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088596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80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一粒种子从萌发出土到长成植株直至开花结果,这一系列有序的生命活动是在 的作用下完成的,因此,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激素,激素调节,教学目标,1.复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领会生长素发现的过程和方法 3.简述生长素的产生 运输和分布 4.应用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解决实际问题 5.列举其他的植物激素,阅读与总结,1.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是胚芽鞘的 , 2.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 , 3.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的 。,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4.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探究方法步骤:,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作

2、出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5回顾生长素的发现史,你有什么感悟?,社会生产和科学实验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 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是许多科学家艰苦努力、不断探索的结果,讨论: 选择下列哪些实验组合可以证明 1植物的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有关 2对单侧光敏感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1、A、 B对比说明 。,胚芽鞘生长和弯曲是由于 具有尖端和单侧光的缘故,2、C、D对比说了 。,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3、仅有单侧光照射就一定能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吗? ,哪个图能证明你的观点? 。,不一定,B或C,不一定,有了单侧光照射以及具有尖端的胚芽鞘,就一定能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吗? ,哪个图能证明

3、你的观点? 。这就说明单侧光必须通过胚芽鞘尖端起作用,才能使胚芽鞘表现出向光弯曲生长,于是达尔文推想 。,C,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A B C D E F,思考练习: 如下图所示胚芽鞘向光性实验,请分析各胚芽鞘生长情况(图中插入薄片为云母片)。,答:A图胚芽鞘向光源弯曲生长,B图胚芽鞘向光源弯曲生长,C图胚芽鞘背光源弯曲生长,D图胚芽鞘不弯曲不生长,E图胚芽鞘直立生长,F图胚芽鞘向光源弯曲生长,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1.产生部位: 主要在 、 和 中产生。,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2.分布:主要集中在 部位。 如 、 、

4、 和,生长旺盛的,胚芽鞘,芽,幼叶,幼根,3.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 向,形态学的上端,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即 运输。,极性,但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 。,非极性运输,问题: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断地向侧芽部位运输,从而导致生长素在侧芽部位积累,这说明生长素可以从 浓度向 浓度转运,这是一种 。,低,高,主动运输,练习巩固: 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试图证明“生长素(IA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顶端)向下端(基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如生长素只能从胚芽鞘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一材料、用具:胚芽鞘、琼脂、刀片等 二方法、步骤与结果: 制备琼脂块,

5、取一段胚芽鞘中间部分,上面放含IAA的琼脂块,下面放空白琼脂块,取步骤下面琼脂块(a)的一部分放在去尖的胚芽鞘一侧,取步骤上面琼脂块(b)的一部分放在去尖的胚芽鞘一侧,取一段胚芽鞘中间部分,上面放空白琼脂块,下面放含IAA的琼脂块,三结论:以上实验证明了“生长素(IAA)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顶端)向下端(基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你认为,仅用上述实验步骤是否足以严密论证以上结论?,补充方法、步骤与结果:另取一段胚芽鞘中间部分倒放。上面放含 IAA 的琼脂块,下面放空白琼脂块,补充方法、步骤与结果:取补充步骤下面琼脂块(c)的一部分放在去尖的胚芽鞘一侧,即低浓度

6、的生长素促进 、促进 、 防止 ; 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 、抑制 、 也能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调节植物生长,1.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 。,两重性,植物生长,发芽,落花落果,植物生长,发芽,疏花疏果,你还能通过哪些实例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顶端优势;根的向重力性生长,顶端优势 概念:是指 优先生长,而 受 到抑制的现象。 原因: 。,植物的顶芽,侧芽的生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 在侧芽部位,使侧芽部位生长受到抑制,如何去除顶端优势? 。 如: 。,去掉顶芽,使侧芽生长素 浓度降低,侧芽所受抑制作用就会解除,棉花打顶摘心,茶树摘心、葡萄的整枝修剪等,知识简介:,如图

7、表示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据图回答:,A,C,最适浓度,当生长素浓度超过 点所对应的浓度时,就会抑制根的生长,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芽的生理作用分别是 、 。,图中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促进根的生长的,促进,促进,分析图形,你对生长素作用的特点还有什么补充?,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可能不同,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次之,茎最不敏感.,了解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原理 生长素对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 ,特别是 ,而对 影响很小。 植物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但弯曲的部位是 ,这是因为尖端下面的一段细胞正在伸长生长,是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时期,所以生长素对其生长

8、的影响最大。趋于衰老的组织生长素是不起作用的。,生长,细胞的伸长,细胞分裂,茎的尖端,尖端下面一段,请你尝试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形成原因: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先向背光一侧转移,即在尖端先横向运输,然后通过极性运输,使得生长素在 比 分布多,这样,背光一侧的细胞 ,结果使得茎朝向 弯曲。,背光一侧,向光一侧,纵向伸长生长得快,光源的一侧,如图所示,将一盆栽植物放于暗箱内,暗箱上有一个可以通光的小孔,从左侧给与光照 (不动 )。则在以下情况中,该植物将如何生长? (1)花盆以较快的速度匀速转动而暗箱不动,则该 植物将 。 (2)暗箱以较快的速度匀速转动而花盆不动,则该 植物将 。 (3

9、)暗箱和花盆均以较快的速度匀速转动,则该植 物将 。,直立生长,向光弯曲生长,弯向小孔生长,问题解决:,天然合成的生长素是很少的,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是利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如萘乙酸、2,4D等。具体应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浸泡插枝的下端,促其生根,提高其成活率。,有甲、乙、丙、丁月季扦插枝条,分别做如下处理:甲株为带芽枝条,乙、丙、丁为去芽枝条,但丙、丁两株用两种不同浓度的人工生长素溶液浸泡插枝下端,栽植后,丙株生根很少,丁生出大量的根,请回答: 甲株的生长情况是 ,这是由 于 。乙株生长情况是 , 这是由于 。 丙株生根很少,这是由于 , ,丁

10、株生出大量的根,这是由于 。 以上实验说明,生长素能 , 但 起促进作用, 起抑制作用。,正常生根,芽能产生生长素,不生长,缺乏生长素,插枝不易生根,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插枝生根,人工生长素促进插枝生根,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低浓度,高浓度,问题:,促进果实发育:主要是 里合成了 大量的 ,从而促进 发育成果实。,发育着的种子,生长素,子房,问题: 根据下列两个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1:摘除发育着的种子,结果果实发育停止。 实验2:用人工合成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没有受 粉的花蕾,结果果实可以发育。 以上实验说明 。 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培育出 。 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的培育原理是否相同?,生长素可以

11、促进果实发育,无子果实,不同。无子西瓜:人工诱导多倍体,防止落花落果 。,农业生产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 素类似物溶液喷洒棉株,达到保蕾保铃的效果,农作物除草剂 。,2,4D可作为双子叶植物 杂草的除草剂,问题: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不是。 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1.除生长素外,其他植物激素还有 、 、 和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2.细胞分裂素存在于 ,主要作用是 。 乙烯存在于 主要作用是 。,乙烯,正在进行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植物体的多种组织中,特别是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促进果实的成熟,其他植物激素介绍:,总结植物激素的概念:,在 合成的,从 运输到 ,并且对 产 生 作用的 。,植物体内,产生部位,作用部位,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显著的调节,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无专门的分泌器官,由一定部位产生,如芽能产生生长素; 动物激素:有专门的分泌器官即内分泌腺。,问题: 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 不同点:,含量极少;对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目的要求: 1 学会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 2 学会观察、分析现象,结出结论。,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学者提出向光性不是背光侧生长素促进生长,而是向光侧抑制物质抑制了生长,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支持或反对这一结论。,研究性课题,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