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线技术》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069712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95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线技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总线技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总线技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总线技术》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总线技术》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线技术》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线技术》ppt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章 总线技术,本章主要内容,1. 总线的基本概念 2. 常见的总线标准(ISA,PCI,USB) 3.高速总线接口,8.1 总线的基本概念,8.1.1 总线定义 总线是计算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模块(部件或子系统)之间相互连接与通信的公共通路。 总线不仅仅是一组传输线,它还包括一套管理信息传输的规则(协议)。 在计算机系统中,总线可以看成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组成部件。,总线通常包括一组信号线,主要的信号线有:,(1) 数据线和地址线:这一类信号线决定了数据传输的宽度和直接寻址的范围。 (2) 控制、时序和中断信号线: 这一类信号线决定了总线功能的强弱以及适应性的好坏。 (3) 电源线和地线: 这

2、一类线决定了电源的种类及地线的分布和用法。 (4) 备用线: 这一类线是厂家和用户作为性能扩充或作为特殊要求使用的信号线。,8.1.2 总线的分类,微型计算机的总线按功能和规范可分为三大类型: (1) 片内总线(Chip Bus, C-Bus) 又称元件级总线,是把各种不同的芯片连接在一起构成特定功能模块(如CPU模块)的信息传输通路。 (2) 片外总线(Internal Bus, I-Bus) 又称系统总线或板级总线,是微机系统中各插件(模块)之间的信息传输通路。例如CPU模块和存储器模块或I/O接口模块之间的传输通路。,(3) 外部总线(External Bus, E-Bus) 又称通信总

3、线,是微机系统之间或微机系统与其他系统(仪器、仪表、控制装置等)之间信息传输的通路,如EIA RS-232C、IEEE-488等。 上述三类总线在微机系统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如图8.1所示。,8.1.3 总线标准,为了充分发挥总线的作用,每个总线标准都必须有具体和明确的规范说明,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技术规范或特性: (1) 机械特性:规定模块插件的机械尺寸,总线插头、插座的规格及位置等; (2) 电气特性: 规定总线信号的逻辑电平、噪声容限及负载能力等; (3)功能特性: 给出各总线信号的名称及功能定义; (4) 规程特性:对各总线信号的动作过程及时序关系进行说明。,总线标准的产生通常有两种途

4、径: (1) 某计算机制造厂家(或公司)在研制本公司的微机系统时所采用的一种总线,由于其性能优越,得到用户普遍接受,逐渐形成一种被业界广泛支持和承认的事实上的总线标准。 (2) 在国际标准组织或机构主持下开发和制定的总线标准,公布后由厂家和用户使用。,在微型机总线标准方面,推出比较早的是S-100总线。有趣的是,它是由业余计算机爱好者为早期的微型计算机而设计的,后来被工业界所承认,并被广泛使用。 经IEEE修改,成为总线标准IEEE 696。 由于S-100总线是较早出现的用于PC机的总线,没有其他总线标准或技术可供借鉴,因此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布线不够合理,时钟信号线位于9条控制信号

5、线之间,容易造成串扰; 在100条引线中,只规定了两条地线,接地点太少,容易造成地线干扰; 对DMA传送虽然作了考虑,但对所需引脚未做明确定义;没有总线仲裁机构,因此不适于多处理器系统,等等。 这些缺点已在IEEE 696标准中得到克服和改进,并为后来的总线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经验。,在总线标准的发展、演变历程中,其他比较有名或曾产生一定影响的总线标准还有: Intel MultiBus(IEEE 796); Zilog Z-Bus(82根引线); IBM PC/XT 总线(IBM 62线总线); IBM PC/AT 总线; ISA 总线; EISA 总线; PCI 总线; USB 总线等。,随着

