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情感教育文档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874439 上传时间:2017-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情感教育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情感教育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情感教育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史情感教育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史情感教育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情感教育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情感教育文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育,通常意义上是政治思想和道德品德教育,它是学校教育核心。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对过去的总结,古往今来,历史长河中总是折射出德育的光芒。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已早就形成的共识,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今天我们对此更应重点突出强调,因为目前中学生的文明道德素养状况实在令人担忧,现在的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缺乏爱心,缺乏责任感和社会公共意识,比较注重个人享乐,经常攀比吃穿,怕吃苦,做事心浮气躁,缺乏意志力,目前在校园内甚至出现了拉帮结伙相互争斗的团伙和利用金钱买作业,买答案,考试作弊的现象。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学校、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对独身

2、子女的娇惯和纵容,学校对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的过分重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丑恶现象。 (比如:一切向“钱” 看,金钱万能,个人利益是追求的唯一目标,某些干部贪污腐化,一些社会产品假冒伪劣的泛滥等) 。对学生的影响,这些造成了学生的迷惑和思想的混乱。历史书籍是人类创造一切文明的载体,它浩发烟海,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宗教战争,无所不包,无所不容,通过历史的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涵养学生德行,从而提高学生史学素养,培养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长期以来,人们对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 ,已经做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这是十分必要,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在教

3、育学生做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坚持把培养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注意从古今中各方面撷取历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逐渐懂得做人的道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做好当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值得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一、进行良好的品位的教育中学历史教科书提供了大量的历史人物,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生动材料。就中国历史而言,我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国度,不同历史时代的杰出人物以不同的风姿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貌和优秀的道德传统,

4、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魂魄和脊梁。他们在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成为炎黄子孙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因此,在教学中用这些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具有良好品德的文明人,比如:历史教材中所介绍的墨子主张“节俭” ,典型事例,就是培养学生形成勤劳俭朴的良好品德的极好素材。名医扁鹊周游列国,为民治病的善行,罗盛教为抢救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的壮举,就充满了对人民的关心,热爱之情,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使这些优良品德在青少年一代的身上发扬光大。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永

5、恒的精神支柱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思想、感情、智慧、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赖以形成、生存、发展的内在依据和巨大动力。它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几千年的历史之中。中华民族屡经艰难困苦中不断壮大,成为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泱泱大国,一个极其重要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力量的维系,凝聚,鼓舞与促进。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历史本身就是德育的源泉,历史知识本身就是充满爱国主义的内容,正如我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说:“史学本学问之最博大而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首先要教育学生了解祖国。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具体生动的史实进行国情教育,让学生既要了解中华民族在古代取得辉煌成就,也要

6、了解在近代所遭受的种种屈辱,既要知道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具大成就和现在的国际地位,也要了解我们国家在前进中所面临的困难。只有让学生全面深刻地了解自己祖国,才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其次要教育学生树立爱国的责任感。中华民族的无数脊梁,无一不是“以天下为己任”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意识的人,从战国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北宋范仲淹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南宋陆游的“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到明末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所有这些历史人物的光辉业绩和爱国遗训,都将唤起和激发青年一代爱国责任感,使他们自觉以民族昌盛为己任,再次,教育学生具有开拓

7、进取的实干精神,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爱国主义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是一种优良传统,更是一种执着的行动。近年以来,林则徐的“师表 ”,康有为的 “上书”孙中山的“斗争”和毛泽东的探索,这些富有开拓精神的行为折射出深深的爱国之情。历史教学要大力培养学生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三、进行崇高远大理想的教育在历史学科中,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遗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别的任何学科无法取代的。中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又是确立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教学中既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要通过历史人物生动感人的言行加强对学生进行崇高远大理想和优秀思想品德的教育。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

8、他和妻子待奉吴王三年,回国后,每天卧薪尝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打败吴国;西汉时期的司马迁虽然身受腐刑,仍旧没有动摇创作史记的决心,历时十四载终于完成了这部史学巨著;唐朝时期的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前五次都失败了,但他仍旧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日本时,双目失明,且 66 岁高龄,最终取得成功,为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历经磨难,九死一生他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之所以能名扬千古,流芳百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遇到再大的困难也知志不渝,心中拥有崇高理想。四、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传统美德的养成在于使中学生的言行举止合乎“礼” 做一个文明的现代公民,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

9、之邦,但是在近几十年,中国人在国内外各种场合“失礼” 的报道不绝于耳,在中学生群体当中,言语粗鲁,顶撞父母,不尊敬师长的现象屡见不鲜,很难想象一代人按这种情形成长下去,能够与未来强大的中国的主人翁身份相符。在历史科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列举历史名人的成长故事,言行举止,名言警句,感人故事等等,去教育感化青少年,陶冶青少年的性情,锻炼青少年的意识,培养青少年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明事非,辩好坏,善与恶,讲文明,讲道理,树诚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知法守法,礼貌,是个人素质最直接外在形式,也是交往最前沿。因此是否文明礼貌,决不只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我们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真正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要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才能创造和谐社会。在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师要深挖教育资源,灵活机动地创设教学环境,努力做到历史教学中有机实现德育渗透,以达到历史教学的德育教学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