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之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873657 上传时间:2017-09-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历史】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历史】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历史】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历史】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之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瓠山才子解读诗摽有梅的一点探讨意见难得能在黄金发出几个字,今来见瓠山才子的解读诗摽有梅管窥西周婚嫁礼俗,也想掺和一下。不过瓠山才子那帖似乎锁起来了,只好再开一帖与大家一起探讨。摽有梅是召南题下的一篇。诗经里有周南,召南篇,当是出自于周公旦封地和召公奭封地。召公奭的封地在北燕,也就是燕国的前身。“南”是一种曲调,周朝时将采之于南方的音调称为南音。召南就是以南音的调子演唱的歌谣。由此看,诗经里的作品,大多是歌词。再说梅。召地在今河北北京一带,其梅花绽放的季节是在二三月左右。所以,摽有梅取梅来作比兴,不是偶然的,是说明了时间。不过,有个疑问,诗中的梅该是野梅,而野梅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川东、鄂西

2、山区;鄂东南、赣东北、皖浙山区;两广、赣南山区和闽、台北区。而黄河以北地区似无野梅生长。北京地区原先没有梅花,现在的梅花是后来人工移植过去的。考虑到召公的采邑初在陕西南,那也有可能见到梅花。要不就是此“梅”另有说法,待考。华中地区的梅花花期在二三月,那就说是在开春后梅花就开了。孟春,仲春,季春也就是农历的一月二月三月,那时的梅花可能也就孟春开季春谢。因此,“摽有梅,其实七兮”,那就是孟春快过去了;“摽有梅,其实三兮”,那是晚春了,快到播种的时候了。中国自古就是农业社会,农忙时节是顾不上其他的,所以,周朝是在清明播种前的“中春时节,令会男女”,这其实是沿习殷商时期的习俗。今许多少数民族还有“三月

3、三”节,“三月三”除了狂欢,也是青年男女相会的时节。“三月三”后就开始农忙了。而瓠山才子兄将“奔者”理解为私奔,有点望文生义了。所谓奔,是六礼不备。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周朝的婚嫁有严格的程序,要备六礼。所谓六礼,指的是:一纳彩,即男方要请媒人去女方家表示联姻的诚意,得到女方家同意,开始备彩礼;二,问名,问女方父母名字,以辨别是不是嫡系亲属,避免近亲结婚,问姑娘名字和出生时辰,拿去占卜以定凶吉;三纳吉,占得吉卦后,就请媒人去告诉女方家定了这门亲了,也叫文定或通书;四纳征,男方向女方送彩礼,女方接受,这门亲事就定下了;五请期,那时婚礼日期由女方定,女方家定不下来才由男方定;六亲迎,新

4、郎必须亲自去女方家把新娘子接回来。以上就是六礼。除了六礼,新娘接回后,还得行合卺礼: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饮酒,这表示女的成了男的合法妻子了,是男的另一半;要行庙见礼:去庙里告祭列祖列宗,女的就此成为“妇人”,成了男方家族中的一员了。周朝对百姓管制已经是比较严格了。不可能允许私奔的行为。周礼说:“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闾为族八闾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那就是最早的户籍管理制度,且是连坐法。而且,中春虽允许男女相会,真要嫁娶,还得需要媒人。而那时,媒人似乎也是一种官职。周礼。地官司徒就有“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媒氏掌万民之判”。也就是说,婚姻也

5、在国家的掌控下。诗经。国风。豳风。伐柯里就有:“取妻如何?匪媒不得”。没有媒人居中的婚姻是不被国家承认的。那时的媒人相当于现在的民政局的官员了。诗经召南摽有梅译注整理题解:待嫁女子渴望男方及时前来求婚原 文 译 文 注 释摽有梅1,其实七兮2!求我庶士3,迨其吉兮4!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5!摽有梅,顷筐塈之6!求我庶士,迨其谓之7! 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请不要耽误良辰。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到今儿切莫再等。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快开口莫再迟疑。1.摽(bio鳔):一说坠落,一说掷、抛。有:语助词。2.七:

