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地理 第1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2.2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8865204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地理 第1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2.2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年高中地理 第1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2.2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年高中地理 第1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2.2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年高中地理 第1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2.2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年高中地理 第1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2.2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地理 第1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2.2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地理 第1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2.2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限时练 新人教版选修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2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A组该图为“某地某次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地面所受的破坏程度)分布图”,结合下表回答问题。烈度破坏程度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房屋轻微损坏,板房、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砂冒水房屋多有损坏,干硬土上亦有裂缝,地下管道破裂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房屋倾倒,道路毁坏,水面大浪扑岸1.图中、四处等震距最大的是()ABCD2图中处可能为()A一个村庄B一座城市C一洼池塘D一座小山3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其他地质灾害是()A泥石流B瘟疫C海啸D火山喷发下图表示某海域四次地震的发生地、震级和震源深度。读图,回答45题。4

2、该海域地震频发的原因是()A板块碰撞B板块张裂C岩浆活动D变质作用5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海浪。一般,当海底浅源大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km,震级大于里氏6.5级)造成大洋地壳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带动震源上方的深层(水深不小于1000m)海水做大规模扰动时,就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若上图中的四次地震都造成了地壳陷落,则四地中最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的是()A地B地C地D地2010年10月25日,印度尼西亚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从10月25日到11月2日,默拉皮火山多次喷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几十万人离家避难。据此完成67题。地震、火山位置6印度尼西亚发生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

3、处,地壳活动频繁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C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D印度尼西亚领土组成主要以岛屿为主7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A增强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增高B减弱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降低C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使昼夜温差变小D减弱了大气逆辐射,使昼夜温差变小8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是()A陡峻的沟谷山坡B平原地区C我国西北干旱地区D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9下图为“某国七级及以上地震震中分布示意图”。描述该国七级及以上地震震中分布特征,并简述其原因。B组10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是()读“等震线图”,回答1112题。

4、11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震源B震中距最小C烈度最小D震级最大12若甲地为震中()A震级abcB处受到的破坏程度一定比、大C在处比处先感觉到地震D甲为地震烈度最高区13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14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

5、因。(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参考答案1A2.B3.C第1题,根据图示和表格信息可知,处烈度最小,等震距应最大。选择A项。第2题,图中处烈度在以上,比周围地区大,可能为一座城市。选择B项。第3题,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沿海地区,可能引发海啸。选择C项。4A5.B第4题,图示区域为台湾岛东部海域,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第5题,根据题干信息结合图示中等深线数值得出正确答案。6A7.C第6题,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位于爪哇岛,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第7题,火山灰云团削弱了太阳辐射,因此白天气温较低;而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夜间气温

6、不会太低,从而使昼夜温差变小。8A泥石流的形成有三个条件:陡峻的沟谷;大量松散物;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我国西南山区面积大,地表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山体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一旦有暴雨因素诱发,就容易形成泥石流。9特征:分布范围广;多分布在该国的北部、东部和西南部;主要沿断层分布。原因:该国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断层发育。解析描述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时要注意从成因着手,先找到成因,再分析其分布特征。10D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一般距离震中越远,烈度越小。11B12.D等震线是烈度相近各点所连成的线,震中是地震烈度最高区,离震中越近,震中距最小

7、。一般情况下,离震中越远,烈度越小。震级是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13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解析从坐标图中可以看出6月的地质灾害次数最多,其次是8月、5月、7月、9月等。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14(1)崩塌、滑坡、泥石流。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解析(1)本题注意“红层地貌”、“外力作用”、“自然原因”,结合相关材料回答。(2)注意“红层地貌区”、“简述”、“主要危害”,结合相关知识回答。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