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企业经营管理》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9002036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47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口企业经营管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港口企业经营管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港口企业经营管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港口企业经营管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港口企业经营管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港口企业经营管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口企业经营管理》ppt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章港口企业经营管理,本章重点: 1、运输企业经营内容、经营管理体系; 2、运输企业经营领域与经营策略; 3、量本利分析,13.1 企业经营的概念,一、企业经营的定义 经营本为经度营造的意思,引申为筹划营谋。 企业经营是正确处理企业外部关系的一系列有目标、有计划的实践活动。,二、经营与管理的区别 1、经营是决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实现方针任务的策略和方法,管理是战略目标具体化的过程。 2、管理是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经营是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为达总的预期目的所进行的选择最佳方案、做出正确决策等一系列的工作。 3、管理是处理好企业内外的人、财、物三者的关系,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经营是处理企业外

2、部、内部环境与企业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最有效的利用资源,更好的满足社会需要。,三、港口企业的内外部环境 外部: 1、国内和国际的经济形势; 2、政府的各项政策和法律; 3、各种资源的供应状况; 4、市场需求与竞争; 5、科技发展水平等。 内部: 1、港口吞吐能力适应性; 2、港口泊位特性适应性; 3、泊位装卸工艺; 4、港口生产经营准则、服务规则; 5、运输工具在港口停留时间的长短。 四、运输企业经营模式 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承包;租赁;股份合作;股份制;委托经营。,13.2 运输企业经营活动内容,一、运输企业经营管理三大阶段 1、生产前阶段的活动有: 全国及地区经贸发展状况的调查与预测;

3、包括运输环境、运输市场、 运输技术、 货运量与客运量调查与预测; 企业经营决策; 采用新运输技术或工艺的决策; 经营计划制定; 企业所需资金筹集; 劳动者挑选与培训; 运输工具与设备购置; 运价与各项费率确定; 燃、润、物料购入等。,经营计划的制定; 企业所需资金的筹集; 劳动者的挑选与培训; 运输工具与设备的购置; 运价与各项费率的确定; 燃、润、物料的购入等。,2、生产中阶段的活动有: 运输生产组织与企业工作组织; 生产作业管理;运输工具或货物的保险; 劳动组织与管理; 生产调度; 安全运行的监督; 运输工具与设备的管理; 燃、润、物料的供应与管理; 财务管理; 成本核算; 通信联络等。,

4、3、运输后阶段的活动: 运输生产质量的检查; 货损货差等安全质量的理赔; 征求货主及服务单位对运输工作的意见; 与其他企业或运输方式结算费用; 生产活动的经济分析; 对职工的奖与罚; 设备的报废和更新; 决定新的投资方向等。,二、运输企业经营的三大资源: 1、运输企业的物质流: (1)运输企业的生产对象、货物的流转 (2)运输企业生产设备等的流转 2、运输企业的资金流。 3、运输企业的信息流:市场的需求信息;国家有关运输法规方面信息;有关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的信息;有关车、船、装卸设备的定额参数信息;有关道路、航道状态的参数;各种商务函电;车、船的动态。,13.3 港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体系,1、

5、经营观念:贯穿企业一切经营活动指导思想 港口企业必须具有:全局的观念、服务的观念、竞争的观念、效益的观念、创新的观念、时间的观念和经营的思想。 2、经营方针:是经营观念在一定形势下的具体表现和展开,是经营观念与经营形 势结合的产物。 3、经营目标:是经营方针在一定内外条件下的具体化和展开,是经营方针与内外经营条件相结合的产物。,4、经营战略:是经营目标在企业现实基础 及发展可能性条件下的具体化和展开,是经营目标与企业现实基础及发展可能 相结合的产物。 5、经营组织:(经营实施阶段)它是经营战略在一定资源条件下的具体化和展开是经营战略与经营资源相结合的产物。 按照经营战略分配资源,建立人、财物、