6、一说非实数,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3.庶:众多。士:未婚男子。4.迨(di代):及,趁。吉:好日子。5.今:现在。6.倾筐:斜口浅筐,犹今之簸箕。塈(j既):一说取,一说给。7.谓:一说聚会;一说开口说话;一说归,嫁。【1】摽:音标或漂,古抛字【2】迨:音代,同逮【3】塈:音气,乞的借字【赏析】这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求我庶士”,不妨读为“我求庶士”。暮春,梅子黄熟,纷纷坠落。一位姑娘见此情景,敏锐地感到时光无情,抛人而去,而自己青春流逝,却嫁娶无期,便不禁以梅子兴比,情意急迫地唱出了这首怜惜青春、渴求爱情的诗歌。此篇的诗旨、诗艺和风俗背景,前人基本约言点出。毛诗序曰:“摽有

7、梅,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男女及时”四字,已申明诗旨;后数语乃经师附会,应当略去。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明白了先民的这一婚恋习俗,对这首情急大胆的求爱诗,就不难理解了。陈奂则对此篇巧妙的兴比之意作了简明的阐释:“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诗毛氏传疏)。龚橙诗本义说“摽有梅,急婿也。”一个“急”字,抓住了本篇的情感基调,也揭示了全诗的旋律节奏。从抒情主人公的主观心态看,“急”就急在青春流逝而夫婿无觅。全诗三章,“庶士”三见。“庶”者,众多之意;“庶士

8、”,意谓众多的小伙子。可见这位姑娘尚无意中人。她是在向整个男性世界寻觅、催促,呼唤爱情。青春无价,然流光易逝。“真正的青春,贞洁的妙龄的青春,周身充满了新鲜的血液、体态轻盈而不可侵犯的青春,这个时期只有几个月”(罗丹艺术论女性美)。如今梅子黄熟,嫁期将尽,仍夫婿无觅,怎能不令人情急意迫!青春流逝,以落梅为比。“其实七兮”、“其实三兮”、“顷筐塈之”,由繁茂而衰落;这也正一遍遍在提醒“庶士”:“花枝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无名氏金缕曲之忧心“无花空折枝”,似乎深有摽有梅之遗意。从诗篇的艺术结构看,“急”就急在三章复唱而一步紧逼一步。重章复唱,是诗经基本结构。但从诗意的表达看,有两种不同的

9、形态,即重章之易辞申意和重章之循序渐进。草虫首章末句“我心则降”、次章末句“我心则说”、末章末句“我心则夷”,即为语虽异而情相类的重章之易辞申意。摽有梅则属于重章之循序渐进。三章重唱,却一层紧逼一层,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情急意迫的心理过程。首章“迨其吉兮”,尚有从容相待之意;次章“迨其今兮”,已见敦促的焦急之情;至末章“迨其谓之”,可谓真情毕露,迫不及待了。三复之下,闻声如见人。珍惜青春,渴望爱情,是中国诗歌的母题之一。摽有梅作为春思求爱诗之祖,其原型意义在于建构了一种抒情模式:以花木盛衰比青春流逝,由感慨青春易逝而追求婚恋及时。从北朝民歌折杨柳枝歌“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

10、孙儿抱”,到中唐无名氏的金缕曲“花枝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从牡丹亭中杜丽娘感慨“良辰美景奈何天”,到红楼梦里林黛玉叹惜“花谢花飞飞满天”;以至闻捷吐鲁蕃情歌中的“苹果树下”和“葡萄成熟了”这两首名作,可以说,无不是这一原型模式的艺术变奏。然而,摽有梅作为先民的首唱之作,却更为质朴而清新,明朗而深情。(陈文忠)*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在男女爱情还不那样深受封建礼教压制束缚的时候,我们女性就用一首摽有梅唱出了内心最深处对情感寄托的欲求;在后来的封建社会,如中唐时期金缕曲中的一句“话枝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和林黛玉的“花谢花飞飞满天”都大胆直接的用花木盛衰来比喻青春的易逝,从而追求婚恋的

11、及时;就是在现代,我们也可以从闻捷那句“苹果树下那个小伙子说出那句话吧.”中读出了在女性心中的一种亘古不变的情感追求。 女性在情感方面似乎天生有种被动的无意识,从古至今,我们能看到有多少女性主动大胆地追求所爱的故事,她们做得最多的只能是在等待,还是等待似乎总是在悠悠地唱.摽有梅,其实七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摽有梅,倾筐堲之.她们都认为男性应该是主动的,在出于诸多的名利方面的考虑时,活生生地将自己真实的情感压抑,甚至扼杀,最后还是把自己给逼疯,毁了自己。 女人啊,何苦呢?男人有选择最佳配偶的权利,但并不代表他们也拥有了追求的主动权,我们为什么总是在男人的主动之下才会使用我们的选择权。假如有一天,我们

