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参考材料:甘肃实施意见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689120 上传时间:2017-05-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扶贫参考材料:甘肃实施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准扶贫参考材料:甘肃实施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准扶贫参考材料:甘肃实施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准扶贫参考材料:甘肃实施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准扶贫参考材料:甘肃实施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准扶贫参考材料:甘肃实施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扶贫参考材料:甘肃实施意见(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准扶贫参考材料:甘肃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特别是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和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特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紧盯努力到 2020 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精准扶贫的部署要求,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任务,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攻方向,深化拓展“1236”扶贫攻坚行动,坚持城乡一体化与精准扶贫相融合、区域开发与到村到户扶持相结合,因地制宜、改革创新,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措施、更

2、加有效的行动,推动扶贫政策向特困片带聚集、扶贫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聚焦、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聚合,做到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 ,真扶贫、扶真贫,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二、对象精准1.规范建档立卡。以 58 个片区县为主战场,兼顾 17 个“插花型”贫困县,瞄准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对 225 个特困片带和 6220 个贫困村、97 万贫困户、417 万贫困人口,统一识别标准、统一数据口径,动态掌握基本信息,推行扶贫对象实名制管理。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做到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责任清,数据准确、管理规范。实行脱贫销号,加强政策衔接,将

3、返贫人口及时列为扶贫对象,做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2.列出需求清单。坚持问题导向,依据建档立卡确定的扶贫对象,区分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不同致贫原因,准确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需求。3.明确脱贫措施。找准贫困群众最期盼、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制定详细计划、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挂图作业,明确进度、倒排工期,确保项目资金、帮扶力量和监测评估到村到户。三、目标精准4.明确阶段目标。从 2015 年到 2020 年,按照前三年集中攻坚、后三年巩固提高的阶段安排,紧紧抓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这个核心,确保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步推

4、进扶贫开发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前三年集中攻坚,每年稳定减少贫困人口 100 万人以上,到 2017 年底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7000 元以上,其中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4000 元以上;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后三年巩固提高,到 2020 年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消除绝对贫困,所有贫困县实现脱贫;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5.确定脱贫时序。编制“十三五”扶贫专项规划。综合考虑藏区、秦巴山区、六盘山区和插花型片区等不同区域各县扶贫攻坚任务、工作难度、扶贫成本

5、、资金投入等因素制定减贫计划,明确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脱贫时序。市(州) 、县(市、区)制定到村到户减贫计划。6.对接全面小康标准。把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涉及农村的主要指标与我省扶贫攻坚目标相衔接,并根据国家“十三五”扶贫规划和精准扶贫工作新的要求,精准对接和及时完善有关指标体系,细化落实具体措施办法。四、内容精准7.完善基础设施(1)村道硬化。优先在贫困地区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 “美丽乡村”示范村道路建设工程和农村路网改善工程,2015 至 2017 年每年建成建制村通畅工程 1 万公里以上,到 2017 年全省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实现“乡有等级站、村有汽车停靠点、

6、村村通客车”的农村客运目标。对居住相对集中、基础条件较好的建制村村组道路进行硬化,其它建制村村组道路逐步实现砂化。2018 年起,用 3 年时间实施农村路网改善工程 1 万公里,升级改造一批重要的县乡道路,推进县乡道路联网工程,加快推进断头路、瓶颈路、年久失修路和危桥“三路一危”改造,完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支持产业基地田间道路建设。建立通村道路维修养护机制。(2)饮水安全。提高水质达标率和自来水入户率。2015 年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目标。2017 年完成饮水安全不稳定的 1107 个贫困村供水工程的改造提升,实现 26 万户群众通水入户。2020 年建立从“源头”到“龙

7、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体系,保证水量、提高水质,使贫困群众都能喝上更加方便、稳定和安全的饮用水。(3)危房改造。从 2015 年起,每年改造农村贫困户危房 14 万户,2017 年完成 42 万户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2020 年前完成 63 万贫困户危房改造,基本消除农村危房。完善贫困村住房建设规划,改造后的住房须建筑面积适当、基本功能齐全、达到抗震设防标准。制定贫困户危房改造贷款贴息政策,省级农村危房改造计划优先向贫困县倾斜。(4)农电保障。加快农网升级改造,到 2016 年底实现贫困村户户通照明电、自然村通动力电。(5)信息网络。加快贫困乡村宽带网络建设步伐,到 2017 年底实现贫困村宽

8、带信息网络全覆盖,为提供优质信息服务打好基础。(6)易地搬迁。统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新型城镇化试点等项目,尊重群众意愿,采取易地搬迁、整村推进,整体搬迁、插花安置,就近搬迁、改善条件等多种方式,加快扶贫搬迁步伐,到 2020 年底实现具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应搬尽搬。将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省级规划,优先安排实施。适当提高易地搬迁贫困户人均补助标准,落实每户 5 万元、贴息 3 年的优惠贷款政策。建立易地扶贫搬迁用地手续办理审批绿色通道,允许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将节余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在省内挂钩交易,解决部分搬迁资

