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871646 上传时间:2017-08-09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60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的本质 三、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四、认识的真理性,第二章主要内容,本章重点思考题,1、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2、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 认识的基础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认识的发生、发展、检验和归宿, 都离不开社会实践。,第一,实践是认识产生的源泉,(1)实践为认识的产生和形成提出了客观需要,认识正是在解决实践提出的问题中产生的。,(2)实践是认识的对象的确定者,实践改造的对象

2、就构成了认识的客观对象。,(3)实践是主客观联系的桥梁。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接触客观 事物,认识客观事物。,(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课题,规定了 认识发展的方向。,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 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 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2、实践为解决新课题提供了必要的 经验材料,使新的科学理论得以形成。,自然科学理论来源于人们改造自然过程 中积累的经验材料;毛泽东思想来源于中国 革命实践的正反两方面经验;邓小平理论则 是对中国半个多世纪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 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3、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 手段,推动认识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显

3、微镜,射电望远镜,4、实践不断锻炼和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 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是一首好诗。 鲁迅,人的观察、记忆、想象、判断、推理等认识能力,人的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和敏锐性等等,都可以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和提高。,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 真理性的标准,认识是否符合客观,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通过实践,看其在实践中的实际效果如何而判定。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方法。,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认识只有回到实践,由精神的力量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实现它自身的理论价值。,二、 认识

4、的本质,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的本质,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的本质,(一)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在认识本质的问题上坚持了 唯物主义,反对了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认识论 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基本立场 出发,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 经验的东西。,2、唯物主义认识论 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基本立场 出发,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任何认识从 实质上说都是反映,客体、对象是反映得 以形成的必要前提,认识的内容来源

5、于客 观对象,认识是主体以观念形态再现客体。,(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的。 在认识本质的问题上坚持了 辩证法,克服了消极反映论的缺陷。,1、消极反映论的根本缺陷: 第一,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基础作用,脱离人们的实践活动去谈论认识问题。 第二,不懂得认识活动的辩证法,不能 把辩证法的观点引入认识论。,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动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把实践引入认识论,充分说明了人的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仅能够从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为理性认识,而且通过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因此,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动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 论,科学地

6、说明了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 上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无限发展过程。 随着实践和认识到每一次反复,认识都会 向前推进一步,这个过程永远不会结束。 因此,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反映论。,(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 以实践为基础的。 在认识本质的问题上坚持了实践观 点,克服了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和消极反映论 的共同缺陷。,马克思主义能动反映论坚持实践的观点, 强调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之所以是能动的,就 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三、认识的辩证运动,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的辩证运动,(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1、感性认识及其形式 (1)感性认识:人们借助于感官 对事物外部形

7、态的认识。 (2)感性认识的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3)感性认识的特点,直观性: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 直接感知。,2、理性认识(1)理性认识:借助抽象思维对事物 内部联系的认识。(2)理性认识的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3)理性认识的特点间接性:在理性认识与认识对象之间 有中间环节(感性认识)。抽象性:以逻辑思维的形式概括地反映 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 辩证关系,(1)相互依赖 一方面,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 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 深化为理性认识。,(2)相互渗透 一方面, 感性认识中有理性 认识的参与和指导。 另一方面,

8、理性思维的过程 中有感性形象的介入。,4、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教材P69) 第一,必须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 材料。 第二,要用科学的抽象思维方法对感 性材料进行正确的逻辑加工。,(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1、实现从理性认识向实践 飞跃的必要性 (教材P70),2、实现从理性认识向实践 飞跃的条件 (教材P70),(三)认识的不断反复 和无限发展,第二讲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的辩证运动,1、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和一般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实践和认识的这种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中,人的认识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

9、和基本规律。,2、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运动的无限发展性:人类的认识运动是不断扩展和深化的无止境过程。,3、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第一,从主观方面说,人的认识总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的限制。 第二,从客观方面看,人的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条件以及客观过程的发展和表现程度的限制。,四认识的真理性,第二讲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的真理性,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 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一)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1、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不是客观事物本身。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和映象。这种

10、反映和映象是以主观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当中的。,2、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的真理性,真理的客观性有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是指真理的内容都是客观的。凡是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同被反映的客观对象相符合、相一致的,这种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检验一种认识是否符合客观 事物及其规律的标准,是具有客 观现实性的实践。,3、唯心主义真理观 根本错误:否认真理的客观性。,(1)神学唯心主义真理观 把上帝、最高的神看成真理的化身和标准,主张真理是神的启示。,(2)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夸大真理的主观形式,宣扬 真理是人的主观创造。,观点: “多数

11、人公认的经验”就是真理。错误:把多数人的经验当作真理的本质规定,用多数人的主观意志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实用主义真理观 “有用就是真理”。 错误:用“有用性”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抹煞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二)真理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1、真理的绝对性 (即绝对真理),第一,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不能被驳倒和推翻的,就此而言,它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的真理性,第二,任何真理性认识中,都包含有无限发展的必然趋势,永远不会停留在同一水平上,就此而言,它也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的真理性,2、真理的相对性 (即相对真理)

12、,第一,任何真理所能适应的范围都是有限的,如果超出了它特定的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而说它是有条件的和相对的。,第二,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一定广度、一定深度的正确反映,永远达不到顶峰和终极,因而说它是有限的,是相对的。,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的统一,任何一个客观真理,都同时具有 绝对性和相对性这两种属性。真理 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联结、相互 渗透、相互包含。现实中不存在只 有相对性或只有绝对性的真理。,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帮助人们防止和克服 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 主义错误倾向。, 绝对主义真理观 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 真理的相对性。

13、相对主义真理观 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 真理的绝对性。,(2)帮助人们正确对待一切 科学理论和科学成果既要 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三)真理的检验,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的真理性,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惟一标准,(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是主观认识和客观对象的相一致、相符合。这就要求检验的标准必须能够把主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比较,以确定两者是否具有一致性。,(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是由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联系客观的桥梁。实践活动的过程,正是主客观相统

14、一的过程。一般来讲,在某种认识的指导下,实际取得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具有真理性。反之,则是谬误。,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 和不确定性,(1)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其一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其他标准。,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的真理性,(1)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其二是说,一种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通过实践会得到证实,没有实践证实不了的真理。,(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 第一,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 下的实践,都有其局限性。它不可 能对现有的一切认识都作出确定的 检验,既不能完全证实也不能完全 驳倒当时提出的各种理论。,第二,每一历史阶段上具体实践,都只是对人类知识的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验证,还需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