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知识要点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874394 上传时间:2017-09-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三知识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必修三知识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必修三知识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必修三知识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必修三知识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知识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三知识要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必修三知识要点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道家学派:老子 庄子 。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孔子的思想主张:A、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爱人”、“克已复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了民本思想,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B、教育思想比较进步,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兴办私学。孟子的思想主张: 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A、“仁政” B、“民贵君轻” (“民贵”是就百姓在维护统治秩序过程中的作用而言,并非指在政治经

2、济地位上“民”比“君”高贵) C、“性善论”;先义后利,重义轻利荀子的思想主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同时对法家思想也有吸收,是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A、“仁义”、“王道” 主张治国应礼法并施,王霸兼用 B、“君舟民水”C、“性恶论”D、法治春秋战国时期,最主要的思想流派除了儒家外,还有道家、墨家和法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著作是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倡导政治上 “无为而治”,其思想体现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从“齐物”观出发,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以及人必须顺从自然的观点。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

3、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提倡“尚力 ”,主张“节用”“节葬”,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主张将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学说对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起了积极的作用历史意义: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 2000 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

4、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此后两千多年来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尤其是儒家思想后来更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总之,“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 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改造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主要思想: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

5、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全面肯定新儒学的措施。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在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五经”成为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结果:西汉后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 列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宋朝的程朱理学:2北宋时期程颐、程颢 ,二程基本观点:万物皆只是

6、一个理,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学内容:理既是事物的规律,也是儒家的仁义道德、三纲五常,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朱熹把理推及人类社会历史,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流行”,人们应当“去人欲,存天理”,自觉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朱熹学说的出现,标志着理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要把握“理”,通过“格物致知”。著述四书章句集注,元、明成为科举考试内容陆王心学(1)陆九渊的心学:提出“心即是理”,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提出“发明本心”,即通过内心

7、反省以求“理”。(2)王守仁的心学:认为当时的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从而引起社会动荡,主张以心学来更新理学。这种思潮的结晶是“阳明心学”。思想核心是“致良知”, 进一步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的严重挑战,但中国儒学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兼收并蓄,开创了新局面。宋明时期,理学吸收了佛道教思想,获得极大发展。二程发明宋明理学,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思想的一

8、大贡献。南宋儒家学者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到了明朝中期,王阳明把“理学”发展到“心学”的新阶段,他将“天理”“良知”的封建道德伦理的准则赋予绝对权威性,把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阳明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发展到“理学”和“心学”,一方面反映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本身具有自我调节、适应时代的本能。它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衰落,不断发展完善和走向极端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或阻碍作用。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

9、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简述明代“异端”思想家李贽的主要观点。(1)鞭挞程朱理学,否定孔孟权威。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2)抨击道学伪善,强调个性发展。他认为人皆有私,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而不应该被强迫顺从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3)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并非生自“三纲五常”的天理。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1)进步思想共同点: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三、思想上,批判继承传

10、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2)各自特色:A、黄宗羲:“民主君客”“君为民害”“君臣平等”限制君权的主张;B、顾炎武:启蒙精神:“众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王夫之:“孤秦陋宋”批判:主旨是“循天下之公”3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知识简表共 同经 历共同主张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共同作用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进步思想认为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主张,反对重农抑商主张“经世致用”主张“经世致用”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博学于文

11、,行已有耻”的思想,反对道学的空疏浮泛的学风,学以致用主张物质第一性,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杰出的唯物思想家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激烈动荡的年代,参加过抗清斗争著述 天下郡国利病书 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明清时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缓慢地发展。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应运而生。作为先锋的是明末的李贽,他首先举起反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大旗,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思想具有反封建专制主义的积极作用;重视手工

12、业、商业,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地批判继承,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这些主张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 概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中国古代最初把文字刻在甲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材料。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不适于书写。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被时人称为“ 蔡侯纸”,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印刷术:雕版印刷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

13、8 年)印刷的金刚经 。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昇发明的活字是胶泥 ,此后又出现了木活字。13 世纪出现金属活字。13 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 ,以后又从 西域传到欧洲。火药: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发明了火药。最早关于火药的记载见于唐初孙思邈的丹经 ,称做硫磺伏火法 。唐朝末年火药已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时,火药广泛应用。14 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指南针:发明及应用:战国时人们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 司南,此后又出现了 指南车、指南鱼。 北宋时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传播及影响:13 世纪指南

14、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1)造纸术 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火药把“骑士阶级炸得粉碎”,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3)指南针的使用,为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 这三大发明预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42、 概述汉字和绘画的起源,知道东晋、唐、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字起源于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时代,

15、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的“文字图画”。商代形成完整体系,演变脉络: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总趋势由繁到简简述书法发展的主要历程。(了解古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1)秦汉时期的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2)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士人群体的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王羲之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3)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既有张旭 、怀素的草书,也有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

16、论日趋成熟。(4)宋明书法的个性化创造: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书法艺术出现了各具情态的苏、黄、米 、蔡四大家,还有赵佶创造的“瘦金体 ”。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明代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创造。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作画材料、题材、表现技法、艺术风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3、 知道诗经、楚辞和汉赋的文学成就,概述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人的文学艺术成就,知道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 大约 500 多年的诗歌,共 305 篇。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与诗经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采用灵活自由的句式。屈原通过诗歌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汉赋: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文体汉赋应运而生。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