鼻后孔通鼻咽。每侧鼻腔以鼻阈为界,分为鼻腔前庭(注意结构特点)和固有鼻腔(注意外侧壁上的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鼻道及鼻旁窦和鼻泪管的开口)。固有鼻腔的粘膜分呼吸区和嗅区(注意它们的位置及特点)。 鼻旁窦: 有额窦、上颌窦、蝶窦、筛窦。各窦的位置及开口,注意上颌窦的解剖学特点。,3.口腔构成及其主要结构,口腔的境界 前壁和侧壁上、下唇及颊。 上壁硬腭。(占前23,由上颌骨的腭突及腭骨水平板构成,表面覆以粘膜)和软腭(占后13、其后部向下后倾斜,称为腭帆,腭帆的

12、后缘游离,中央有一突起称腭垂或悬雍垂,自腭帆向两侧各形成两条弓形皱襞:前方为腭舌弓,后方为腭咽弓)。 下壁封闭口腔底的肌肉、粘膜和舌。 口腔的分部:口腔借上、下牙弓分成两部: 1口腔前庭 位于牙弓的前外侧部,经口裂与外界相通。 2固有口腔 位于牙弓的后内侧部,向后借咽峡与咽交通。 当上、下牙列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间仅借第三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故牙关紧闭时可经此间隙插管或注入营养物质。 咽峡的组成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与咽的分界。,4.颅面层次结构,1帽状腱膜为额顶枕区软组织的第3层,前连额肌,后连枕肌,两侧逐渐变薄续于颞浅筋膜,头皮裂伤,伴有帽状腱膜横

13、向断裂时,因枕额肌的收缩,创口裂开较大。 2鞍区位于蝶骨体上面,颅中窝中央部的蝶鞍及其周围。此区的主要结构有垂体、垂体窝和两侧的海绵窦等。 3额顶枕区的浅部三层,即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枕额肌三层紧密愈着,难以分离,合称“头皮”。 4面静脉经眼静脉与颅内海绵窦交通,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静脉常无瓣膜,因此在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的三角区内,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时,易经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故把此区称为面部“危险三角”。 5腮腺的深面与茎突诸肌及深部的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舌下及副神经相邻,这些结构共同形成“腮腺床”,紧贴腮腺深面,并借茎突与位于其浅面的颈外动脉分开。,6腮腺鞘由颈深

14、筋膜浅层向上延续包绕腮腺而形成。分浅、深两层,浅层致密与腮腺连接紧密,并发出许多间隔深入到腮腺实质内,将腮腺分隔成许多小叶;而深层薄弱且不完整,腮腺化脓时不易从浅层穿透,而突入深都形成咽旁脓肿。由于腮腺鞘的特点,炎症时常引起剧痛,切开排脓时,应注意引流每一脓腔; 7翼丛为位于颞下窝内,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的静脉丛,收纳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最后汇合成上颌静脉,回流到下颌后静脉。翼丛经眼下静脉与颅内海绵窦交通,经面深静脉与面静脉相通,故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时,可经翼丛导致颅内感染。 8. 咬肌间隙为位于咬肌深部与下颌支上部之间的狭隙,咬肌的血管神经即通过下颌切迹穿人此,从深面进人咬肌,此间

15、隙的前方紧邻下颌第三磨牙,许多牙源性感染有可能扩散至此间隙。 9翼下颁间隙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与咬肌间隙仅隔以下颌支,两间隙经下颌切迹相通,此间隙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同名动、静脉通过。下牙槽神经阻滞,即把麻醉药注射于此间隙内,牙源性感染常累及此间隙。,1腱膜下间隙是位于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蜂组织,为额顶枕区软组织的第4层,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连接,故移动性大,头皮撕脱伤也多沿此层分离。此间隙范围较广,前至眶上缘,后达上项线,出血时易广泛蔓延,形成较大的血肿,淤积可出现于鼻根及上眼险皮下,该间隙内的静脉,经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的硬脑膜静脉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经上述途径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因此健腱下间隙被认为是颅顶部的“危险区”。 2(1)颞区的境界前方为额骨颧突及颧骨额突的后缘,上和后方为上颞线,下为颧弓上缘。(2)由浅至深的层次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