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人工育苗病害特点与防治措施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8789 上传时间:2016-11-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梭子蟹人工育苗病害特点与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梭子蟹人工育苗病害特点与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梭子蟹人工育苗病害特点与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梭子蟹人工育苗病害特点与防治措施(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来,随着梭子蟹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苗种生产前景广阔。在人们不断追求育苗产量的同时,育苗过程中疾病发生的种类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梭子蟹苗种的质量和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现将近年来在梭子蟹人工育苗过程中发生病害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一、病害发生的现状与种类梭子蟹人工育苗过程中,从亲蟹培育到二期幼蟹出池,各个时期均有病害发生,严重时亲蟹或幼蟹死亡率高达 80%以上,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为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溶血弧菌及溶藻弧菌,在梭子蟹蚤状幼体各个时期均有发生,尤其在各期变态时更为严重,发病严重时在 4 小时6 小时内死亡率高达 80%以上。具体症状表现为梭子蟹对饲料的捕捉能力下降甚

2、至消失,趋光性减弱,幼体活动不正常,严重时胸部及附肢发红。肉眼可以观察到其体色浑浊,肠道发黑;镜检则肠道发黑无食物,眼球部溶出组织液,高倍镜压片检查可以看到有弧状黑点,即弧菌。的菌体为头发丝状,不分枝,基部略粗,顶端稍细,长度一般几微米到 1上,菌丝一般透明无色,主要附着在抱卵蟹的受精卵表面及蚤状幼体的鳃、附肢、体表。当受精卵的表面有丝状菌附着时,受精卵一般停止胚胎发育而死亡;当蚤状幼体的鳃及体表有丝状菌附着时,危害极大,菌丝之间往往还附着许多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及其他污物,并伴有大量的纤毛虫寄生,使幼体游泳能力明显减弱而处于水体的下层或水底,摄食量降低,最后沉入池底死亡;当幼体鳃上

3、有丝状菌附着时,大量的黏附物阻碍了水在鳃丝间的流通,使其呼吸困难窒息而死。要危害梭子蟹蚤状幼体的各个时期,幼体感染此病后会陆续死亡,严重日死亡率在 1 天2 天内可高达 80%以上。具体症状表现为幼体活力明显下降,下沉到水体的中下层,摄食量降低,体色白浊或全黑,不透明,趋光性差;夜间关闭灯光可发现随着充气形成的水流,池中出现四处游动的荧光,并上下起伏,重症时池中荧光闪烁,育苗池表层只有少数活的幼体;死后的幼体随水流漂动,糜烂的幼体仍可发光1 天2 天。原体为聚缩虫、钟形虫、单缩虫、累枝虫等,主要寄生在抱卵蟹的受精卵表面及各个时期幼体的鳃、体表等各个部位。少量寄生时可伴随着幼体的蜕皮而除去,大量

4、寄生时使鳃变黑,鳃组织变形坏死,有的覆盖在鳃组织的表面而影响其呼吸和分泌。患病幼体游动缓慢,摄食力降低,生长发育停止,不能蜕壳,并伴有沾脏,造成幼体下沉而大批死亡。由链壶菌与链壶菌状的真菌寄生引起,主要寄生在抱卵蟹的受精卵表面及蚤状幼体的体节处,一旦发病则菌丝快速生长,感染率高,菌丝缠绕在幼体机体上,使幼体活力下降,不能摄食,严重时在 1 天3 天内死亡率高达 100%。要表现为体质瘦弱,比正常个体小,体色发黑,在变态时造成蜕壳不遂而死亡。二、病害的流行与危害梭子蟹人工育苗遍布我国黄海、渤海及东海沿岸各省市,且病害种类多,危害严重,而育苗场相对分散的地区则病害较少。因为多数病原体的生长都与水温

5、呈正相关系,所以病害的发生一般是由南向北流行。三、病害预防措施对于梭子蟹人工育苗的病害应该做到以防为主,搞好预防措施是提高育苗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环境的好坏决定着幼体能否健康生长和顺利变态,因此育苗用水的理化性质必须符合幼体生长的要求,无污染,不带病原体,一般以在冬末或初春沉淀池蓄水为最佳。随着温度的上升,应定期在蓄水池中泼洒生石灰、漂白粉等,以防水质老化,并改善水环境。此蓄水前沉淀池必须彻底清塘,一般采用生石灰、漂白粉、茶籽饼较好,具体用量为生石灰干塘清塘每公顷 750125白粉每公顷 455籽饼每公顷309150体消毒应从预防为主的角度出发,切断疾病传播途径,避免将病原体带入育苗

6、池,必须对亲蟹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方法为用聚维酮碘 1015 药浴30 分钟。投喂的代用饵料生物不带病原体,般不用消毒。鲜活的轮虫、卤虫必须消毒处理,般采用 2025 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20 分钟30 分钟,洗净后投喂。所用工具如烧杯、换水网箱、水桶等都应用2025 高锰酸钾或 80100 漂白粉溶液浸泡 30 分钟以上,方可使用。可以采用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海洋酵母等调节育苗水环境,人为改善育苗池中的生物群落,使之有利于水体净化,增强梭子蟹幼体的抗病能力,抑制病原生物的繁殖。四、015 全池泼洒,1 小时后换水,每天1 次,连用 3 天。 全池泼洒,6 小时后大量换水,连用 2 天。霉素进行投喂,连用 3 天5 天。00锰酸钾 2g4 全池泼洒,连用 3 次。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水产/渔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