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9033823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5.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和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授课目的: 通过使广大官兵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和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了解。 授课提纲: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综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授课时间:4课时 授课方式:集中组织,统一授课。,一、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

2、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并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综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3、,主要内容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 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缺一不可;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

4、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 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在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上提法的具体变化 八十年代用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1987年10月25日在中共十三大上做的政治报告的题目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九十年代用

5、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做的政治报告的题目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做的政治报告的题目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上做的政治报告的题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政治报告。,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发展,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发展是硬道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正确处理

8、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使全体

9、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

10、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历史任务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方位改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与总体

11、布局的理论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

12、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要培育有理想、有

13、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坚持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

14、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 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适应世界军事变革发展的要求,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统一理论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

15、个原则推进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表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以反分裂国家法为法理依据,反对一切“”和分裂活动。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理论 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两大主题。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6、对外政策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党的建设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适应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新要求,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历史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1、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始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提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毛泽东的这种探索进行得断断续续而且艰难曲折,但却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