6、 信息等经营结构。 6、经营控制:是经营组织在经营过程中的具体化和展开。它包括运作中的调节和控制,使各项经营活动按原先设想和 要求具体地进行的过程。,13.4 运输市场及市场调查,1、运输市场:是运输生产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和领域,或者说是进行商品交易的关系的总和。 2、运输市场的特征: (1)与贸易相关的市场:区域性较强,竞争激烈,波动性较大。 (2)典型的服务市场。 (3)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3、运输市场的分类: (1)按运输方式分可分为航空、海洋、内河、管道、铁路等。 (2)按运输对象分可分为客运市场和货运市场。 (3)按车船型分可分为小轿车市场、大客车市场、租车市场、

7、油轮市场、液化气船市场、集装箱市场等。 (4)按区域可分为国际、沿海、内河市场等。 (5)按供求可分为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买方市场是指供过于求;卖方市场是指供不应求 (6)按运输需求弹性分可分为弹性运输 市场和分弹性运输市场。 (7)按运输组织方式可分为班轮、租船市场等等。,4、运输市场竞争的内容: (1)运输服务方式的竞争:各种装卸工艺;泊位类型;运输对象;运输工具;运行路线;运行组织方式;运行组织方式;停靠站点;到发时间。 (2)运输价格的竞争。 (3)服务质量的竞争。 (4)品牌的竞争。 (5)人才的竞争。,5、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步骤的、系统的收

8、集、纪录整理和分析企业有关产品或劳务在市场经营活动方面的情况或资料,供经营管理者进行预测、决策和制定经营计划的一种经营活动。 运输市场调查的内容: (1)工业方面:工业布局、规模、水平、供销量和运输方式等。 (2)农业方面:粮仓、土特产、畜牧业等,(3)商业方面:轻工业和库存中心 (4)基础建设方面:基建材料 (5)对外贸易 (6)交通状况 (7)腹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调查 (8)对技术发展的调查 (9)对市场需求量的调查 (10)竞争对手的调查 (11)运价的调查 (12)企业经济政策和执行情况的调查,运输市场调查的方法: (1)普查法:即对市场全面的调查。特点:全面、彻底、精确;但

9、费用高,时间长,较复杂。 (2)随机抽样调查法:从整体中抽出部分样本,从中推断整体的方法。 (3)问卷法 (4)访问法:当面或通过电话、书面向被调查者询问,以获得所需要的资料。例如:座谈会、填表等 (5)观察法:深入市场或现场观察和记录。例如:参加订货会、物资交流会、展销会等等。,运输市场调查的阶段和步骤: (1)准备阶段:确定目的和要求、调查内容、地点、对象、时间、方法等。 (2)实施调查阶段:重点与一般;全面和典型;内部与外部、定量与定性;历史与现实等。 (3)资料整理和分析阶段:资料的审查、分类、分析;写出调查报告、序言(目的、过程、方法等)、主体(分析、结论、建议);附件(数据等)。

10、(4)撰写调查报告:主体和附件。,13.5 运输市场预测,一、预测的概念: 预测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资料,通过定性的经验分析和科学的定量计算,找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预见或推断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预测具有科学性、近似性和局限性。 二、运输市场预测的主要内容: 1、运输总量的预测; 2、各种运输方式运输量预测; 3、分货种运输量预测。,三、预测的分类: 1、按预测的内容划分:社会预测、科学预测、经济预测等。 2、按预测对象的范围划分:宏观预测、微观预测。 3、按预测时间划分:短期预测、中期预测、长期预测。 四、预测的步骤: 1、明确目的,确定目标; 5、分析预测误差; 2、收集和分析资料数据; 6

11、、改进和修正。 3、建立预测模型; 4、计算预测值;,一、市场预测方法 定性预测 1、个人判断法; 2、专家会议法; 3、德尔斐法; 4、主观概率法等。 定量预测 (一)时间数列法 1、趋势外推法 2、回归分析法 3、其它方法,第五章 港口企业的经营决策,本章使学生了解经营决策的概念,重点掌握经营决策的方法及应用.,13.6 港口企业经营决策,一、决策的概念 决策就是作业行动决定的意思;即是指对未来的行动确定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方案中选择一个适当的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其的内涵包括:为了达到一个既定的目标 A、收集和分析所需的信息,规定不同的可行策略或可行性方案,评估

