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推荐】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2.1 化学能与热能 课件 (共37张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8847004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推荐】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2.1  化学能与热能  课件 (共37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名校推荐】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2.1  化学能与热能  课件 (共37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名校推荐】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2.1  化学能与热能  课件 (共37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名校推荐】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2.1  化学能与热能  课件 (共37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名校推荐】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2.1  化学能与热能  课件 (共37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校推荐】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2.1 化学能与热能 课件 (共37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推荐】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2.1 化学能与热能 课件 (共37张ppt)(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第1课时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三维目标,思维激活 寒冷的冬天,有时会禁不住打一个寒战,此时人体内会产生部分热量,那么这些热量来自哪里?实验课上用酒精灯将镁条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强光,那么这种光能来源于哪里?人类社会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能源,且要不断地开发出新能源以满足生活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自学导引 一、化学键与能量 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化学键相结合的。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物质的化学反应与体系的能量变化是同时

2、发生的。 思考题1 形成1 mol CH键要放出415 kJ能量,则断开1 mol CH4中所有的CH键要吸收多少能量? 答案 1660 kJ。 二、化学反应中的吸热与放热 各种物质都储有化学能。一个化学反应完成后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思考题2 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_能量;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_能量。 答案 放出;吸收,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为例,用化学键的观点分析反应的本质过程。,H ,H2 + Cl2 = 2HCl,HH,Cl Cl,HCl,断开,断开,点燃,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

3、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形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H2 + Cl2 = 2HCl,HH,Cl Cl,HCl,吸收能量,断开,断开,吸收能量,形成,放出能量,点燃,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名师解惑 一、从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从微观分析看,化学反应是原子(或离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即在一定条件下,分子(或其他形式的微粒)中的化学键吸收能量后被破坏,形成原子(或离子),而后又相互结合成新的分子,在此过程中由于原子间(或离子间)的相互结合而放出能量。 下图为N2(g)和O2(g)生成NO(g)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由图可知,当1 mol N2

4、(g)与1 mol O2(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2 mol NO(g)时,1 mol N2 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946 kJ能量,1 mol O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需吸收498 kJ能量,形成2 mol NO分子中的化学键要释放632 kJmol12 mol1264 kJ能量。,反应N2(g)O2(g)2NO(g)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要看断键时吸收的能量与成键时放出的能量的相对大小。由上可知,断裂反应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为946 kJmol1498 kJmol11444 kJmol1,形成生成物分子中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为1264 kJmol1,即反应吸收能量180 kJ

5、mol1。 上述过程说明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反应过程中有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特别提醒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伴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水由液态变为气态需要吸收热量,但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分析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分析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吸收能量,二、决定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因素 一个反应在完成后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其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将比生成物多的那部分能量释放出来,这样的反应为放出

6、能量的反应;图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反应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这部分能量便储存在生成物中,这样的反应为吸收能量的反应。 (1)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出能量。 (2)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 特别提醒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要注意断键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之间的区别。,问题探究,整个反应过程(放出/吸收) kJ热量,1368,1852,放出484,典例导析 知识点1:化学键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例1 已知破坏1 mol HH键、ClCl键、HCl键分别需要吸收436 kJ、243 kJ、432 kJ能量,则由H2与C

7、l2生成1 mol HCl总的过程需要( ) A放热185 kJ B吸热185 kJ C放热92.5 kJ D吸热92.5 kJ 解析 破坏1 mol HH键、ClCl键、HCl分别需要吸收436 kJ、243 kJ、432 kJ能量,对反应:H2Cl22HCl,H2和Cl2生成2 mol HCl放出的热量为2432 kJ436 kJ243 kJ185 kJ,则H2与Cl2生成1 mol HCl总的过程需要放热92.5 kJ。 答案 C,跟踪练习1 下列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的是( ) AHHH2 BHClHCl CI2II DSO2SO2 答案 C 知识点2: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分析 例

8、2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 决定于_ _。如果化学反应表现为吸收能量,则有_(填不等式,下同),如果化学反应表现为放出能量, 则有_ _,请作出化学反应放出能量的示意图。,答案 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如图所示: 跟踪练习2 下列关于放出能量的反应:ABCD的说法中正确的是(EA、EB、EC、ED分别表示A、B、C、D所具有的能量)( ) AEAEC BEAECED CEAEBECED DEAEBECED 答案 C,第2课时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三维目标 思维激活 日本人发明了一种

9、即时加热的方便面,只要将杯子底部隔层中的固体加水混合就可以产生热量,一段时间后一碗热腾腾的面就煮好了。你想知道这是如何实现的吗?,自学导引 一、化学能与热能 1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是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电能等。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和放热。 思考题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天然气(CH4)燃烧:_ 。 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_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 钠与水的反应:_。,答案 CH42O2 CO22H2O,放热反应 CaCO3 CaOCO2,吸

10、热反应 3Fe2O2 Fe3O4,放热反应 2Na2H2O2NaOHH2,放热反应 3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二、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应用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化学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反应转化成热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之源;而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又是人们进行化学科学研究和创造新物质不可或缺的条件和途径。,名师解惑 一、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 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1根据实例判断。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燃烧反应,如C、H2、CH4等在氧气或空气中的燃烧,H2在氯气中的燃烧等;

11、酸碱中和反应;大多数的化合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如镁条和盐酸的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大多数的分解反应;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C和CO2、C和水的反应等。,2根据生成物和反应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若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则为吸热反应,反之为放热反应。实际上,反应放热就是因为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而反应吸热是因为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根据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相对稳定性判断。由稳定的物质生成不稳定的物质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为放热反应。 特别提醒 一个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与其是否需要加热无关,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也

12、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H2、CO等大多数气体需要点燃才能进行燃烧,Ba(OH)28H2O 和NH4Cl属吸热反应但在常温下就能进行。,二、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 一些物质溶于水,也会有吸热和放热现象。如浓硫酸、NaOH(s)等溶于水会放热;NH4NO3(s)、NH4Cl(s)等溶于水要吸热;NaCl、酒精等溶于水,热效应不大。 三、物质“三态”变化过程中的热效应 四、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用品 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温度计、2个量筒(50 mL)、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 molL1盐酸、0.55 molL1NaOH溶液

13、。 2实验原理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实验中通过测定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的大小。,3实验步骤 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玻璃搅拌棒通过,以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如图所示(该实验也可在保温杯中进行):,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录并填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

14、净。 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录并填入下表。,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中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在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出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作为终止温度,记录并填入表格。 重复实验三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的依据。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 4注意事项 装置的保温隔热效果要尽可能的好。 使碱稍微过量以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在设计实验装置和操作时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注重“量”的问题,如 反应物的浓度和体积取定值; 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值; 做平行实验取平均值。二是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如 用经过标定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量液器最好使用移液管; 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 及时散热,使混合液温度均衡; 温度计的精确度高,最好使用精度为0.1 或更高的温度计; 盐酸跟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液面上方的空间尽可能小; 使用绝缘装置,避免热量散发到反应体系之外; 温度计要读准确。,思考:,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实验,酸碱反应的本质就是H+ + OH- = H2O 。 可得出推论:酸碱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反应中H+和OH-离子的量相等 ,生成水的量相等,放出的热量也相等 ,中和反应后溶液的温度比反应前盐酸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