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2011年初三语文调研测试卷2011.4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871966 上传时间:2017-09-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山市2011年初三语文调研测试卷2011.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昆山市2011年初三语文调研测试卷2011.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昆山市2011年初三语文调研测试卷2011.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昆山市2011年初三语文调研测试卷2011.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昆山市2011年初三语文调研测试卷2011.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山市2011年初三语文调研测试卷201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山市2011年初三语文调研测试卷2011.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昆山市 20102011 学年第二学期调研测试试卷初三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三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规定的答题纸范围内,答在本试卷上无效。2、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第一部分(6 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 分)rng( ) 杂(憧 jng( ) C ( )隐之心 开天 p( )地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 分)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压力,一些锁碎,让我们身不由己。而当你站在险峰远远地望去,所有蜿蜒的葱笼挺拔的山峰和丛丛簇簇开在石缝间的绚烂,都将是一种令人振愤的希望。所有走过的路,仅管布满荆棘,而

2、生命本真的意义,却永远无法停下,也无法回顾,只有坦然沉着。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 分)问君何能尔? 。 (陶渊明饮酒 )闲来垂钓碧溪上, 。 (李白行路难 )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伤心秦汉经行处,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自经丧乱少睡眠,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所以动心忍性,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苟全性命于乱世, 。 ( 出师表 )4名著阅读。 (5 分) 朝花夕拾一共收录了鲁迅先生的十篇回忆散文,除了课本中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藤野先生 、 阿长与(山海经) 以外,你还知道有哪几

3、篇?请写出其中的两篇。作家黄蓓佳说,只有细读鲁迅先生关于故乡的文字,熟悉他的阿长妈妈,他的朋友闰土,他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之后,才能看到他的“温情” 。请你联2系阿长与山海经的内容,简述能体现鲁迅“柔软和童真” “率性和孩子气”的三个相关事例。5给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标题。 (3 分)中新社东京 3 月 14 日电 日本核电站危机目前持续扩大,继福岛核电站爆炸后,宫城县的女川核电站和茨城县的东海核电站当前都面临紧急情况,而福岛核电站的险情仍未排除,有可能再次爆炸。针对日本核电站接连发生的危机,俄罗斯政府计划全天 24 小时监测大气情况,并着手筹备移动式医疗站,以防患于未然。美国负责管理并监督

4、核电站运作的政府机构“美国核能监管委员会”已向日本派出 2 名核反应堆专家。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德国将全面检查核电站安全标准。绿色和平组织 13 日要求西班牙关闭该国的 6 座核电站。第二部分(44 分)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 69 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

5、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2 分)A又何间焉 挑拨离间 B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C小信未孚 难以置信 D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7经常有人会将“一鼓作气”写成“一鼓足气”或者“一股作气” ,请你运用文中的知识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2 分)8文中划线处曹刿与“乡人”的对话,如果删掉并不影响行文的连贯性,说

6、说作者加入3这一段叙述有什么作用。 (2 分)9曹刿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述理由。 (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0 题。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 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再为誊录,略无愠色。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阅读藤野先生中的几段文字,完成 11 一 13 题。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

7、,但竟没有说。“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 ”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他的谎话。“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 ”他叹息说。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 ,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11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揣摩人物心理,说说藤野先生为什么“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 (2 分)12文中说“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他的谎话” ,鲁迅“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8、”的真正原因是什么?(3 分)13所选几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写出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的?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3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6 题。低碳生活处处可为冯 云4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

9、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

10、,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

11、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14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什么是“低碳生活” 。 (2 分)15选文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4 分)16细读全文,说说就个人而言,应该怎样开展低碳生活。 (2 分)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7 21 题。大地的语言(节选)阿 来朋友来电话,招呼去河南。一次次刚刚离开一座城市就进入另一座城市,重复的其实都是同一种体验:在不断兴奋的过程中渐渐感到怅然若失。行车不到十分钟,就在我靠着车窗将要昏昏然睡去时,超乎我想象的景观出现了。在我眼前出现了宽广得

12、似乎漫无边际的田野。收获了一季小麦的大地上,玉米,无边无际的玉米在大地的宽广中拔节生长。绿油油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在细雨中吮吸。这片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翻开一部中国史,中原大地兵连祸接,旱涝交替。但我的眼前确实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大地,这片土地还有那么深厚的肥力滋养这么茁壮的庄稼,生长人类的食粮。无边无际的绿色仍然充满生机,庄稼地之间,一排排的树木,标示出了道路、水渠,同时也遮掩了那些素朴的北方村庄。我喜欢这样的景象。这是让人心安的景象。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

13、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这让人心安的景象。转上另外一条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标示着一些城市的名字。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资本与技术的循环系统其实片刻不能缺少从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质的支撑。但在这样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觉中,那些城市显得遥远了。视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扑面而来的,依然是农耕的连绵田野。我呵气成雾,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在我脑海中,它们不是今天在电脑字库里的模样,而是它

14、们刚刚生长出来的时候的模样,刚刚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样,刚刚被镌刻到青铜上的模样。这是一个个生动而又亲切的形象。土,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平线上。6田,不仅仅是生长植物的土壤,还有纵横的阡陌、灌渠、道路。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爱的姿态斜倚着一个结了实的穗子。车窗模糊了,我继续在心里描摹从这片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那些字。麦、黍、瓜、麻、菽。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具有了生动形象的人。从井中汲水的人。操耒犁地的人。以臼舂谷的人。眼下的大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前才来到中国大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壮生长。那些健壮的植株上,顶端的雄蕊披拂着红缨,已然开放,轻风吹来,就摇落了花粉,纷

15、纷扬扬地落入下方那些腋生的雌性花上。那些子房颤动着受孕,暗含着安安静静的喜悦,一天天膨胀,一天天饱满。待秋风起时,就会从田野走进了农家小小的仓房。我们到达了淮阳穿过了大片属于淮阳的田野。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古老的,经历了七灾八难仍然在默默奉献的田野。还未被加工区、开发区、新城镇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选自2009 中国散文排行榜有改动)17作者为什么说“宽广得似乎漫无边际的田野”是“超乎我想象的景观”?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分)18作者在文中说, “这片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 ,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分)19 “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4 分)20作者眼中的“让人心安的景象”是怎样的景象?文章开头和结尾为什么多次提到这“让人心安的景象”?(4 分)21选文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 分)第三部分(60 分)22作文。 (60 分)请以“春天里”为题写一篇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