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件 岳麓版选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9008178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件 岳麓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件 岳麓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件 岳麓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件 岳麓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件 岳麓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件 岳麓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件 岳麓版选修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目标导航,1.明治维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重点) 2.分析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难点),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背景 1.幕府统治的危机(改革的必要性) (1)主要制度及政策 实行幕藩体制及严格的身分等级制度。 实行领主土地所有制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对外实行 政策。,闭关锁国,(2)表现 内忧:社会各阶层对幕府强烈不满,尤其是 ,成为倒幕运动的主力。 外患:1853年,日本遭到美国入侵之后,面临沦为 的危机。 洋学传播甚广,吉

2、田松阴等宣传民族意识和变革思想。,下级武士,殖民地,2.明治新政府的建立(改革的可能性) (1)下级武士形成独立的改革派,主张用天皇亲政取代幕府统治;对外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 (2)改革派于 年发动政变,成立以天皇为中心的新政府,与幕府发生内战,最终推翻了幕府的统治。,1868,历史认识,历史认识,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源,其中对日本封建制度造成最大威胁的是资本主义萌芽,即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它瓦解着封建制度,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的根基。,二、开始 1868年明治政府建立,颁布 作为施政纲领。 三、内容 1.政治方面: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1)

3、措施 废藩置县:废除割据状态的 ,设置都、道、府、县,把地方置于中央的直接管辖之下。 “四民平等”:取消 制和武士阶级的特权。 (2)作用: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统一,为进一步推行改革,富国强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条誓文,藩国,等级身分,2.经济方面: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 (1)措施 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 。 重点是由国家兴办 和重工业,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 派使节团出访欧美,学习经验,推进 。 通过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并通过出售国营工厂的方式扶植私人企业,推动 的兴起。 重视科技和人才,聘请专家,派遣留学生,设立 等高等教育机构。,土

4、地私有,军事工业,殖产兴业,民间企业,东京大学,(2)作用: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物质基础,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 3.文教方面:“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 (1)措施 把教育视为推动近代化的关键,确立了“ ”的方针。 在政府“求知识于世界”的开放政策下,进步知识分子大量介绍西方情况和各种学说,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使新思想新知识深入民众中。 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各方面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国民皆学,(2)作用:教育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身分等级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新思想新知识深入到民众中。 4.政治制度方面:颁布 ,实行 的形式。 (1)背景

5、 政治体制的改革相对滞后,“藩阀”长期垄断国家政权。 自由民权运动的冲击推动。,大日本帝国宪法,君主立宪制,(2)内容 天皇依据宪法总揽统治权。 议会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只有审议国家预算案的权力。 内阁对 负责,成员由天皇任命。 承认国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权利。 天皇拥有军队的统率权,内阁无权过问。 (3)作用 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 政治体制,它采取了君主立宪制的形式,但实际上实行专制主义统治。,天皇,天皇制,思维点拨,历史认识,易错提醒,思维点拨,1.日本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 2.明治维新

6、分两个阶段:新政府建立之初是第一阶段,核心就是“破旧”;19世纪7080年代是第二阶段,核心就是“立新”。 3.日本“废藩置县”,使封建割据问题被彻底打破,加强了中央集权。 4.明治维新的目的在于富国,其中关键在于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当时经济落后、民智未开的日本,人们缺乏创办工业的勇气、信心、技术和资金,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植,“殖产兴业”政策的主要精神在于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发展经济,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核心内容。,历史认识,1.倡导“文明开化”,传播了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使日本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2.明治政府的文明开化革除了陋习,促进了社会进步,配合了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改革,有利于改革

7、深入发展;推行西方的先进文化的同时,依然保留着本民族的传统,如和服、茶道等民族习俗。,易错提醒,1.日本1889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君主权力突出,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和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都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日本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四、影响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经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 的道路。 1.积极性 (1)政治: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民族国家;确立近代资产阶级_ ,开始民主化。 (2)经济: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 。,近代化,君

8、主立,宪制,工业国,(3)军事: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4)思想文化:传统文化和习俗被打破,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5)国际地位:日本完全废除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6)世界影响:成功启动近代化的典型,为其他落后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启迪和经验。,2.局限性 (1)经济: 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 (2)政治:宪法颁布后, 依然长期垄断政权, 形同虚设,人民没有获得民主权利。 (3)文化: 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4)对外:取得海外市场的目标和 传统