6、微处理器及微机技术的发展,总线技术和总线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原先的一些总线标准已经或正在被淘汰,新的性能优越的总线标准及技术也在不断产生。 新的总线标准以高带宽(即高数据传输率)及实用性和开放性为特点。,8.1.4 总线仲裁,总线仲裁是指在总线上有多个总线主模块同时请求使用总线时,决定由哪个模块获得总线控制权。 所谓“总线主模块”,就是具有总线控制能力的模块,在获得总线控制权之后能启动数据信息的传输,如CPU或DMA控制器都可成为这种具有总线控制能力的主模块; 与总线主模块相对应的是“总线从模块”,它是指能够对总线上的数据请求作出响应,但本身不具备总线控制能力的模块,如前面介绍过的并行接口

7、电路8255A、中断控制器8259A等。,总线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资源,各个总线主模块随时都可能请求使用总线,这样就可能会有不止一个总线主模块同时请求使用总线。 为了让多个总线主模块合理、高效地使用总线,就必须在系统中有处理上述总线竞争的机构,这就是总线仲裁器(bus arbiter)。 它的任务是响应总线请求,合理分配总线资源。,基本的总线仲裁方式有两种,即串行总线仲裁方式和并行总线仲裁方式。 1. 串行总线仲裁方式 在串行总线仲裁方式中,各个总线主模块获得的总线优先权决定于该模块在串行链中的位置,如图8.2所示。,图中的、N 等N个模块都是总线主模块。当一个模块需要使用总线时,先检查“总线忙

8、”信号。若该信号有效,则表示当前正有其他模块在使用总线,因此该模块必须等待,直到“总线忙”信号无效。 在“总线忙”信号处于无效状态时,任何需要使用总线的主模块都可以通过“请求”线发出总线请求信号。 总线“允许”信号是对总线“请求”信号的响应。,“允许”信号在各个模块之间串行传输,直到到达一个发出了总线“请求”信号的模块,这时“允许”信号不再沿串行模块链传输,并且由该模块获得总线控制权。 由串行的总线仲裁方式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越靠近串行模块链前面的模块具有越高的总线优先权。,2. 并行总线仲裁方式 并行总线仲裁方式的示意图如图8.3所示。 图中,模块到N都是总线主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总线“请求”

9、和总线“允许”信号。 各模块间是独立的,没有任何控制关系。 当一模块需要使用总线时,也必须先检测“总线忙”信号。当“总线忙”信号有效时,则表示其他模块正在使用总线,因此该模块必须等待。 当“总线忙”信号无效时,所有需要使用总线的模块都可以发出总线“请求”信号。,总线仲裁器中有优先权编码器和优先权译码器。 总线“请求”信号经优先权编码器产生相应编码,并由优先权译码器向优先权最高的模块发出总线“允许”信号。 得到总线“允许”信号的模块撤销总线“请求”信号,并置“总线忙”信号为有效状态,当该模块使用完总线后再置“总线忙”信号为无效状态。,在串行、并行两种总线仲裁方式中,串行方式由于信号的串行传输会加

10、大延迟(当串行模块链上的模块数目过多时甚至可能会超过系统允许的总线优先权仲裁时间),而且当高优先级的模块频繁使用总线时,低优先权的模块可能会长时间得不到总线。 串行方式只用于较小的系统中。 而并行方式则允许总线上连接许多主模块,而且仲裁电路也不复杂,因此是一种比较好的总线仲裁方法。,8.2 ISA总线和EISA总线,8.2.1 ISA总线介绍 20世纪80年代初期,IBM在推出自己的微机系统IBM PC/XT时,就定义了一种总线结构,称为XT总线。这是8位数据宽度的总线。 随着IBM采用80286 CPU,推出IBM PC/AT微机系统,又定义了与XT总线兼容的16位的AT总线。 ISA总线(

11、Industrial Standard Architecture)即AT总线,它是在8位的XT总线基础上扩展而成的16位的总线体系结构。,在一段时间内,大多数Pentium系列的PC机主板上仍保留34个ISA总线扩充槽,即可以插入8位ISA卡,又可以插入16位ISA卡。 ISA总线插槽 ISA总线插槽有一长一短两个插口. 长插口有62个引脚,以A31A1和B31B1表示,分别列于插槽的两面; 短插口有36个引脚,以C18C1和D18D1表示,也分别列于插槽的两面。,8.4 PCI总线,8.4.1 PCI总线-对传统总线结构的突破 人们注意到,随着微处理器速度及性能的改进与更新,作为微型计算机重