9、金。帮助解决河西地区移民生产生活发展难题。(7)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对贫困县倾斜的力度。支持具备条件的贫困县发展特色优质林果产业和林下经济,每年新建规模不等的标准化特色优质林果示范基地 40 个以上,鼓励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加工和森林旅游。大力开展贫困县国土综合治理,加强农田水利和梯田建设,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建设,有效预防地质灾害,2017 年完成规划 80%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搬迁避让工程。开展贫困地区国家级

10、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项目,到 2020 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低于75%,中小型畜禽养殖综合治理率不低于 55%。加强贫困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耕地重金属、化学品等污染治理力度,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激励机制。(8)村容村貌整治。环境整洁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向贫困村倾斜。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为重点的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推进改厕、改圈(舍) 、改灶、改院和治弃、治污、治理乱搭乱建工作,保护历史遗迹、古树名木等人文自然景观,创建干净整洁、山清水秀的农村人居环境。制定村规民约,健全完善群众自我管护村内公共设施和

11、环境卫生机制。8.壮大富民产业(1)重点发展特色农牧业。制定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的专项支持政策 。重点鼓励扶持发展以玉米、马铃薯为主的旱作农业和日光温室等设施农业;重点鼓励扶持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重点鼓励扶持发展优质林果、高原夏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重点鼓励扶持发展油橄榄、茶叶、花椒、核桃、百合、玫瑰、油菜、小杂粮、油用牡丹、甜高粱等区域性特色优势农产品。在具有甘肃特色优势的农牧业、农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等方面上台阶上水平。加快“一县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向贫困县倾斜、向贫困村覆盖,2017 年主要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 80%,

12、 “三品一标”农产品覆盖 90%以上贫困村。(2)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进培育整合一批精深加工企业,“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快加工、仓储、保鲜等设施建设,带动贫困村牛羊肉、中药材、蔬菜、果品等精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推动贫困县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2017 年贫困县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比 2014 年增长 40%,2020 年实现翻番。(3)重视发展劳务经济。鼓励能人带动务工,打造提升“陇原妹” 、 “陇原月嫂” 、 “陇原巧手”和兰州牛肉拉面等劳务品牌,促进劳务输转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加强驻外劳务服务站和基地建设,完善

13、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整合培训资源,开展订单、订岗、定向、菜单式培训,推进培训、鉴定、输转一体化,到 2015 年底每个贫困县建立一个综合性培训平台。免费对贫困劳动力开展精准培训,对“两后生”开展 23 年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对务工青年开展 3 个月左右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对在岗务工人员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对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开展创业培训,加强对创业和技能带头人的示范培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双证书”制度。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机制,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 15000 人。就业专项资金分配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2017 年实现新增

14、“两后生”和贫困地区有需求的劳动力全部得到培训;2020 年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 1 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掌握 1 门致富技能,实现技能提升培训全覆盖。(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贫困地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商业服务网点、民族贸易网点、农资和商品配送中心、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和农产品冷链等项目建设向贫困县和贫困乡倾斜。在贫困村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服务,加强农产品营销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民俗文化、光伏发电、水电等增收产业,优先吸纳贫困户参与项目建设与经营。开展旅游强县、旅游名镇名村创建,推进旅游扶贫试点。推进电商扶贫,在贫困县分期分批开展电商扶贫试点。

15、加快实施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和京东集团“千县燎原”计划,拓展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优先在贫困县实施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支持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建立农村电商服务体系,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进城,促进工业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下乡。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在贫困村设立服务网点,2017 年物流、快递服务基本覆盖贫困村。(5)积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全省“十百千万”工程向贫困地区倾斜,制定和完善贫困地区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对吸纳贫困户参股、带动增收效果好的产加销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给予扶贫财政资金、信贷规模支持。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增强生产标

16、准制定、种畜种苗统供、疫病统防统治、农业机械使用、技术信息服务、农业品牌打造、融资增信等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的功能,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组织化程度。到 2017 年每个贫困村至少建立 1 个产业合作组织和 1 个资金互助协会,每个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至少加入 1 个合作组织,每个贫困县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扶贫龙头企业。9.发展社会事业(1)教育扶贫。2017 年全省贫困村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 70%,2020 年实现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对贫困家庭子女免收保教费。改善贫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2017 年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室、桌椅、图书、运动场地等教学设施设备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宿舍、床位、厕所、食堂、饮水等基本满足生活需要,2020 年全面完成“改薄”任务,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均达到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对贫困家庭本科、高职(专科)学生每生每学年解决 8000 元以内生源地信用助学贴息贷款,提供勤工俭学机会。对贫困家庭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高职(专科)院校免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