12、终于找到了心中的那个男人,我们会有多少人主动地去追求,然后把那被动的选择权留给他们。 情感是人类最自然的天性,因此,情感的性质对于男人和女人都是一样的,上帝并不将它归类,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在行动上将它划分,所以女人在追求男人是失败了,那也没什么,因为男人在追求女人时也不是每次都能成功。 也许是我们女人太喜欢撒慌了,常常用谎言来隐蔽自己的真实情感,所以在谎言中,我们常看到了许多的错过变成了忧怨故事,所以在谎言中我们要承受太多的悔恨,当太多的空虚寂寞来袭时,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啊!女人,不要在孤独地唱,要勇敢地跑到那棵苹果树下,勇敢地对他说*先秦詩經摽有梅翻

13、譯與賞析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摽有梅是召南的第九篇,是一篇描寫一位遲婚的女子感於青春易逝,而急於求士的心情。青春是可貴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男女過了適婚年齡而不婚嫁,不是人情之常。詩人直率的表露了過齡未嫁女子內心的呼聲。詩以賦的手法,描述梅的成熟,暗喻自己已經成年,可以論及嫁娶,及笄之女待嫁的心理表露無遺。首章言梅子黃熟,應該即時採摘,現在梅子已經熟透,三分落地,樹上還有七成的果子,有意向我求婚的各位男士們,要趁著這個吉日良辰啊!第二章說樹上梅子只留三成了,有意向我求婚的男士們,應趁著今日

14、良辰來追求我。第三章說梅子已經完全成熟落地,不必爬上樹採,撿到頃筐裡便行,有意向我求婚的男士們,不及備禮也不妨,只要前來相會,開口求婚,我就答應了。詩中以樹上梅實數量,比喻自己的青春年華,娓娓道來,層層進展,妙趣自生。且篇中賦比兼用,梅結實既喻時間,又暗示自己懷春,意象也夠多彩了。每章首句雜用三言,二、四句換字以求變化,使全詩在平直中有曲折,單調中寓變化,細加吟詠,而韻味自然湧出。整句翻譯這棵樹上的梅子呀還有七成,君子若要追求我呀,不要錯過大好時光;這棵樹上的梅子呀還有三成,君子若要追求我呀,不要錯過大好時光;這棵樹上的梅子呀已經熟得用筐裝,君子若要追求我呀,我立刻和你去拜堂。*在我们的文化里

15、,男孩子,往往意味着主动、追求,女孩子,意味着被动、接受。女孩子对爱情的渴望,总是压在最心底,当成一件秘密的青涩心事。但是,诗经里有一个非常女孩,她发起了一场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当梅子熟了,还在枝头高挂的时候,她还小。有的是鲜亮青春,有的是骄傲时光,才不着急出嫁呢。只是希望男孩子挑个好日子,向她浪漫求爱。当梅子纷纷坠落的时候,女孩子不知不觉也成了“大龄女青年”,她巴不得小伙子当天就向她求爱,最好就唱“明天你要嫁给我吗?”待梅子快落完了,青春只剩下尾巴的时候,她坐不住了,忍不住说:“有心来求的小伙子啊,不要再耽误啦,快快对我说那三个字我爱你吧。”她率性大胆、毫无顾忌地向男孩子袒露心声,主动求爱!

16、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嫁出去,多像个“结婚狂”!真的是“求我庶士”吗?不,听那口气,更像是“我求庶士”。她渴求爱情的心声是多么热切、主动、率直大胆!青梅成熟的季节,梅子累累。簌簌梅林里,风华佳妙的女子,像熟透了的梅子。天山下,维吾尔少女热歌劲舞唱:“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拉木汗的心儿醉了。”黄河岸边的女子拿起梅子,抛向心爱的小伙子,心儿也像青梅煮酒一样醉了吧。梅,从诗经开始,就成了爱情的媒介物。唐时,金陵长干里,有一场难忘的童年游戏,“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宋时,少女李清照在后花园荡秋千,忽然看见翩翩少年走来,不禁“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明时,少女杜丽娘在后花园赏姹紫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