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池养鳗疾病与水环境的关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8930 上传时间:2016-11-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池养鳗疾病与水环境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土池养鳗疾病与水环境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池养鳗疾病与水环境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池养鳗疾病与水环境的关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是养殖鳗鱼的决定因素。水环境不仅决定能否养殖鳗鱼,而且直接影响产量的高低,最终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改良水环境,才能养殖好鳗鱼。下面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分析鳗鱼疾病与水环境的关系。一、酸碱度水中 是重要的综合水质指标,它直接影响鳗鱼的生理状况。水体中生物的、化学的或物理的成分发生变化时,都会在 上表现出来,土池鳗鱼要求池水的 保持在 间。如果水体 小于 酸性,会造成鳗鱼酸中毒,造成蛋白质变性,使组织器官失去功能而死亡;当 大于 ,水体呈碱性,对鳗鱼有强烈的腐蚀性,使鳗鱼鳃损伤严重。过酸过碱的水都能刺激鳗鱼鳃和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使鳗鱼从水体中摄氧能力减弱,因此,即使鳗

2、鱼在富氧水域里也会出现缺氧症。防治措施:当 小于 以用 30 克/立方米生石灰进行调节,或用“微生态促进剂”可提高 。如果 大于 立即换水,也可全池泼洒溴氯海因、二溴海因或一元化稳定性二氧化氯,浓度 。二、溶氧水体中溶氧是鳗鱼生存和生长的重要环境条件,它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低氧对鳗鱼的生长很不利,轻则影响摄食、生长、饲料利用率;重则导致抗病力下降、致病死亡。鳗鱼对溶解氧的要求应保持 4 毫克/升以上。导致溶解氧低的原因:一是气温高,鳗鱼活动量大而耗氧多;二是放养密度过大,鳗鱼呼吸量大;三是池内有机物分解及无机物的氧化消耗等。防治措施:合理搭配混养品种和放养密度,土池最理想的放养密度是

3、:20P/千克每亩为 25003500 尾,30P/千克每亩为 30004000 尾。要求管理人员每天要定时进行溶解氧测定,发现水体溶解氧不足,应及时使用增氧机,增氧机使用时间长短要根据天气变化而定,如果水色确实老化,要适时注入新鲜水或亩泼洒一元化稳定性二氧化氯 80150 克。三、水温水温直接影响鳗鱼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鳗鱼的摄食和生长。土池鳗鱼其适应温度范围为 2028,在这范围内,鳗鱼的代谢相应增强,摄食量增加,生长加快。反之,鳗鱼代谢减弱,免疫力下降,致病甚至死亡。另一方面,各种病原微生物都在一定的水温条件下繁殖,从而导致疾病流行。如欧州鳗狂奔病一般发生在夏季高温,水霉病则在冬春水温低

4、时流行。防治措施:投喂新鲜优质的饵料;在气候骤变、水温及溶氧波动大时,应降低投饵量,要注意水质调控,在整个养殖期间应采取“三调”措施即调新、调优、调活;在鳗鱼摄食旺季,应添加些利胃散、利胆保肝宁、菌毒散、多种维生素、大蒜素或中草药剂等健胃助消化及消炎解毒制剂拌料口服。四、彻底清理池塘底质和淤泥清理池塘底质和淤泥是创造良好养殖生态环境的基础。池塘有机物和腐殖质淤泥往往是恶化并诱发病害发生的主要根源。研究表明,淤泥过多,易使水质恶化,酸性增加,病菌易于大量繁殖,同时在不良环境中,鳗鱼抵抗力减弱,因此容易发生疾病。防治措施:新建造的土池在放苗前应先进水浸泡,水深保持 5070 厘米,3 次,每次加水

5、量不超过 20 厘米,使 稳定在 间。若是旧塘,必须严格彻底清理淤泥、耕翻或曝晒,有条件的最好先用推土机推出底泥 1020 厘米运送堤外,而后除亩施生石灰 75100 千克外,每立方米水体再施用 克漂白粉或亩施一元稳定性二氧化氯 克全池泼洒也可,以杀除敌害生物。消毒后的土池要经过 6080 目筛过滤的水浸泡,35 天后排干,反复 35 次,等彻底消毒后再灌新水(新建土池同法消毒),并用 57食盐加入新水内,预防病毒传播。五、氨氮、硫化氢和亚硝酸盐氨来源于池塘底泥和大量有机肥入塘及鳗鱼本身排泄物,经硝化作用而产生,它对于鳗鱼是剧毒物质,能破坏鳃组织,并渗进血液中,降低血液载氧能力,使呼吸机能下降

6、。硫化氢来源于池底淤泥中的硫酸盐还原菌还原为硫酸盐,以及由异氧菌分解残饵或粪便中的有机硫化物,致淤泥变黑,这是硫化氢存在的重要标志。亚硝酸盐是氨在硝化过程中的产物。它是诱发鳗病的重要原因,其原因是夏季气温高,大量动植物尸体、鳗鱼粪便和残渣余饵沉积池底分解,产生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使水质恶化,引起鳗鱼的缺氧或中毒死亡。另外,池塘中由于滥用药物,或引用水源不当极易造成有机磷中毒。防治措施:对于水深 1的养殖池塘,克,一般每月泼洒 12 次。此药不仅能有效杀灭这些致病微生物,而且还能与水体中硫化氢、有机物等发生反应,从而达到除臭、抑菌消毒、降氨增氧、改良底质、净化水质的目的,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水产/渔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