9、的结合推动了日本加入欧美国家瓜分和争夺殖民地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成为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之一。,地主土地所有制,藩阀,愚民,军国主义,历史认识,史论要旨,议会,历史认识,1.明治维新是近代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成为亚洲地区摆脱民族危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个典型,对亚洲其他国家影响较大,其中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就开始效仿,开始了“走日本人道路”的探索。 2.日本的明治维新说明一个国家的政策措施应该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紧跟时代潮流,这样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但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世界的和平为代价,应和平崛起。,史论要旨,1.幕府严格的等级制度,虽维护了其封建统治,但激化

10、了社会矛盾,并严重阻碍了日本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2.“黑船事件”进一步暴露了日本的落后和幕府统治的腐朽,既加深了原有的社会矛盾,又激起了日本人民的爱国热情。反对幕府统治和要求社会变革的斗争急剧高涨起来。 3.明治政府通过“废藩置县”的“破旧”措施和“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等“立新”措施,逐步将日本发展成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知识图示,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 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史料一 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武士们衣饰讲究,酒食丰厚,居住华丽居所之后,手中的财产就愈来愈少,尤其是身心因而衰弱,忠诚也日益减退。有些武士染上商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引自日本世事

11、见闻录 史料二 横须贺,位于东京湾入口,日本近代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2003年,这座依山傍水、清秀怡人的小城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纪念活动,被纪念的是一位美国将军人们很难想象,150年前,正是这位将军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了自己的国门,让这个岛国走上了一段充斥着悲剧和奇迹、混杂着屈服和刚强的历史。大国崛起,史料解读,表明武士阶层的变化,中下级武士成为幕府统治的掘墓人。 表明黑船事件是近代日本历史上一个转折点,促进日本社会发生剧烈变化。,问题思考,(1)史料一中的变化对日本封建秩序有何影响?,提示 冲击了幕府统治和等级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提示,(2)史料二中被纪念的美国将军是哪位?史料中的“悲剧”

12、和“屈服”指什么?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日本人纪念这位美国将军的原因。,提示 将军:培理。“悲剧”和“屈服”:指遭受侵略,被迫打开国门,签订日美亲善条约之后又与英、俄、荷、法签订类似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原因:这位美国将军在客观上把近代工业文明带到日本,促使日本跟上近代化步伐。,明治维新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改革的必要性 内忧:幕藩体制激化了社会矛盾;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外患: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民族危机加深。,史论总结,(2)改革的可能性 内部条件 政治前提:中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社会现状并成为领导者;武装

13、倒幕,建立了明治新政府。 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因素产生和发展。 思想条件:中下级武士中的有识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外部条件: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主题二 对明治维新的评价,史料一 日本资本主义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的史实表明,明治政府是沿着经济发展的同一方向起作用的权力。较之于其他落后国家的政府,明治政府的“明智”不只在于它能够建立官办企业,还在于它建立官办企业的目的一开始就是明确的:率先进行工业试验,积累经验,为民间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条件。 官办企业的拍卖与日本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特征

14、 史料二 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明治时期,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史料三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摘自世界近代史,史料解读,史料的出处明确地表明政府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和地位。 指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同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指日本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经济技术,并力行实践。,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指出日本

15、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思路。结合史实说明为实现这一思路,明治政府做了哪些努力?,提示 思路:建立官办企业以积累经验,为民间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条件。努力:利用政府力量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后采取低价转让等方法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提示,(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的评价。,提示 “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为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各种人才;另一方面又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提示,(3)据史料三,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因素是什么?,提示 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不仅学习政治制度,而且学习经济、文化等。,对明治维新的评价,史论总结,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据记载,“黑船到来的当天夜里,江户城一片混乱,武士们忙于备战,城外大小寺院内钟声齐鸣,妇孺凄厉地哭喊,有钱人准备逃往乡间,更多的人拥进神社,击掌祷告神灵,乞求神风再起,摧毁黑船”。日本的这一幕发生在 A.1192年 B.1853年 C.1867年 D.1868年,答案,解析,解析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