12、要组成部件的总线也被迫作相应的改进和更新。否则,低速的总线将成为系统性能的瓶颈。 同时,人们也看到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即随着微处理器的更新换代,一个个曾颇具影响的总线标准也相继黯然失色了,与其配套制造的一大批接口设备(板卡、适配器及连接器等)也渐渐被束之高阁。 这就迫使人们思考一个问题,即能否制定和开发一种性能优越且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总线结构和技术规范来摆脱传统总线技术发展的这种困境呢?,PCI总线(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围部件互连总线)于1991年由Intel公司首先提出,并由PCI 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来发

13、展和推广。 PCI SIG是一个包括Intel、IBM、Compaq、Apple和DEC等100多家公司在内的组织集团。1992年6月推出了PCI 1.0版,1995年6月又推出了支持64位数据通路、66MHz工作频率的PCI 2.1版。 由于PCI总线先进的结构特性及其优异的性能,使之成为现代微机系统总线结构中的佼佼者,并被多数现代高性能微机系统所广泛采用。,8.4.2 PCI总线的系统结构及特点 PCI总线的系统结构如图8.7所示。,由图8.7可见,这是一个由CPU总线、PCI总线及ISA总线组成的三层总线结构。 CPU总线也称“CPU-主存总线”或“微处理器局部总线”,CPU是该总线的主

14、控者。此总线实际上是CPU引脚信号的延伸。 通过桥芯片(北桥和南桥),上边与高速的CPU总线相连,下边与ISA总线相连。 PCI总线是一个32位/64位总线,且其地址和数据是同一组线,分时复用。在现代PC机(如Pentium系列)主板上一般都有23个PCI总线扩充槽。,在上述PCI总线结构中,CPU总线、PCI总线及ISA总线通过两个桥芯片连成一个整体,桥芯片起到信号缓冲、电平转换和控制协议转换的作用。 人们通常将“CPU总线/PCI总线桥”称为“北桥”,称“PCI总线/ISA总线桥”为“南桥”。 这种以“桥”的方式将两类不同结构的总线“粘合”在一起的技术特别能够适应系统的升级换代。 每当微处

15、理器改变时只需改变CPU总线和改动“北桥”芯片,而全部原有外围设备及接口适配器仍可保留下来继续使用,从而保护了用户的投资。,8.4.3 PCI总线的引脚信号,PCI总线的数据宽度为32位或64位,地址总线为32位(可扩展至64位)。另外,它的地址线和数据线是多路复用的,以节省引脚并减小连接器的尺寸。这些多路复用的引脚信号标识为AD0AD63。 PCI总线有5V和3V两种插槽类型,每种插槽的全部引脚号均为194(A1/B1A94/B94),32位卡只用162号,64位卡则占用全部194号引脚。 其中,标为res的引脚为保留未用(reserved)的引脚;标为code的引脚是防止将插卡插错而设置的

16、接口标记,也称连接器钥匙(connector key)。,8.5 USB总线,8.5.1 USB概述 在传统的PC机使用中,为了连接显示器、键盘、鼠标及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必须在主机箱背后接上一大堆信号线缆及连接器端口,给PC机的安装、放置及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另外,为了安装一个新的外设,除需要关掉机器电源外,还需安装专门的设备驱动程序,否则,系统是不能正常工作的。这也给用户带来不少麻烦。,USB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是PC机与多种外围设备连接和通信的标准接口,它是一个所谓“万能接口”,可以取代传统PC机上连接外围设备的所有端口(包括串行端口和并行端口),用户几乎可以将所有外设装置包括键盘、显示器、鼠标、调制解调器、打印机、扫描仪及各种数字音影设备,统一通过USB接口与主机相接。 同时,它还可为某些设备(如数码相机、扫描仪等)提供电源,使这些设备无须外接独立电源即可工作。,USB是1995年由称为“USB实现者论坛” (USB Inplement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