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文】神经系统解剖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68952865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A文】神经系统解剖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5A文】神经系统解剖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5A文】神经系统解剖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5A文】神经系统解剖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5A文】神经系统解剖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A文】神经系统解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A文】神经系统解剖(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系统解剖,解剖学姿势 即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足尖朝前;上肢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向前方(拇指在外侧)。 上和下:按解剖学姿势,头居上,足在下。近头近为上,远头侧为下。 前或腹侧与后或背侧,是指距身体前、后面的距离相对远近的名词。距身体腹侧面近者为前,距人体背侧面近者为后。 内侧和外侧是指人体器官等与人体正中矢状面距离大小的术语 内和外是指空腹器官的相对位置。近内腔者为内,远离内腔者为外。 矢状面:是指前后方向,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该切面与地平面垂直。经过人体正中的矢状面为正中矢状面,该面将人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 冠状面:是指左右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该切面与

2、矢状面及水平面相互垂直。 水平面:也称横切面,是与地平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平面,该平面与冠状面和矢状面相互垂直。,解剖小讲堂,神经系统是由位于颅腔内的脑、椎管内的脊髓以及附于脑和脊髓的脑神经及神经组成。神经系统通过发射控制和调节体内其他系统的正常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周围NS,神经系统,中枢NS,端脑 间脑 小脑 中脑 脑桥 延髓,脑干,按与中枢连 接的部位分,脑神经(12对),按所支配 的范围分,脑,脊髓,脊神经(31对),躯体N:,内脏N:,体表、骨、 关节、骨骼肌,内脏、心血管、 平滑肌、腺体,神经系统组成,周围NS,神经系统,中枢NS,端脑 间脑 小脑 中脑 脑桥 延

3、髓,脑干,按与中枢连 接的部位分,脑神经(12对),按所支配 的范围分,脑,脊髓,脊神经(31对),躯体N:,内脏N:,体表、骨、 关节、骨骼肌,内脏、心血管、 平滑肌、腺体,3.中枢神经,3.1-脑,脑干,延髓,脑桥,中脑,小脑,间脑,端脑,左、右大脑半球,皮质,髓质,基底核,脑室系统,3.1.1端脑,3.1.1端脑,大脑半球上外侧面,大脑半球内侧面,3.1.1端脑,3.1.1端脑皮质,感觉中枢,3.1.1端脑皮质,3.1.1端脑髓质,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半球的纤维,联络纤维:联络本半球各部分之间的纤维,投射纤维:连接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纤维,髓质,内囊后肢,内囊,3.1.1端脑髓质,投射纤

4、维,3.1.1端脑 基底核,基底核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主要是参与随意运动的稳定,肌紧张的控制以及本体传入冲动的处理。临床上,基底核损害所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分两类:一类是运动过少而肌张力亢进的综合征,如震颤麻痹;另一类是运动过多而肌张力减退的综合征,如舞蹈病。,脑室投影图,3.1.1端脑 脑室系统,侧脑室:左右各一,借室间孔通第三脑室。,3.1.2间脑,间脑:间脑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主要由背侧丘脑、后丘脑和下丘脑组成。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为躯体感觉中继核;下丘脑包括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和漏斗,是调节内脏活动、内分泌活动的高级中枢,对体温、摄食、生殖、水盐平衡及内分泌活动进行调节。后丘脑包括内、外

5、侧膝状体,分别与听觉和视觉传导有关。,3.1.3小脑,小脑:小脑位于颅后窝内,在延髓与脑桥的后上方。中间缩窄部分为小脑蚓,维持身体的平衡;两侧膨大部分是小脑半球,调节骨骼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在小脑半球下面,靠近小脑蚓两侧有一对隆起,称小脑扁桃体。,3.1.3小脑,3.1.4脑干,脑神经,3.1.4脑干,3.1.4脑干,脑神经,脑干的结构,3.1.4脑干,脑干的结构,3.1.4脑干,3.1.4脑干,脑干的结构,脑神经核,3.1.4脑干,非脑神经核(运动、感觉传导的中继核),1. 中脑的非脑神经核 (1)红核(运动) (2)黑质(运动) (3)中脑顶盖(上丘、下丘和顶盖前区 ) 2. 脑桥的非脑

6、神经核 (1)脑桥核(感觉) (2)蓝斑核 3. 延髓的非脑神经核 (1)薄束核和楔束核(感觉) (2)下橄榄核,3.1.4脑干,上行传导通路(感觉),3.1.4脑干,下行传导通路(运动),脑干的功能:脑干具有传导功能,能承上启下的传导各种上、下行神经冲动,脑干也是重要的生命中枢所在。,脑干的网状结构,3.1.4脑干,脊髓的位置: 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接延髓,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约平第3腰椎,故临床上腰椎穿刺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之间进行,不至于损伤脊髓。,3.2脊髓,(一)脊髓的位置,脊髓的外形: 脊髓呈前后略扁的圆柱状,全长4045cm,有1个圆锥、2处膨大,脊髓表面