12、和预测每一可行性方案的结果。 B、在若干个有价值的的方案中进行优化选择。 C、对优选的方案付诸行动并反馈控制。,二、决策的分类: 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划分: A、战略决策:即企业的经营决策,使企业总体发展方向和重大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属于全局性的、长期性的目标;例如:船型的配置、新市场的开拓、航线的选择、投资方向和规模、码头泊位等新建与改造、货种货源的确定。 B、管理决策:是指企业做出战略决策后执行中的决策,属于战术性质。他比战略决策更具体,时间也更短,一般是企业在管理和组织工作如何合理的选择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决策。例如:经营组织的改进、装卸工艺与组织的改进。,C、业务决策:是指为了提高业务

13、效率和生产效率,更好的执行管理决策,在日常业务工作中所做出的决策。例如:定额的制造、生产任务的日常分配、物资调配、采购和库存管理等。 2、按决策的重复性划分: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3、按决策问题的已知条件分: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 4、按决策的分析方法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5、按决策的目标分:单目标决策,例如:利润最大化,吞吐量最大化等;多目标决策,例如:利润、吞吐量等。 6、按决策的层次不同分:中、高、基层决策,三、决策的重要性:是经营管理的首要环节,是企业正确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四、决策的原则: 1、政策

14、性原则 2、经济性原则 3、群众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五、决策的基本程序(见下图),六、决策方法 1、确定型决策 是决策者对所决策问题的未来发展有十分把握。但是,事物总是变化的,绝对的确定是很难得。因此,应用确定型方法总是有假设条件的,假设条件变化了,相应的结论也应变化。 1)ABC分析法:也称重点管理法,即关键少数。 2)盈亏平衡分析法:也称量本利分析法。 3)线性规划法。 4)动态规划法。 5)综合评价法: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判法,2、盈亏平衡分析法 1)概念:是根据与决策方案有关的产品销量、成本、盈利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决策对企业盈亏的影响程度,从而评价选择最优方案的一种方法。

15、2)量本利三者之间的关系 利润A=销售收入R总成本C 其中: R =产品单价P*产量 ; C =可变成本CV +固定成本CF 3)盈亏平衡图(线性),盈亏平衡图,3)盈亏平衡点( Break Oven Point) 即:A=0 R=C P*Q=CV+CF P*Q=CV*Q+CF 盈亏平衡点产销量;Q=CF/(P-CV) 即:产销量=总固定成本/(单位收入单位变动成本) 当:QQb 企业盈利 当:QQb 企业亏损,5)盈亏平衡点的基本假设 (1)假设所有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2)假设平均单位收入是稳定的; (3)假设平均单位变动成本是稳定的; (4)该法适用于产品单一、大批量生产的产

16、品,或者产品品种虽多但组合比率固定而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而对品种多小批量生产的企业则应作调整后使用; (5)产销量一致.,5)盈亏分析的用途: 盈亏分析中量本利任一因素的改变对盈亏平衡点位置的影响及对企业盈亏的影响: (1)单位收入P改变的影响:P升高,Qb降低,或企业产量不变,盈利增加;P降低,Qb升高,或企业产量不变,盈利减少。 (2)单位变动成本Cv改变的影响:Cv升高,Qb升高,当产量不变时,盈利减少;Cv降低,Qb降低,企业产量不变时,盈利增加。 (3)固定总成本Cf改变的影响:Cf降低,Qb降低,当产量不变时,盈利增加;Cf升高,Qb升高,产量不变时,盈利减少。,用途: (1)用于预测方面: a.根据计划产销量,预测盈利额; b.根据既定的目标盈利额,预测应达到的产销量。 例题:固定总成本预算为6000元/月,单位收入为0.2元/吨公里;单位变动成本0.14元/吨公里。月计划货物周转量160000吨公里。则预测盈利额:160000*(0.2-0.14)-6000=360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