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期末复习测试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874623 上传时间:2017-09-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期末复习测试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历史:期末复习测试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历史:期末复习测试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历史:期末复习测试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历史:期末复习测试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期末复习测试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期末复习测试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塔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教研组 主备人 杨会兵 审核人 陶小娟 时间 2013.12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根据下列信息判断该远古人类是信息一:右图是其头部复原图信息二:生活在大约 70 万年至 20 万年前,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A元谋人 B北京人C半坡人 D河姆渡人2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 B C D3我国桂林市内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

2、为部落联盟领袖的?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制4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禹建立了夏朝 B汤灭夏建立商朝C周文王建立周朝 D周武王建立周朝52011 年 3 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将馆藏青铜国宝“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该鼎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的青铜器铸造水平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西汉6苏州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悠久。在春秋时期,苏州应该属于春秋五霸中哪个国家的势力范围A越国 B齐国 C吴国 D楚国7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促进井田制瓦解 导致地主阶级兴起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A B

3、C D8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成为各国的统治思想,是因为法家思想包含了A “兼爱” 、 “非攻”的主张 B “民贵君轻”的认识C君主集权的理念 D人定胜天的思想9 苟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 ,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白塔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教研组 主备人 杨会兵 审核人 陶小娟 时间 2013.12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10右图反映了秦朝建立之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统一货币政策。图中方框空白处应为A “圆形方孔

4、钱” B刀形币C铲形币 D “五铢钱”11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秦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 秦朝统一了文字,并以隶书刻印A B C D12下图所示的线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为这条线路的开辟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首推A班超 B张骞 C玄奘 D郑和13当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14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

5、,并不便于人。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以为纸。 ”文中的记载是下列哪一人物的发明A毕升 B蔡伦 C李时珍 D宋应星15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白塔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教研组 主备人 杨会兵 审核人 陶小娟 时间 2013.12传人我国是在A秦朝时期 B西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16昭君出塞的故事发生在A汉高祖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汉文帝时期 D汉元帝时期17京剧多用脸谱刻画人物形象,如红脸的关公,蓝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其中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下列事件与曹操无关的是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6、C挟天子以令诸侯 D建立魏国18右图三国政权形势图中 a 区所示政权的都城在A成都 B长安 C洛阳 D建业19喜欢旅游的同学,如果要了解我国古代的山川河流情况,应该翻阅下列哪本书?A 齐民要术 B 西游记 C 三国演义 D 水经注20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江南社会相对安定C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正确的填“A” ,错误的填“B” )211937 年,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初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

7、雄立东方。 ”这里的“初祖”指的是皇帝。22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我国奴隶社会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23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这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24著名的孙子兵法是杰出的军事家孙膑所著。25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26西域指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27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直接推翻了秦朝的统治。28西汉初年,文帝、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29三国时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

8、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30在北朝留下的石窟艺术中,最负盛名的是山西大同的龙门石窟和河南洛阳的云冈石窟。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6 空,每空 1 分,共 6 分)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 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秦朝建立以后,为了开发东南、岭南等地的经济,兴修了 ,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32公元前 260 年,秦赵之间发生的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是 。公元 383 年, 政权为统一全国与东晋之间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结果大败。33新疆地区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年,西汉政府为加强这一地区的管辖而设立 四、材料题白塔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教研组 主备人 杨会兵 审核人

9、 陶小娟 时间 2013.123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6 分)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

10、想主张。 (6 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的结局及其原因。 (8 分)36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请结合下列相关史实回答以下问题:(12 分)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白塔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教研组 主备人 杨会兵 审核人 陶小娟 时间 2013.12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迁都洛阳导致游牧血统的统治阶级中汉族影响得到了发展,自从在河南立足起就系统采纳的汉化措施进一步加速了发展。鲜卑贵族和汉族望族之间的通婚受到了鼓励。【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实现民“殷富”

11、采取了哪些措施。 (4 分)(2)材料二中作出迁都决定的是谁?(2 分)他所推行的汉化措施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 (2 分)他所推行的汉化措施有何进步意义?(2 分)(3)根据上述两个改革的结果来看,对我们当今社会的改革有何现实指导意义?(2 分)37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2 分)探究一 制度篇(1)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写道:“从泰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探究二经济篇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

12、悠久灿烂的农耕文明,工具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2)图一是青铜农具,我国历史上灿烂的青铜文明是指哪一时期的文明?(1 分)而与其同期的“三星堆”文化出现于中国哪个地区?(1 分)(3)图二中这种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1 分)图三是西汉时出现的新型播种工具,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它是什么工具?(1 分)白塔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教研组 主备人 杨会兵 审核人 陶小娟 时间 2013.12探究三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 。让我们与历史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4)试举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一例。 ( 2 分)探究四 感悟篇(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 分)白塔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教研组 主备人 杨会兵 审核人 陶小娟 时间 2013.12白塔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教研组 主备人 杨会兵 审核人 陶小娟 时间 2013.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