7、有6条沟裂。 下端变细呈圆锥形,称脊髓圆锥,其末端向下延续为一根细丝,称终丝,稳定脊髓的作用,无神经组织; 颈膨大-颈髓第4节段到胸髓第1节段; 腰骶膨大-腰髓第2节段到骶髓第3节段。,3.2脊髓,(二)脊髓的外形,脊髓节段: 每对脊神经所连的一段脊髓称为一个脊髓节段。共31个节段,包括颈髓8节,胸髓12节,腰髓5节,骶髓5节和尾髓1节。,两膨头 一个圆锥 一条终丝 六条沟裂 两组神经根 三十一个节段,3.2脊髓,(三)脊髓节段,在新鲜的脊髓的横切面上,可见脊髓由灰质和白质构成。脊髓中央有一小孔,称为中央管。,3.2脊髓,(三)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 呈蝶形位于中央管周围,纵贯脊髓全长。每侧灰

8、质前部扩大,称前角;后部狭细,称后角。前后角之间称为中间带。第1胸节段到第3腰节段的中间带向外侧突出,称侧角。在横切面上呈“H”形,其中间横行部分,称灰质联合。 前角-运动神经元,通称前角运动细胞,支配骨骼肌运动; 后角-感觉神经元,通称为后角细胞。 侧角-侧角细胞,交感神经的低位中枢。,3.2脊髓,(三)脊髓的内部结构,白质: 主要由密集的纵行纤维束构成。每侧白质均可借脊髓表面的沟、裂分为3个索:后正中沟和后外侧沟之间的白质,称后索;前、后外侧沟之间,称为外侧索;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为前索。各索都由多个纤维束组成,纤维束主要分: 上行纤维束:起自脊神经节细胞或脊髓灰质,将各种感觉信息传至脑

9、; 下行纤维束:起自脑的不同部位,止于脊髓,将脑发出的神经冲动传至脊髓。,3.2脊髓,(三)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的功能:传导功能;反射功能。 传导功能:通过上行纤维束将感觉信息传至脑,同时又通过下行纤维束接受高级中枢的调控。临床上脊髓横断损伤时,因纤维束全部阻断,脊髓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则损伤阶段一下躯体的感觉和运动全部丧失,称截瘫。 反射功能:脊髓作为一个低级中枢,有许多反射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通过固有束和脊神经前、后根完成一些反射活动,如腱反射、膝反射、腹壁反射。,3.2脊髓,(三)脊髓的功能,4.周围神经,周围神经: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神经成分,主要由神经和 神经节组成。,4.1脊神经

10、,颈神经(8对) 胸神经(12对) 腰神经(5对) 骶神经(5对) 尾神经(1对),脊神经的组成:,4.1脊神经,颈丛 组成:C14前支; 位置: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颈丛的分支:,脊神经的组成:,4.1脊神经,2.臂丛: 组成:C5-8前支和T1前支大部分; 主要分支:胸上肢肌、背部浅层肌和上肢的肌、关节和皮肤。,4.1脊神经,脊神经的组成:,3.胸神经前支: 胸神经前支共12对,T1-11对位于相应的内间隙中,称肋间神经;第12对位于第12肋下方,称为肋下神经。临床上常以节段性分布区皮肤的感觉障碍来测定麻醉平面的高低或推断脊椎损伤平面。,4.腰丛: 组成:T12 一部分、L13 的前支、L

11、4 的一部分; 位置:腰大肌的深面,腰椎横突前方; 主要分支:分布于下腹部、腹股沟区、阴囊(或大阴唇)和大腿的皮肤以及腹背肌、大腿肌内侧群等。 重要分支是股神经为腰丛最大的分支。,4.1脊神经,脊神经的组成:,5.骶丛: 组成:L4一部分、L5 、S15、Co的前支 位置:小骨盆侧壁、骶骨及梨状肌前面 主要分支:大部分臀肌、大腿肌后群、小腿肌、足肌以及臀区、会阴部、股后区、腘窝、小腿及足的绝大部分的皮肤等,4.1脊神经,脊神经的组成:,4.2脑神经,嗅神经 视神经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脑神经共12对;按通常其与脑相连的顺序编码,如下:,感觉性神经:嗅N、视N、前庭蜗N 运动性神经:动眼N、滑车N、展神经、副N、舌下N 混合性神经:三叉N、面N、舌咽N、迷走N,4.2脑神经,每对脑神经所含神经纤维种类不同。依据脑神经所含纤维成分的不同,将12对脑神经分为如下三类:,4.3内脏神经,内脏神经: 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腺体支配心肌、平滑肌、腺体,不受意志控制。,牵涉性痛:当某些内脏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痛觉。如心绞痛时,常在左胸前区及右臂内侧皮肤感到疼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